9月28日,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後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進一步完善我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有力提升我國天然氣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
開工活動以現場和視頻方式在北京、新疆多地同步開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自治區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林山青,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偉出席活動。國家管網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姜昌亮以及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張偉指出,國家管網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認真踐行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行業發展的企業宗旨,積极參与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央企使命感,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推進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自2020年9月30日正式運營以來,先後開工建設中俄東線南段、西氣東輸三線中段等一批國家戰略工程,加速織密織牢「全國一張網」,顯著提升我國天然氣管網系統的管輸能力。
西氣東輸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後,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是推動共建新時代綠色能源絲綢之路的重大舉措,對我國充分利用國際油氣資源、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工程起自中吉邊境新疆烏恰縣伊爾克什坦,經輪南、吐魯番至寧夏中衛,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項目建成後,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可達千億立方米,將有效增強管網系統供氣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能源輸送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促進東西部地區能源結構優化,助力管道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本世紀初以來,根據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部署,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和三線西段、東段相繼建成投產,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作為起步最早、管輸能力最大的天然氣管道系統,成為我國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四大工程」之一,總輸送能力770億立方米/年,自建成以來已累計輸送天然氣約7500億立方米,為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和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工程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分段建設。本次開工的吐魯番—中衛段是該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省(自治區)17縣(市),管道年設計輸量150億立方米、增輸改造後可達300億立方米,預計2024年建成投產,可有效暢通塔里木國產氣資源後路,緩解西氣東輸系統冬季高峰月緊張負荷狀態,為保障經濟社會用能需求和人民群眾溫暖度冬保駕護航。
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在實施過程中,結合項目特點、難點、重點,全面推廣和應用管道建設科技創新成果。首次大規模應用18米加長管,預計可減少焊口8000餘道,環焊縫降幅達33.3%,有效提升管道本質安全;全線採用數字射線檢測技術(DR),實現檢測數據採集自動化、存儲數字化;推廣大口徑管道雙連管施工法,單公里節約焊接工期4天,大幅提高施工工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配套設施與在役管道並行鋪設,優先利用既有道路和設施,減少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
國家管網集團將按照「標準化設計、集約化採購、機械化施工、數字化交付、智能化運營和創新引領」的理念,加強建管深度融合,全力開展技術創新、施工創新、管理創新,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着力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努力打造「智慧管道」亮眼名片。
來源:中國管網
編輯:李卉嬪
審核:賈琪
校對:秦粟風
主編:鄧灼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歡迎訂閱·誠邀合作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聯繫電話:(028)86523772
新聞線索:(028)8547152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人:肖露
聲明:1.凡來源為「一帶一路報道」的作品,版權屬於「一帶一路報道」雜誌社,任何第三方轉載均應註明「來源:一帶一路報道」;2.轉載其他媒體作品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刊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任何第三方轉載時須保留「來源」;3.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相應版權證明與我刊聯繫,核實後將依照相關規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我刊聯繫,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