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2022年07月14日09:23:07 財經 1603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公司專題交流紀要2207】

億緯鋰能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鋰電平台公司,擁有消費和動力儲能電池核心技術。公司成立於2001年,於2003年深度布局鋰原電池;2009年首批創業板上市;2010年布局消費電池,並於2012年收購德賽聚能;2015年深度布局動力電池,先後完成小圓柱、方形、軟包等各類型動力電池的產能建設,並已經切入國內外核心大客戶供應鏈。厚積薄發。作為動力電池第二梯隊的龍頭,隨着前期客戶定點放量,公司動力電池業務迎來了產能快速增長爆發期。

21年公司動力電池出貨16GWH,預計22年出貨28GWH,23年翻倍,25年公司有望完成300GWH產能建設,超過100GWH出貨。

如何看待億緯鋰能未來動力業務的爆發潛力與核心競爭力?有才的研究員提出了一籮筐的深度問題進行深度討論。本篇甄選了16條:

1.如何看待當前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

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動力電池行業格局方面,寧德時代確實是一家獨大,國內寧德時代的份額超過50%。因為整個電動化是在加速的,車企一個個全面開花,不僅僅只有頭部的車企電動化在加速,很多二線三線車企也在轉型做電動車,新勢力數量也在增加。由此引發動力電池需求快速爆發,爆發過程中也蘊含著變化和機會。

出於主機廠拓展二供、供應鏈的安全、降低成本的訴求,二線電池企業迎來了發展良機。二線電池企業放量是從21年下半年開始的。包括億緯和一些其他二線電池企業逐步切入自主品牌、新勢力,開始放量。今年二線電池企業給的指引,量的角度,基本上都有一倍以上的增長,樂觀的給到了兩倍。

2.二線電池企業未來實現突破的路徑?

未來二線電池企業未來會有分化。電池企業能不能抓住機會成長以及成熟,要看以下幾點:

最核心的是團隊的研發、製造管理水平。電池製造的壁壘較高,技術也在不斷迭代,所以有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相對來說億緯的研發投入在二線電池企業里是比較高的,每年十幾個億。一些二線電池企業規模放得比較大,但研發投入也就兩個多億,跟億緯的研發投入相比還是小一些的。同時,電池製造比較重視工藝,包括工藝水平、製造管理水平。因為電池還是比較看產品的安全性能,生產的良率就很依賴團隊的管理能力,這方面需要團隊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研發投入。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二看質量水平。因為電池的安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電池出現安全問題,就會造成車企召回。召回費用非常高。一些企業小批量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大批量考驗的就是綜合製造的能力,這個就跟管理經驗水平,跟設備管理比較相關。

三看大客戶。進入大客戶就意味着大客戶對公司生產體系的認可,對公司生產管理和製造能力的認可。同時也意味着基本訂單以及後續的產能消納,即量方面的釋放有一定的保障。(詳見第13問)

四看盈利能力。一些電池企業初期會通過低價的策略來搶佔份額,未來很難持續。畢竟還是要持續地投研發,持續地去擴產,需要現金流支持,不盈利還是很難的。盈利情況,在這些二線電池梯隊,億緯鋰能整體盈利情是最好的,對應的供應鏈方面也是相對最成熟的。

從這四點來看億緯鋰能的表現都是比較優秀的。

3.億緯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

應該說公司的技術布局,更全面,更前沿。公司四個技術路線都有布局,包括方形鐵鋰,方形三元,還有軟包三元、圓柱三元,而且都實現了量產。

未來公司會逐步聚焦到兩點:1.中低端產品的方形鐵鋰,2.高端產品主打大圓柱+高鎳高電壓技術

2014、2015年國內電動車行業剛剛爆發,公司當時也轉型做動力電池,先做的是方形鐵鋰,主要定位就是一些客車以及專用車。產品還是會偏商用車一些。

2015-2018年摸索期:不壓技術路線,小規模多面布局;

2015年開始嘗試三元電池,選擇三元圓柱技術。產線投出來是2017年左右,當年遇到了新能車補貼大幅退坡,增速放緩。公司及時調整策略,把三元圓柱產品從動力領域快速切換到了電動工具、兩輪車這種偏消費的市場。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公司圓柱業務已經做到國內份額第一,成長速度非常快。

