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十九卦臨的卦象是上坤下兌。
《周禮·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臨卦對應的自然之象就是《大司樂》所說的「澤中之方丘」(亦即坤卦六二「直方」)。
上卦坤為地,下卦兌為巫(神之代言),合為地祇(地示)。上互卦坤又為眾,下互卦震為出,臨卦整體上又有「地示皆出」之象。故卦名曰「臨」。
臨,駕臨,在本卦中主語是「地示」,即地祇qí,也就是地神,包括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等。
地示皆出,故卦辭言「元亨利貞」。坤數為八;兌為剛鹵地,引申為莊稼欠收:故卦辭言「至於八月,有凶」。「至於八月」,即「於八月至」。
下卦兌為小而密的晶體,又為腳印,故初九、九二皆言「咸臨」。兌為巫,為悅,故初九言「貞吉」。下互卦震為演奏禮樂,故九二言「吉,無不利」。
上互卦坤為土,味甘,故六三言「甘臨」。下互卦震有警懼之義,故言「無攸利,既憂之」。上互卦坤有順從之義,故言「無咎」。
上互卦坤為朋,為順,故六四言「至臨,無咎」。「至」的主語是參加祭祀的眾人。
上卦坤為布施,可引申為接待,故六五言「知臨」。坤為社祭,故言「大君之宜,吉」。宜,宜,列俎幾陳牲以祭。
上卦坤為眾,為順,故上六言「敦(tuán,聚集貌)臨,吉,無咎」。
關注我,可以讀到經意解析及其他卦的分享,給你一個全新的周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