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上市:40億重金營銷的「假洋牌」,看懂勿交「智商稅」

2022年06月30日19:03:27 財經 1956

近期股市頗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6月27日,#26名中國散戶坐莊被美國證監會罰超5億#衝上熱搜,山東散戶跑到美國操縱美股,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美國SEC嚴辦。另一邊,曾因證監會一紙問詢函而暴露「假洋牌」本質的慕思股份,於6月2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引發唏噓一片。

眾所周知,所有A股上市公司都理應承擔自己範圍內的社會責任。而自慕思「假洋牌」事件發酵至今,其廣告中的外國老人真實身份,以及產品外宣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相關問題,慕思始終沒有給到大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如今在頻頻質疑聲中掛牌上市,更多疑問也接踵而至。

3年砸40億營銷,錢從哪來?

近兩年為衝擊IPO,慕思的財報數據看着格外「美麗」。數據顯示,慕思近三年營收38.62億、44.52億、64.81億,同比增長21.16%、15.29%、45.56%。表面的光鮮掩蓋不了這家企業喜歡走「捷徑」的事實,對比毛利率一看便知。據慕思股份的招股書說明書披露,慕思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53.49%、49.14%、44.45%,高於同行均值10至15個百分點。

慕思上市:40億重金營銷的「假洋牌」,看懂勿交「智商稅」 - 天天要聞

超高的毛利率倚仗的是低成本的投入。拿床墊這一品類來說,作為慕思最掙錢的產品線,近三年床墊平均單位成本大致在900元左右,但是慕思門店大部分床墊產品售價在萬元左右,其中暴利可想而知。

成本廉價為何敢賣如此高昂的價格呢?不得不說慕思很聰明,懂得用營銷為自己立「人設」,不惜花費重金去建立一個「高大上」的品牌形象。據慕思股份的招股書說明書披露,2019年-2021年,慕思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2.1億元、11.1億元、和16億元,三年費用合計接近恐怖的40億,而某同行上市公司3年銷售費用僅為28億元,相形見絀。

慕思上市:40億重金營銷的「假洋牌」,看懂勿交「智商稅」 - 天天要聞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產品力的營銷也終歸是空中樓閣。當越來越多的大眾開始了解真相,當「洋皮外衣」的營銷方式被徹底揭穿,慕思動輒萬元的床墊究竟是高端、奢華的象徵,還是割韭菜、智商稅的代名詞?相信答案不言而喻。

不過比起消費者的後知後覺,經銷商則更加「人間清醒」。去年8月,慕思湖北經銷商舉報慕思剋扣其稅款,得到了一眾經銷商響應。對此,慕思除了口頭辯解,至今尚未拿出有效解決方案,這不免讓人猜測慕思內部管理的不作為和經營方式的混亂。

對消費者不忠,對合作方不義,試問當這樣的企業走進A股市場後,又如何能做到坦誠面對投資者,贏取他們的信任?

7項發明專利,「睡眠引領者」形象立得住嗎?

慕思一直以「全球睡眠品牌引領者」的企業形象示人,不僅深耕睡眠領域十餘年,而且強調高度重視研發,力求通過設計、材料和智能科技創新實現產品矩陣的迭代升級,提升人們睡眠質量。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么?

根據招股書來看,比起營銷端的投入,慕思在研發端的投入不過是九牛一毛。數據顯示,慕思從2019年到2021年研發費用共計為3.19億元,約佔營業收入比重的2%,尚不足營銷費用的十二分之一。

慕思上市:40億重金營銷的「假洋牌」,看懂勿交「智商稅」 - 天天要聞

研發端的投入吝嗇,也導致科研專利的「囊中羞澀」。在自有專利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境內擁有940項專利權,其中外觀設計專利730個,實用新型專利203個,發明專利僅7個。

相信行業領域內的人都懂,專利技術的含金量,通常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若一家企業的科研專利有70%以上都是外觀設計,那這家企業的研發水平實則是捉襟見肘。

縱使「乾貨」不足,慕思仍自視為科技驅動型企業,並且在新材料的應用上做足文章,推出日本進口「太空樹脂球」的新材料床墊,稱是市面僅有,豐田獨家授權代理。

慕思上市:40億重金營銷的「假洋牌」,看懂勿交「智商稅」 - 天天要聞

可慕思的招股書顯示,「太空樹脂球」材料均是從東莞市中日家居有限公司採購,並非進口貨。且該材料並非天然製品,是化工合成品,相關商標申請狀態也顯示無效及等待實質審查。這種床墊品質真的能改善睡眠么?

可以說,在研發投入、產出均不出彩的情況下,慕思本身實力還難以躋身科技創新型企業行列,其睡眠行業引領者的形象也難站住腳。

真相也許會被埋沒,但不會憑空消失。消費者和股民作為市場流通環節的最重要一環,還要理性看待慕思股份掛牌上市,只有了解其背後的運作邏輯和產品實力,才能知曉其中真相,掌握投資和消費的主動權。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