2018-2020年走入正軌:與戴姆勒合作加速大電池技術進步,20年通過寶馬認證;

2018轉折之年。此時雖然圓柱轉型做了消費,公司並沒有放棄三元。2018年公司跟SK進行合作,主要布局軟包三元,2018年開始合作釋放產能,後藉由SK進入了戴姆勒、現代。2020年軟包電池已經實現了較高的盈利。

2018年,公司同期還在拓展兩個技術:三元方形+大圓柱。

2018年公司開始做三元方形的研發跟產線建設,2019年就拿到了寶馬的定點。2022年Q2,公司的三元方形10GW/H的規模量產產線建成,Q3開始放量。

2021年-至今,思路明確:技術路線收斂,主攻方形疊片+大圓柱三元;

大圓柱電池是公司非常看好的一個技術方向。2019年開始加大了大圓柱方向的研發。因為之前有小圓柱的基礎,所以在這一塊的積累以及拓展的速度比較快。到22年年底產品可以做到相對成熟,產能方面,今年年底會有7GW/H左右的建設。

以上就是公司多個技術路線的發展過程。

公司的策略是在沒有看準什麼技術會成為主流的時候,在技術路線沒有確認,沒有完全定型之前,寧願多花一點錢做研發,也不要去賭技術方向。多路線布局,其實是為了分散風險。

4.公司軟包三元擴產規劃?

三元方形、三元軟包是與SK一起合作,當時公司急於在三元領域實現突破放量,SK因為受限於國內當時的白名單的限制,沒有辦法在國內放量,所以兩家就達成了合作。億緯負責建產能,SK負責提供技術。現在看兩家的合作還是非常成功和愉快的。2018、2019年合作,2021年看到了業績貢獻。兩家合作主要布局了兩個基地:A.惠州基地,億緯控股51%左右的股權,SK參股,產能大概是10GW/H左右。B.鹽城基地,SK控股,億緯持股30%,規劃產能是27GW/H左右。

目前惠州運營情況是很好的,去年6GW/H多的產量,今年應該可以到10GW/H左右,基本滿產。配套的客戶主要是三個:戴姆勒、現代、小鵬。小鵬用億緯的軟包,這個軟包的技術是億緯自主研發的。後續小鵬配套的電池會切換成鐵鋰,公司給小鵬配套方形三元軟包的量確實是會減少。

對公司來說,軟包後續擴產會暫停,軟包的主要問題是成本較高。雖然從安全性角度來看,軟包不會爆炸,只是會脹氣,安全性會更好一點。但是性價比不太高,因為軟包鋁塑膜成本是比較高的。

5.三元方形未來需求和擴產進度?

方形三元公司做得比較早,2018年左右開始有2GW/H的中試的產能。這兩條線一直在做客戶的驗證拓展。2019年三元方形拿到了寶馬的定點。今年二季度公司有10GW/H左右的產能釋放。這個10GW/H主要是給寶馬的產線,但是因為寶馬的放量可能要到23年24年,所以初期會先切給國內新勢力用,比如說小鵬可能後續會配三元方形的電池。這部分產能22Q2投產可能要到Q3末達產。除了海外寶馬、新勢力小鵬、哪吒後續的需求量比較大。預計23年貢獻的增量會明顯一些,三元方形公司後續還有30到40GW/H的擴張計劃。

車型方面,三元方形還配套了HEV。HEV也是公司看好的一個方向。22Q1末,公司在惠州一個HEV的工廠投產,產值在40-50億。投產爬坡期基本上是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22年貢獻的量還不明顯,但是23年後年HEV的量應該會明顯釋放。目前公司HEV也是拿到了比較好寶馬、積架路虎的定點。

6.未來公司的重點技術方向?

現階段電池技術進步的方向已經比較清晰,公司現在會聚焦兩個方向:一個就是方形鐵鋰,第二個就是大圓柱。

方形鐵鋰會更多應用在中低端的乘用車,客車以及儲能領域。

高端基本上就是大圓柱。大圓柱用的材料體系就是高鎳三元,高鎳加高電壓這種三元正極的材料體系。

7.鐵鋰方形的重點應用領域和未來發展規劃?

