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工業機械人市場安裝量同比增長44%至24.33萬台,佔全球工業機械人總安裝量的一半,幾乎是整個美洲和歐洲工廠的兩倍。其中,電氣和電子行業、汽車行業的工業機械人安裝量分別為8.16萬台、5.07萬台,同比分別增長30%和89%。
雖然外資企業依舊佔據着主導地位,但一大批中國企業正在迎頭趕上。根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工業機械人內資企業出貨20強顯示,埃斯頓高居第一。從整個市場來看排名第五,上升2位,僅次於發那科、安川電機、愛普生和庫卡(匯川技術同樣躋身前十)。
中國工業機械人「銷量冠軍」:埃斯頓(ESTUN)創立於1993年,總部位於南京,被譽為國產工業機械人「四小龍」之一。旗下擁有三大研發團隊,成功培育了工業自動化系列、工業機械人系列和工業數字化系列三大核心業務,涵蓋新能源(光伏鋰電等)、汽車及汽車零部件、3C和PCB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包裝、建材家居、食品等)機械人細分市場。
提及埃斯頓,自然繞不開創始人吳波。他自小就非常喜愛機械人,從東南大學機械系畢業後,在南京林業大學當了四年教師,又回到母校考取了機械系碩士學位。33歲時加入江蘇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擔任部門經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人脈。
六年後,「不安分」的吳波決定創業,成立了埃斯頓。作為國內最早自主研發交流伺服系統的公司,得益於「核心部件+本體+機械人集成應用」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長期保持年收入10%左右的研發投入,成功從市場脫穎而出。目前產品已形成以六軸機械人為主,負載範圍覆蓋3-600kg,54種以上的完整規格系列。
自2016年開始,埃斯頓先後收購或參股包括意大利Euclid Labs、英國Trio、德國CLOOS、M.A.i.公司、美國Barrett在內的多家歐美工業機械人上下游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及收購快速獲取和吸收應用工藝,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
去年,埃斯頓工業機械人銷量首次破萬,連續三年進入全球工業機械人品牌中國市場出貨量前十;國內工業機械人本體及工作站業務增長104.70%,六關節機械人出貨量僅次於國際四大機械人廠商。
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6億元,凈利潤763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和21.32%;全年設定的工業機械人出貨量目標為1.6萬台-1.8萬台。目前其機械人產能超過2萬台套/年,公司還在積極擴產,埃斯頓機械人智能產業園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可以投入使用,產能達到5萬台套/年。
寫在最後
中國工業機械人發展迅猛,但整體而言仍舊大而不強。目前部分關鍵技術存在短板,有被「卡脖子」的風險。比如核心部件減速器,七成以上來自日本;伺服系統中最尖端的伺服電機技術,90%以上依賴進口;控制器的軟件部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另外,機械人的應用場景不足,同類產品扎堆、功能單一,解決的痛點問題不夠明確。想要和外國頭部企業掰掰手腕,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