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去年,幣圈行情是一個天一個地。
6月19日估計是無數比特幣投資者的噩夢,比特幣跌至1.78萬美元,導致十幾萬人爆倉,相較於去年11月比特幣歷史巔峰6.9萬美元,跌去了70%。
在這期間,據說有人從去年賺100萬,到今年已變成虧500萬,真是印證那句「炒的是鏡花水月,虧的是真金白銀幣」,暴富的故事少見,暴負的例子倒不少。
除比特幣外,還有LUNA,4月時LUNA價格還達到過119美元的高峰,到5月價格卻在短時間內暴跌超99.98%,跌到近乎歸零。不愧是空氣幣,這樣一跌,投資者的錢確實變空氣了。
另外以太坊、幣安幣、狗狗幣等,叫得上號的虛擬幣,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基本都應聲下跌,幣圈總市值從去年到今年大概縮水了70%。
對此,6月28日人民網還專門發文稱:虛擬貨幣本質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為了讓這個騙局維持下去,幣圈想方設法地給自己披上各式各樣的外衣。作為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以及一項100%風險的投機物,其蘊含的風險無疑是巨大而又真實的。
說的那是一個犀利又直接。龐氏騙局典型的手段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利用新投資者的錢向老投資支付本金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來更多的投資。
虛擬貨幣本質也是如此,既不是法定貨幣,又沒有實際價值支撐,自身也不具備任何生產勞動的價值,僅靠當前參與者的信心,以及後續新進者的數量來維持。
資本偶爾再來一個炒作,普通人想在幣圈賺錢就更難了。比如近年來在幣圈呼風喚雨的馬斯克,一句話一張圖就能讓幣圈掀起三尺浪,他是賺的盆豐缽滿,背後站着的卻是無數血本無歸的韭菜們。
這場擊鼓傳花,老鼠喂貓的遊戲,本質上就不是拿給普通人投機用的。虛擬幣對某類人來說,最大的用途還是在於洗錢。
或許虛擬貨幣並非為洗錢而生,但它的特殊機制,卻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餑餑,利用虛擬貨幣轉移、洗白贓款,偷逃稅款,躲避監管,神不知鬼不覺就將境內違法所得轉移海外。就連那幾家村鎮銀行背後的呂某,也可能是通過虛擬貨幣將錢洗到國外去的。
虛擬幣的特殊機制就在於,虛擬幣錢包以及地址可匿名,很難被追蹤到,我國雖是禁止了虛擬幣,但國際間許多國家和地區還是默許虛擬幣流通的,虛擬幣可以自由兌換成全球貨幣,再加上交易便捷,虛擬幣就成了洗錢的好工具。
如何操作?簡單來說就是先把贓款換成匿名虛擬幣,但直接買賣提現,大額資金很容易被監測到,這時候就需要多個提現賬戶。因此網絡上經常看見的刷單廣告,兼職廣告等,實際上就是讓兼職者提供銀行卡、支付寶等賬號,在交易平台買賣虛擬貨幣,最後由兼職者提現,因此買賣過程中實際留痕的只有兼職者信息。所以利用虛擬貨幣洗錢,GA機關也很難追查到資金流向。
對此某區塊鏈公司還發佈過加密貨幣犯罪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網絡罪犯通過加密貨幣洗錢金額達到了86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了30%。
這還只是檢測到的,沒檢測到的不知還有多少。
而對於網絡刷單、跑分的兼職信息,一定要遠離,切莫貪這些小便宜,讓自己稀里糊塗成了幫凶。
我國從2017年就嚴禁各類虛擬幣,2021年又禁止了各類虛擬幣挖礦和交易,對於虛擬幣我國一直都是抵制和反對的態度。
虛擬貨幣本身,就不適合普通投資者玩,人小胳膊小腿的哪斗得過天量資金,何況裏面不知有不多少資金是為借道而流入的,這玩意在國內也早就完蛋了,大家何必再去費這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