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照着卦氣圖寫的。
卦氣圖上把六十四卦與周天星象和節氣對應起來。
《周易》的卦爻辭,就是不同時節的時訓月令。
比如《明夷》。
《明夷》卦中,最著名的爻辭就是
「明夷于飛,垂其左翼」。
這個會飛的明夷,顯然是一種鳥。
我們說過,《周易》里的所有的鳥,都是特指天上的南宮朱鳥。
不信?翻開卦氣圖。
卦氣圖上,《明夷》是九月卦。
九月季秋,我們恰好能夠看到這隻南宮朱鳥。
月令就說:
季秋之月,旦柳中。—《禮記.月令》
這是說,每當季秋九月的凌晨,南宮朱鳥七宿中的柳宿剛好出現在南方中天。
柳宿屬於鶉火之次,原本就被視為鳥。
《周禮》就記載:
鳥旟七斿,以象鶉火。
鶉火柳宿,正像是彷彿一隻振翅飛翔的大鳥。
但是,作者為什麼要把這隻鳥稱為「明夷」?這隻明夷為什麼還要「垂其左翼」?
首先,「明夷」是「鳴雉」的一語雙關。
「夷」和「雉」古音都屬脂部,二字互通。比如「辛夷」又寫作「辛雉」。
雉鳥被古人視為君子的象徵。比如:
高宗祭成湯之廟,有雉升鼎耳而鳴。高宗問祖乙(己),祖乙(己)曰:『遠方君子殆有至者。』」祖乙(己)見雉有似君子之行,雉性耿介,有似於士,故云:「有似君子之行。」
因為雉鳥(明夷)比喻君子,所以「明夷于飛,垂其左翼」的下文接着就說「君子於行,三日不食」。
這是以垂其左翼的鳴雉來比喻三日不食的君子。
九月季秋的凌晨,南宮朱鳥正在南方中天,接下來隨着時間推移,寒氣越來越重,陽氣越來越低落,朱鳥也不斷向著地下墜落,所以說「垂其左翼」,左為陽,朱鳥下垂的左翼譬喻的就是那季秋之後日益衰微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