鐵鋰電池的主要應用領域:

一是動力,公司的鐵鋰動力除了做客車、專用車之外,在乘用車領域,特別是在中高端的車型上也實現了突破。

第二個重點領域是儲能。主要客戶是華為、沃太。

第三是電動船舶

鐵鋰電池是現在公司出貨量最大,21年是5-6GW/H(其中儲能2GW/H左右,商用車3.9GW/H)。22年來看是可以看到16GW/H以上的體量。

今年重點還是商用車,增速在50%左右。目前看專用車,重卡,物流車,工程作業車對鐵鋰電池的需求還是比較明顯的,還有一些重卡採用了換電模式,對應的鐵鋰電池的需求增量比較明顯。

乘用車方面,小鵬P5開始用億緯的鐵鋰電池。除了小鵬後續還有更多的主機廠。惠州基地已經投建了16GW/H的鐵鋰乘用車的項目。

儲能是鐵鋰比較重要的一塊。去年儲能貢獻2GW/H的體量,22年的量應該會到8GW/H左右,往後看量會更多。儲能方面公司以供電芯為主,供給華為、陽光做成儲能的集成的產品,然後再應用到終端。公司在荊門有一個工廠專供華為,後續在武漢規划了儲能的基地,大概是10GW/H的體量,成都計劃50GW/H產能以儲能電池為主。公司和林洋能源合資項目也是儲能。

目前來看,現在總體的產能規劃有300GW/H以上,其中鐵鋰的佔比應該最多,約200GW/H的體量。這是公司後面放量最核心的爆發點。公司現在鐵鋰領域份額在國內排在第四,僅次於寧德、比亞迪、國軒。

8.億緯鐵鋰方面的技術優勢?

億緯鐵鋰的優勢是在工藝方面是疊片的工藝。寧德工藝以卷繞的為主。疊片跟卷繞相比,優勢就在於疊片的能量密度相對會更高,邊不用像卷繞有縫隙,疊片空間的利用率能量密度相對會更高。其次,疊片的良率相對更高,因為卷繞就是一條非常長的幾片,但疊片是會分切的,分析好一片一片,每一片分析好都是會做一定的檢查的。如果有發現問題可以及時的就把這片給換掉。但是疊片其實也有不好的地方,主要是製造工藝技術要求更高,因為疊片在磨機的時候容易產生毛刺和粉塵,容易造成電池的短路。從行業趨勢角度來看,疊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技術方向。億緯的疊片技術相對領先。

鐵鋰未來新技術,公司比較看好磷酸錳鐵鋰,公司布局的材料公司—金泉新材料,規劃要建2.5萬噸錳鐵鋰的產能,23年會釋放產能出來。

9.鐵鋰產能、出貨及盈利情況?

近年億緯鐵鋰量的增長非常迅速,去年不到6,今年會有16-18GW/H的體量,明年進一步翻倍。按照現在產能300GW/H左右的產能規劃,2025年鐵鋰貢獻的量有可能可以超過100GW/H。

億緯鐵鋰的盈利能力。鐵鋰現在更多的國內的商用車以及乘用車、儲能。價格方面沒有軟包電池一樣那麼高。原材料漲價的傳導也沒有那麼順暢。短期億緯公司內部要承擔一部分漲價的影響,所以億緯21Q1鐵鋰盈利受損,22Q2鐵鋰電池基本上可以做到盈虧平衡,後面盈利逐季修復向上。

10.大圓柱的技術優勢?

