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國人對於「品牌」這兩個字都非常熟悉,公交車上的廣告宣傳、商場上的廣告投屏、電視裏面播放的廣告,可以說,廣告已經成為人們隨處可見的一個現象。而廣告的主要目的就是資本家為了不斷加深顧客對產品的印象,在打造自己的品牌。
可以說現在這個時代對於很多經營者來說,是一個沒有品牌就生存不下去的時代。特別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買東西追求的不僅僅只有質量,同時還要追求品牌效應。對於很多人來說,品牌的東西不僅穿出去比較風光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同時也能夠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高檔。就比如一件50塊錢的普通上衣和一件500塊錢的名牌上衣,如果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都會選擇買500塊錢的,即使這兩個上衣的質量可能並沒有什麼區別,而買他的人看中的不僅僅是它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印在衣服上面的品牌標誌。那麼同樣的是,既然這是一個品牌泛濫的時代,不停地有新品上市,同時也會有一部分老品牌因為市場激烈的競爭而敗下陣來。
▲品牌效應圖片
「這雙鞋」落幕了
說起「品牌」自然而然地就離不開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風靡全國的女鞋品牌——達芙妮,作為90後的年輕人都知道,曾經商場裏面可是隨處可見的達芙妮專賣店,那個時候能夠擁有一雙達芙妮的鞋子也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當年的達芙妮可是非常受全國女孩子的歡迎。同時達芙妮面向的女性年齡段也比較的廣泛,不管是年輕的女性還是中年女性,在達芙妮的專賣店都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鞋子,而達芙妮的銷量也曾經一度達到了高峰,甚至在一年之內,達芙妮就賣出去了5000萬雙鞋子,同時穿過達芙妮的人更是多達了3億,也是在那個時候達芙妮一躍成為我國的女鞋之王。
▲達芙妮女鞋圖片
但是達芙妮的好景並沒有維持很長的時間,沒過多久我國的互聯網行業開始飛速發展,其中也帶動了一些新的消費方式,就比如說電商。電商的出現可以說是給我國的線下門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而達芙妮的線下門店更是多達7000多家,一時之間這些線下門店都面臨著虧損,達芙妮的營業額也是開始逐年的下滑,甚至最後到了虧損的地步,曾經被譽為女鞋之王的達芙妮,已經很難再找回當時的風光。
▲達芙妮線下門店
市值暴跌9成9,關店4000多家
根據有關的數據顯示,達芙妮的虧損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3.79億港幣之多,直到了2019年的時候,達芙妮的股價已經跌倒了0.15港元,市值更是下跌了99%,短短的幾年時間,達芙妮就從方面的女鞋神壇無情地跌落下來,而曾經風光無限布滿全國各地的門店,一時之間也倒閉了一大半,從一開始的巔峰7000多家,一下子關閉了4000多家,現在的達芙妮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榮譽了。然而,達芙妮背後的衰落,僅僅只是因為電商衝擊的原因嗎?
▲達芙妮商場圖片
「女鞋之王」達芙妮衰落的原因
其實達芙妮的衰敗一方面是由於它沒有及時地洞察到市場方向的變化,沒有抓住電商這一發展機遇,同時達芙妮的沒落還有另外一部分原因。達芙妮本身面對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女性,而它的優點主要就是它出色的品質,當時雖然競爭對手也比較多,但是達芙妮還是憑藉著一己之力登上了「女鞋之王」的寶座,但是達芙妮對於門店的選址卻有着致命的錯誤,明明走的是高端的路線,而達芙妮的線下門店大多數都是開在人流量比較多的老街,甚至是很多消費水平不高的二三線城市都能夠看到達芙妮門店的身影,而這些人的消費水平其實是一般化的,久而久之就被商場里的那些其他女鞋品牌所取代了。
▲達芙妮網店售價圖
後來,達芙妮的創始人也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才知道自己當時毫無頭緒地一味擴張門店的做法是錯誤了,於是開始瘋狂的關閉線下門店。其實早在2006年的時候,達芙妮就已經開通了電商渠道,但是達芙妮當時並沒有好好地利用這一渠道的優勢進行發展,而是投資了3個億進行線下的門店擴張,等到他們意識到線上是一個賣貨的好地方時候,資源和人氣早就被其他品牌搶得一乾二淨,即使後來達芙妮為了挽回損失而瘋狂的裁員也無濟於事。
▲達芙妮網絡宣傳圖
結語
達芙妮的大起大落同時也給更多正在發展中的企業帶來了啟示,如果企業不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做出相應的改變以及轉型,那麼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掉,然後慢慢的被所有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