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造房,講究風水,有尋龍、點穴、觀水、看土之說,要由風水先生看一看氣象如何,但無論取何法求何位,皆為覓康健順遂。
土木建築中夯土牆木結構,來自老祖宗的大智慧,道法自然,就地取材,人力施作,講求天人合一,強調與環境土地為善,注重回歸自然,與風水相應相求。
俗云:門前有水是福地,屋後有山福人居。人們常在蔥蔥山間,辟片宜地,竹畔林邊,一面溪水潺潺,一面青山隱隱。
朴之原夯土牆 | 修繕
此時夯土牆,樹影婆娑,清風徐來,剎那便醉。一座夯土房,佇立在路頭,等待山外來客。
這土房看似簡單,外觀素樸,卻如自然生長,在呼吸吐納間,悄無聲息融於自然。
它在那裡,成就一方獨有天地,又不在那裡,隱士一般遠離俗塵,神龍見首不見尾。
朴之原夯土牆 | 時光
山中的夯土牆,自然保持山野質樸,房楣掩映林叢,尋徑至此,扣動門環,隱秘悠響,引來主人。
拱手讓過,一切從簡,進屋落座,前一道清茶,後一盅米酒,點心二三,賓主很快熱絡起來。
百年老宅,如今修繕一新,曾經山中歲月雕刻、風雨磨蝕和時光匆匆留下印痕,被主人過成豐富多姿的世外桃源。
早年,主人走南闖北,快意江湖,見慣繁華,此時便有歇息重整的打算。
一日回鄉,瞅老宅宛在,看土牆風雨滄桑,老木光陰荏苒,心中靈犀一閃,決定就此打住。
修舊如舊,或修舊如新,老宅自需一番修繕,方能復原,成為內心想要的樣子。
朴之原夯土牆 | 民宿
人生漫漫,遇見的房子何止千萬,但中意只此一處,無意于山林溪畔重拾舊光,但這夯土牆老宅,瞄一眼,瞬間如電般接通夢中相見之情,一如既往的親切。
將它繕護成自然樣貌、敦厚夯土牆、裸露木結構……最大限度找回過去,盡顯本真。採光和通風,則藉助開合的框架實現,將美景儘可能恰當地納入室內。
最後,房子消隱,成為自然一部分。置座窗前,看蒼山茂樹,耳邊翠竹搖曳吟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此這般。
保留、修繕並復原老夯土牆,歲月留下斑駁痕迹,隱約而清晰,光灑牆面,人居其中,怎一幅光影美圖!
朴之原夯土牆 | 肌理
早晨,曦光微亮,水聲入耳,窗外竹動,鳥在覓食;靜坐品茗,感受光影,風景變動,心曠神怡;對談而坐,時光轉慢,老屋、夯土牆與人終歸原初的棲居,有我無我,天地人和。
朴之原,採用新材料、新工藝,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歷史文化的沉澱,化為具有自然的情感態度和人文韻味的老土牆、新型夯土牆,在城市和鄉土,在旅遊景區、古城小鎮、文物遺址、博物館、劇院、藝術館和民宿酒店……奉上或詩意古雅、美麗質樸或時尚潮流的建築肌理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