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解讀:《同人》卦概述

十三,天火《同人》(上乾下離)
  《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於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 ▅▅ 六二:同人於宗,吝。
  ▅▅▅▅▅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同人》卦下離上乾,離為火,乾為天,天陽上升,離火炎上,志向相同,故曰同人。
  同人,同仁也,仁,人義通也。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仁者,人也,故此卦以同仁為中心,反映的皆為同仁之事 ,說明了團結的原則。
  否極泰來後,出現了和樂通順、人與人友善溝通的大同世界。人人破除私心和一家一族的偏見,求大同存小異,以天下為公,但也不是要千人一面,喪失原則和個性,而是推已及人,與人為善。
  同人是追求多樣性的統一,追求對立面的相互滲透和統一。同人的這種同,其實就是和,就是西周末年史伯、春秋時期晏子孔子所說的和。
  從卦辭看,說明志向相同的範圍、程度廣,則辦事亨通,並利於干大事。
  爻辭指明了志向相同的範圍、程度和所影響的事功。初爻「同人於門」範圍小;上九「同人於郊」志未伸,故「吝」和「無悔」;九三、九四、九五以用兵和戰爭作為比喻,具體描述了戰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包括備戰、作戰和凱旋以及幾種戰鬥場面等,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形形色色的戰爭----攻堅時的艱難頑強,被圍時的絕望掙扎,獲勝時的欣喜若狂,祝捷時的皆大歡喜---而在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團結和紀律,說明求大同方能取勝,否則就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