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陵墓上為何會寸草不生呢?

在古代,歷代皇帝將相都要在生前給自己選塊兒風水寶地作為墓地。而慈禧太后作為晚清實際上的統治者,自然也不例外。自己是個很迷信的人,他相信人死之後會有來世,所以人死後居住的墓地一定要豪華,才能和活着的時候一樣的享受榮華富貴。


公元1873年,同治皇帝親自勘察風水,將選中的風水寶地普陀山改名為普陀玉,定為其母親慈禧百年之後的墓葬之地。慈禧的陵墓是由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雷廷昌主持設計修建的。不過在陵墓修成之後,慈禧還是不滿意於光緒21年又重修了一次。慈禧下葬的清東陵工程巨大,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經過幾十年的施工,終於在光緒34年、公元1908年完工。

慈禧的陵墓是清朝後期最豪華、花費最多的。據說在修建的時候,慈禧提了一個要求,難倒了很多的能工巧匠。那就是在自己的陵墓上不能有草木。其實,不少帝王將相都希望自己陵墓的旁邊有很多名貴的花草樹木來彰顯自己的生前功勞,並且據說墳地枝繁葉茂,對子孫是有好處的。


而慈禧的這一做法,就讓很多人不解。慈禧之所以做出讓自己的陵墓上不能有草,這個決定是源於一個成語,叫做落草為寇。自己認為自己乃大清最高統治者,怎麼能在死後落草為寇呢?落草為寇這個成語大意說的是,江湖上一些烏合之眾無路可走,上山當土匪是個貶義詞。慈禧覺得,如果自己的墓地上長草,那就是和草寇沒什麼區別了。因此,慈禧命令負責修建清東陵的醇親王奕譞。不管用什麼方法,不能讓墓地上長出一根草,必須要保證寸草不生。

醇親王奕譞確實遇到了難題,為了滿足慈禧太后這個願望,他召集所有的能工巧匠們來商量對策。最後,大家在翻閱史料時發現,在西夏王朝就有皇帝的陵墓寸草不生的記錄。據說他們當時運到了炒薰法,就是將蓋在墓葬上的土放在大鍋里炒熟,然後再用煙熏。這樣土壤失去了營養,沒的肥力,草籽也被破壞,所以呢就不會長草了。後來經過實驗,這個方法還算是有一些效果,但是不能保證長久的陵墓上寸草不生。

有人就又建議將生土和硝石混在一起,再加上硫磺一起在大鍋里翻炒。這樣即使野草飛來之後,也根本不可能落地生根了。後來經過實地親測,發現這個效果非常好。終於找到了有效辦法,醇親王馬上命令工匠們在施工現場擺上了一百多口大鍋,將混上硫磺的土放在鍋里反覆翻炒,然後再把這些炒熟的土蓋在慈禧的陵墓上面,最後大功告成。果然,慈禧的墓上從此是寸草不生。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慈禧太后死後二十多年之後,他的這個寸草不生的清東陵陵墓卻被軍閥頭子孫殿英翻了個底兒朝天。不過這好像倒也是慈禧的陵墓真正實現了雞犬不寧,寸草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