按劉工在汽車百人會的說法,億緯46大圓柱至少可以有四個方面的優勢:

極致製造:圓柱電池可以實現極致的製造,供應路徑縮短了30%,它的GWH的生產效率更高;

極致安全:電池級的電芯在內部壓力超過一定的數值以後,它會開閥定向泄出內部的主要熱量,非常精準、快速釋放了電池的壓力,避免了電池間的熱擴散。電池泄壓以後,電池系統的內部結構沒有發生改變,所以整個系統可以做到絕對安全,永不起火。

極致成本:理論製造成本比三元方型低42%(現在還做不到)。社會綜合成本會更低,本來需要550公里的電池,現在只需要350公里足矣,這裡能節約整體電池的成本36%, 對應電池重量也降低差不多這麼多,也同時帶來了節能和里程的提升。我們算了一下,配350公里的電池,跟配550公里的電池,全社會一年可以節約3萬億,這麼算起來,整個電汽車對電池需求的成本能降低到50%-60% 。

極致效率:大圓柱電池配備的是快充技術,把電池用10分鐘的時間,把它充滿。具備雙槍充電,速度就可以提高一倍。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11.大圓柱的進展和競爭優勢?

大圓柱相當於是公司在內圈搶跑的技術路線。如果順利,未來可以幫助提升公司三元方面的競爭力上一個台階。

大圓柱技術方面的優勢,經過特斯拉的宣傳,市場已經有了充分認識。在性能方面,因為體積容量比21700會大5倍左右,大圓柱的成本跟能量密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成本可以降20-30%左右,能量密度可以提升20%左右。

大圓柱性能方面是提高了很多,但是難度增加了不少。大圓柱是特斯拉是較早提出來的方案,2020年年初提出來以後,實際量產的工作一直在往後推。最難的地方就是大圓柱極耳的處理工藝是比較難。

目前來看,億緯在大圓柱的技術方面應該比特斯拉還要更領先一點。雖然特斯拉在22Q1已經發佈大圓柱實現量產,實際上良率還不理想,製造工藝方面也是存在一些缺陷的。這導致特斯拉現在的大圓柱放量低於預期。目前特斯拉正在帶着海外松下LG三星加速大圓柱進展。量方面,海外同行也都只是在中試階段,技術方面也沒有達到成熟。最近這段時間,近期海外電池企業才開始公告要大規模擴產圓柱的產能,由此推算,海外大圓柱成熟量產的時間應該也是要到2023年。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相對而言,從億緯公司交流口徑來看,億緯的大圓柱的製造工藝會做得更好,包括在極片工藝會比特斯拉的可執行性還要做得更好。

億緯在圓柱方面的積累較多。公司從2015年開始做圓柱,一開始是找了三洋、松下的前圓柱團隊來做的。雖然公司現在的大圓柱產品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但離量產的時間點是越來越近了,而且是預期行業內最先實現大批量產的。

材料技術路線:億緯採用的技術是三元高鎳,再加高電壓快充技術路線。如果能做成,或將幫助公司在高端車企實現快速放量。

億緯大圓柱量產時間節點:22年底公司4680產品可以達到量產條件。

億緯大圓柱產能建設:現在已經規劃20GW/H的產能。22年底大概可以投7GW/H,23年上半年陸續會把剩下的13GW/H的產能投好。

12.國內大圓柱競爭格局?

國內電池企業現在布局大圓柱的,除了億緯,就是寧德和比克。比克總體的綜合實力肯定不如億緯的。寧德時代也在布局大圓柱,但寧德更看好的技術路線應該還是方形,大圓柱技術路線只是一個補充;相對來說,現在只有億緯在大圓柱方面更專註、更領先。

13.大圓柱客戶定點情況?

大圓柱客戶定點情況。目前大家能夠看到的定點就是成都大運。公告一出來市場上嘲笑聲音一片。實際上基於客戶要求,很多信息公司沒有公告出來。就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寶馬意向合作是非常明確的,前一兩年公司就安排了大圓柱中試的產線給寶馬做認證和拓展,未來可以期待寶馬放量。22下半年以及23年一些新客戶的拓展也很值得期待的。對新的電池技術,行業一般一開始會觀望,先看這個產品實際的性能,以及一些廠商應用的反饋,然後才會開始加大拓展。

現在大圓柱億緯已經規划了20GW/H的產能,未來還有40GW/H以上的產能在規劃和後續的建設。在海外匈牙利也是有規劃產能,建設進度肯定會偏慢一些,預計3到5年後歐大圓本土化的產能才會開始放量。

14.億緯在二線動力電池梯隊的競爭優勢?

