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辭: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井井
戰國·荀子《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汔
《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幾乎
仰韶文化之瓶
翻譯:更換邑(國家)但是不更換井田,不喪失不獲得。前往井口打井水(前往有條理排隊)。幾乎到底了,發現井上沒有繩,瓶子無法汲水,兇險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翻譯:井中有泥,不能食用,舊井連鳥也不光顧。
九二。井谷射鮒,瓮敝漏。
鮒
鮒:鯽魚
翻譯:井底射鯽魚,瓮破壞了漏水。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翻譯:井中污泥被去除,暫時不能食用,我心中不免難過,等到可以汲水(飲用),這是先王賢明,(後世)蒙受福蔭。
六四。井甃,無咎。
翻譯:用磚瓦砌井壁,無過錯
九五。井冽,寒泉食。
冽
《詩·小雅·大東》:有冽氿泉,無浸獲薪。——寒冷
翻譯:井水寒冷,寒冷的泉水才能食用。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翻譯:井水收取後不要蓋上井蓋(不能小氣),外族會聚來(獲取奴隸之道),大吉。
綜述:此卦用井水作比,讓君王,對待外族人要有胸襟,井水做好,有孚之人需要就給予,捨得之道。卦辭為凶,上六卻匹配吉,此處卦辭和爻辭也出現不匹配現象。卦辭是說,打井水,碰到井繩沒有,瓶子裝不到水,導致兇險,爻辭是從穿井、井製造、飲用水源判斷,引申到王道。井田制是,是商周時期良田管理制度,生產生活離不開井水。上古人類,都是靠近湖泊周圍定居,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單純地依賴自然形成的湖泊,那麼人類在遇到地震、洪水時很難抵禦風險,隨着人口和資源的需要,發現了井水,流傳兩個版本「皇帝穿井」、「伯益作井」,有邑就必須配井,邑人離不開井,《井》卦中有取水的瓶、有存水的瓮,有清理井水的」渫「,有砌井的「甃」,再上升到井水是寒冷的,冰涼的,然後告誡他人,打了井水以後不要遮蓋(防止外人找不到),這才是大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