鳯山毓秀圖

文:鄭禮文 圖:北圭影像

鳳山位於南鄉陽澤之南,龍池之東,南溪之畔,水秀山青,靈氣生動,形神俱備,聞名鄉野,東方震宮來龍後轉南向北穿帳起伏,頓起木星父母山,形勢帳下貴人,左轉巽龍入首,生動靈秀,喝形丹鳯于飛,亦叫鳯山,穴星豐盈,圓凈端正,陰陽分明,龍顯太極,月暈生氣融結得葬穴的,富貴榮華。

朝山梨岳文筆毓秀插天,會魁狀元之應,又印星浮水面,定有文貴顯後人,兩翼伸展如似丹鳳飛天,形勢逼真,青龍頓筆,白虎降伏,枝腳纏護,堂局端正,前朝過山、歧山,後山三山朝拜,玉堂金馬,金廂庫櫃,貴人文筆羅列四周拱衛有情,天開地閉,藏風聚氣,上佳之城,便知定有王侯立此間。

明堂容萬馬,朱雀好翔舞,水聚天心順,滿堂皆是春,墳按天星張宿六星排布修建,坐南朝北,坐午子向,張宿八度,丙午丙子分金火局,以先天八尺母父三般大卦立向,巽龍入首,立午合龍之陰陽交媾,向子,出水口乾亦合水之陰陽交媾之理,御街救貧水法速發富貴,玄關通竅以成易之井卦,變之既濟卦行運納氣,到二零二四下元九運旺山旺向,九星輪轉,定是滿堂皆春,後學晚輩不再累序,望有緣者可履足登山證穴。

宋紹熙元年,幸得名師術士指點,為朝奉大夫鄭公君錫棲息之所,公終時享年六十有七,後人築祠「慶源堂」,祭祀傳承至今亦有八百多年之久。

公生時取鄒氏生五子,長鄭昇(八一公),次鄭昂(八二公),三鄭晟(八三公),四鄭旻(八四公),五鄭昊(八五公)其後裔遍布四海,不知繁幾,是閩地鄭氏祖塋勝地之一也。

歷經數百年,墳塋荒蕪,他姓外墳多有侵佔,今為弘揚先祖賢德遺風,福地古迹永流生輝,經理事會及熱心廣大宗親倡議支持擁護,資助修繕,高德流芳,承古溯源,慶源傳芳。

此墳山五畝有餘,有族譜文獻考證,一山三墳,中為宋祖君錫公墓,左為明典史子進墓(未修),右為應蛟墓(未修)。

君錫公墓,覆龜穴冢三層護紗環抱,碑座交椅形,石碑衝天聳立,墳縱長33米,橫寬24米,碑高1.8米,碑寬0.6米,碑厚0.14米,青石材質重400公斤,整體明堂上下二層排布有序,收砂納水合法,立向放水合度,擇吉共和國七十四年六月初四丑時立成。

青山毓秀,寶地生輝,佑吾鄭氏後裔繁榮昌盛,永遠流傳,千古傳芳。

編輯: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