公司從2015年開始做動力電池,到現在也有8年左右的時間。現在處於二線電池企業里的第一梯隊,也是二線電池企業裡頭就是最有潛力的一家電池企業。

從技術路線來看:

億緯的技術路線布局更全面,三元、鐵鋰都有,而且它的三元、鐵鋰都是按高標準做的,技術布局也比較前沿。三元方面,公司很明確就是要做高鎳快充的技術路線。而其他二線電池企業,很多精力主要還是集中在三元的中鎳產品。有一些只有三元,方形可能相對還比較少。包括中航現在主要是三元產品,鐵鋰相對少一些,可能要過一兩年才會大規模放量。

從客戶結構看:

動力電池:2018年開始,海外客戶戴姆勒、現代實現突破,後續方形三元也拿到了寶馬的定點、積架路虎等海外大客戶的定點。國內客戶主要是新勢力,包括小鵬、哪吒、理想等。

儲能客戶:大電站項目主要跟華為合作,公用儲能主要是沃太能源也是有合作的。

從規模方面來看:

公司今年動力電池體量是可以到接近翻倍增長30GW/H,明年將繼續翻倍,做到60GW/H左右。按照現在的規劃,到22年底產能突破100GW/H,23年底是200GW/H。有客戶、產能、產業鏈保障、盈利現金流優勢,億緯應該是能逐步完成落實的。

億緯跟中航規模方面相當,兩家公司今年體量都是在30GW/H左右,明年都是往60GW/H去走。

從產能布局角度看:

公司現在基地很多廣東惠州,湖北荊門,湖北武漢,雲南曲靖和玉溪,四川成都,基本上往西部地區去拓展。原因一個是資源方面,鋰資源這些地方比較豐富。電力能源成本西部地區也是會更低、人力成本會更低,政策也會更優惠。目前公司總體規劃的些產能加起來已經超過300多GW/H。目前市場對億緯鋰能2025年的出貨預期是在100GW/H左右,這個產能是可以完全滿足2025年之前的出貨量了。未來也不用太擔心公司產能消化的問題,因為公司所有擴產產能規劃都是根據客戶的意向訂單來做的,釋放的節奏會根據客戶的訂單需求來。一般提前一年大概能知道明年這個客戶的訂單指引,然後再規劃明年大概要投產多少產能。總體來看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未來可以保持比較高的水平的。產能跟客戶的需求方面是可以做到匹配。

從供應鏈管控角度看:

公司的盈利情況一直都還不錯,其他二線企業可能在此前都是不賺錢的,但公司基本上都是可以做到盈虧平衡以上。此前軟包電池的凈利率有10%左右,今年因受上遊資源漲價的影響,稍微下來了一些,但二季度開始會有比較強勢的恢復,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在供應鏈方面的布局2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了收穫階段。這些合資的產能除了在材料保供方面做出貢獻,還將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也是23年公司業績超預期的來源。

15.公司在上、中游布局合作的進展、規劃和意義?

不論是上游的資源還是材料,公司都有合資的產量,且規模相對較大,緊張時刻,公司會有保供優勢,同時價格方面肯定也會有優勢。從下半年到明年,公司因此帶來的成本優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鋰資源:碳酸鋰主要是興華、金海這兩個參股控股的公司。鹽湖提鋰22Q2就會開始貢獻投資收益了。到22年底金海1萬噸投產,23年可以貢獻比較大規模的利潤。

鈷:主要是和華友合資參股鎳冶煉項目,預計在2024年開始貢獻利潤。

其他合資產能:

膈膜跟恩傑;負極跟中科;隔膜、負極會慢一點,但也會在23年釋放產能。

鐵鋰正極是跟德邦;電解液是跟新宙邦。電解液和鐵鋰正極從22Q2開始產能釋放。

公司在供應鏈方面的布局同時帶來了利潤的彈性。

碳酸鋰資源方面,今年公司布局的興華、鋰業本來就是有5000噸的產能,22Q2開始貢獻利潤。再加上青海Q3末會投1W噸的產能,在Q4增量貢獻。所以今年公司的碳酸鋰權益產量應該是可以到3000噸以上,貢獻7個億左右的利潤。23年來看,青海1W噸打滿,新華5000噸,也是打滿的情況。23年碳酸鋰方面,公司總的權益量可以達到1W噸左右,對應可以貢獻10億以上的投資收益。

