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爻與位的關係
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處處相通的。
單就一爻來看,根據該爻所處的位置,有當位和得中兩個重要的觀念。
所謂當位,又稱得正,是指爻所處的位置與自己的爻性相匹配。古人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初、三、五位為陽,二、四、上位為陰。當陽爻居陽位或陰爻居陰位時,即是當位。例如初九,上六。而如果反過來,就稱為不當位,如初六,上九。
所謂得中,是指爻居二、五之位,因為二五分別居下卦與上卦的中位,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所以一般得中的爻,爻辭都很好,這也告訴了我們一種做事的態度。
2、爻與爻的關係
說完了爻與位的關係,再來說說爻與爻的關係。在一卦中,爻與爻的關係大概可以分為兩類,即承乘和應與。
所謂承乘,是指相鄰兩爻的關係。下承上,上乘下,這是種類似於直接領導與直接下屬的關係。
所謂相應,是指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的關係。由於他們在下卦與上卦中所處的位置相同,所以他們雖然並不相鄰,卻仍有感應。當相應的兩爻為一陰一陽時,由於異性相吸,他們會發生強烈的感應,這就稱為相與了。
3.卦與卦的關係
下面來講一下卦與卦的簡單關係,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詞「錯綜複雜」,但在你學習易經前,你一定不知道這個詞是從易經來的。
錯卦,又稱正對卦,是指將一個卦的六個爻全部變為相反的爻所形成的卦。例如乾變坤,革變蒙。
綜卦,又稱反對卦、覆卦,是指將一個卦整個翻過來所形成的卦,如屯變蒙,剝變復。
互卦,是指將一卦的三四五爻所組成的卦作為上卦,二三四爻所組成的卦作為下卦,所形成的卦。例如否卦三四五爻為巽卦,二三四爻為艮卦,它的互卦就是風山漸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