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五十二卦 艮 艮為山 艮上艮下
卦象結構:艮上艮下
卦名:艮卦 艮為山
艮,甲骨文字形為:人扭頭向後瞪視之意。變楷書為艮。
《說文解字》:「很也,從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也。」很者,不聽從也。目相匕,怒目相視也。匕目為艮,很戾不進之意。
艮,互不聽從,停滯不前。
《廣雅》:「艮,堅也。」本義是食物不易咬動或嚼爛。形容為人處世過於認真,沒有彈性。
《易經.說卦傳》:「艮為山」「艮,止也。」
艮,為八正卦之一。艮為山。
艮上艮下,山外有山,仍是山,仍取名為艮卦。
爻象結構看,一陽自下而升,止於二陰之上,陽爻極上而止。
卦象人文屬性看,艮為山,見山而止,無法跨越。艮為止,引申為止欲修行。「止於至善」,「高山仰止」,「嘆為觀止」。
《易經.序卦傳》: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世界上沒有永動機,萬事萬物也不可一直處在運動中(物不可以終動),動靜相互轉化,動靜相宜。物極必反,動極轉靜(止之),震卦之後就是艮卦(故受之以「艮」)。艮,止也。
震卦與艮卦為一體兩面的相綜關係,
震卦,代表繼位傳承,穩定永續。「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艮卦,代表謹守本分,各盡其職。「思不出其位。」
震卦,紅塵浪里,「戒慎恐懼」,修鎮定的功夫。
艮卦,「天下名山僧佔盡」,遠離紅塵「止欲修行」。
佛道兩家的思想,與艮卦的卦義一脈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