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是中國人的重要發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寶藏之一。
近百年來,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都有很多學者對這門學問進行了專題研究的應用。中國當代的有關學者也對風水學進行了大量的判研,並且取得了顯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從現代科學來看,風水學是同地球物理學、地球磁場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氣象學、宇宙心體學和人體生命學等科學融合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中國古代先人們為了生存,為了居住地的安全和舒適,學會了觀察山川江河的態勢和樹木土石的變化以及風雨的轉換,以確定最佳的地點和方位。定居山川江河,土石樹木、風雨氣象都是自然物質,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
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受到種種自然因素的影響。
在風水學研究中,學者們認為自然界超微粒子和磁場對人體會產生明顯的正負影響,並且認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質都會產生作用於人體的超微粒子和磁場,這些能量也可以隨着自然環境的改變而有所改變,也可以隨着自身的場態信息的改變而改變。
這些物質能量信息可以使身體健康長壽、心情愉快、思維敏捷等,也可以使人們思維遲鈍、精神恍惚,甚至使人們多病短壽等。
因此,要想使人類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身體更健康,就應該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風水四大原則。
住在小河邊,要了解這條河水的流向寬窄和深淺,每年水位的漲落,這叫了解自然。也要會利用這條河水去灌溉航運等,這叫利用自然。
這條河是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不能為了某些局部利益而將它改道或填堵。
有關順着河岸而居,因勢力導,這就叫做順應自然。當然還有山勢、道路、海岸、大型建築等等。
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生存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
其範圍包括住宅公司、林木、寺廟、村莊、城市規劃建設等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活人的居住生活的房屋環境為陽宅。
風水對於陽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基址的選擇,即選擇能在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條件。可以居住處所的布置和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與調整。
風水學的應用與發展,與《易經》有着密切的關係。《易經》理論體系的發展是取材於長期的仰觀俯察,遠取諸物,進取諸身,又是其大無處,其小無內的包羅萬象,各類事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對應的規則。
風水理論也是以自然事物為基礎的,八卦代表的乾天 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等自然物正是風水學必須應用的要素。
易經的時空、位向、數理等辯證方法同風水理論基本一致,許多法則本身就是易經的發展。
風水學由觀形到理氣,各種形理與《易經》理論相符,顯示出同易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風水學的產生是人們希望把自身和諧的統一於自然,而採取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手段,本來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古代由於缺乏現代地質學、磁場學、氣象學、水文學、建築學和人體生理學知識,人們只能根據當時的知識水平來認識環境,解釋所遇到的種種問題。
於是陰陽五行、易經八卦等古代解釋宇宙自然的觀念,就成了風水學的主要理論根據。
為了迎合人們普遍存在的避凶趨吉的心態,有的風水師編造了一些龐雜而神秘的謊言籠罩在它的上面,使本來具有樸素科學原理的東西,變成了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東西,這自然會引起起人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