材料供應鏈方面,公司有鐵鋰正極,三元負極,隔膜,電解液產能布局。鐵鋰正極以及電解液,22年已經有產能釋放,會貢獻利潤。今年供應鏈方面的權益可以貢獻1億~2億的利潤。23年可能可以貢獻4個億。再往後,2024年左右產能全部釋放,供應鏈或可以貢獻10億以上的利潤。

以上構成了明年利潤及超預期的空間來源。

後續公司規劃的產能也是比較大,對應的上遊資源、供應鏈方面的資本開支還會擴張。碳酸鋰公司目標自己的鋰資源的資本比例應該還是要在20-30%左右的體量。公司最近公告和蜂巢在四川要布局鋰資源。中游供應鏈,按照現在規劃的體量,還無法滿足公司2025年左右的需求,不排除後續供應鏈還會進一步地擴張。

16.公司動力電池業務盈利預期?

總體來看對公司供應鏈出貨以及盈利的預期,去年公司是做了13GW/H的體量,今年預計應該是可以到30GW/H左右。其中:

三元大概貢獻10GW/H;

鐵鋰大概是可以貢獻18GW/H左右。包括儲能會貢獻8GW/H左右。今年整體實現翻倍增長。23年應該會進一步繼續翻倍,基本上是可以到60GW/H的體量。按照現在公司產能擴張和客戶訂單情況,23年翻倍概率較大。

今年動力這塊的利潤相比去年沒有太大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今年的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同時今年的費用情況也是比較高的,股權激勵費用也是有影響的。2022年動力的利潤應該有4個億左右。

2023年看供應鏈的情況,有可能可以到20到30個億,動力電池業績彈性主要是體現在23年。

【往期鏈接】-------------------

深度拷問:突破二線,億緯憑什麼? - 天天要聞

巴菲特讀書會

價值投資理念、知識經驗學習與交流平台,投資風險教育平台。

發現價值,踐行價值。書會長期開展獨立投研活動,定期發佈原創研究報告,組織線下分享活動。

「行穩致遠」,秉持「專業、謹慎、誠信」的精神,努力與會員和客戶共同實現長期價值穩步成長。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耐克財報發佈後股價暴跌近20%,14年來銷售增速最慢 - 天天要聞

耐克財報發佈後股價暴跌近20%,14年來銷售增速最慢

美國當地時間6月27日,耐克公司發佈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翌日耐克股價暴跌19.98%,收盤報75.37美元,盤中最低跌至74.555美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當前市值約為1137.6億美元,市值蒸發約28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4.6億元)。耐克財報公布,截至5月31日止集團第四財季實現營收126....
每日新聞速覽|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 天天要聞

每日新聞速覽|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每日新聞速覽,一切美好從「心」開始[給你小心心]今日財經或涉及資本市場的主要內容有:1.央行: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2.證監會:正在深入開展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綜合評估 將抓緊研究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攬子舉措
比「玻璃」更透明的曹德旺,也有「私心」 - 天天要聞

比「玻璃」更透明的曹德旺,也有「私心」

【標題】曹德旺:一個敢於直言的企業家,與時代共舞的「真企業家」精神在當今社會,不少專家大肆宣揚國家私有制企業的重要性,但曹德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無論是私有還是共有,企業家的初心和追求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說玻璃大王曹德旺有私心的話。
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肖耀猛降薪53.07萬元! - 天天要聞

兗礦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肖耀猛降薪53.07萬元!

兗礦能源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高管肖耀猛2023年領取的薪酬為115.14萬元,較上一年度領取的薪酬減少53.07萬元,降幅31.55%。 簡歷顯示,肖耀猛,出生於1972年3月,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工程碩士,本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海上風電挺進深藍,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投產發電。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鎮海上風電場,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產。平台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 天天要聞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廣東麗達紡織有限公司的印染車間里,一排全自動一體化印染設備忙碌運轉,按照電腦系統指定在布料上打印出不同花色,最後生產成全棉染色布。經汕頭海關所屬普寧海關監管,這批貨值125萬元的全棉染色布將出口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