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從象入理,由簡入繁。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忿窒慾。
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兌為澤。我們去各地旅遊應該經常看到大山腳下有很多池塘、水庫吧。人們在挖水庫的時候,都是把山腳下的土挖出來堆到旁邊增加了山的廣度。這就是損卦的卦象,損失下面水庫的土拿去增益上面的山。這本是兩全其美的事,損而有益。但是如果損的太多,把山腳給挖空了,那山也就崩塌了。所以這有一個度的問題。所以孔子才說損失時抑制自己的憤怒,得到時克制自己的慾望。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皆行。
損卦:遵守信義,從一開始便會吉利,無過失,仍要保持堅貞,如此便「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是什麼意思呢?以前祭祀正常用的是八簋,現在只用二簋,就是減損了的意思。意思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是可以減損開支的,用二簋也是可以祭祀的。
繼續看孔子的《彖》辭是如何利用在人事上的:「損下益上,其道上行」,就是損失點底層百姓的利益來補益上層,就是像人們徵收賦稅充實國庫,這是好事,只要稅收合理,最終能達到國富民強的結果,所以說「其道上行」。
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還是說減損百姓利益時要有度,保持信義,才能一直吉利,沒有災咎,保持堅貞的態度,便可以實行了。百姓們減損後吃喝用度也自然減少了,但是還是可以保證有正常生活的。以前八簋,現在二簋,就是縮衣減食來為國家做貢獻。這就是「二簋應有時」的意思,當然國家有時候也是會補益百姓的,裁抑上層貴族的利益來賑濟民困,這就是「損剛益柔有時」,剛指的就是上卦艮卦,柔指的就是下卦兌卦。總之損上益下,損下益上,應因時制宜,權衡而變。
邵雍解
損下益上,損盈益虛;先難後易,量入為出。
得此卦者,損己利人,雖然開始會有所不順,但付出總會有所回報,因禍得福之象。
占卦小故事
薛仁貴,將收燕,卜得之,大破燕軍也。
薛仁貴在對燕作戰前,卜得「損下益上」的損卦。於是這位紀律嚴苛的鐵頭將軍東征
十八年,他的妻子就為他苦守寒窯十八年。然而苦守家園的恐怕不只薛夫人,還有跟着薛仁貴東征的部下及他們的親人。他們都在孤獨與期盼中度過了十八年。也正因如此,薛仁貴的東徵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