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 GAIA雲肩·中國傳統服飾之美!

來源:蓋婭傳說服飾

雲肩亦稱披肩,與霞帔等同屬一個服飾系統,均為披搭在領肩部位的裝飾織物,是漢民族吸納其他民族服飾文化、融會貫通的服飾裝飾,多以彩錦繡制而成,曄如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

註:雲肩配圖來自網絡

雲肩歷史之演變

雲肩的形成歷史,秦漢以前的文獻尚無有關文字記載,從服飾款式看,其當受北方游牧民族觀念的影響,是外來的服飾樣式。

從圖像資料上

雲肩最早可追溯到隋代觀音像上與唐代敦煌壁畫中的貴族婦女。

雲肩,隋唐時雖披在外來的菩薩肩上,卻與本土文化道家思想關係密切;雖然來自外來民族服飾文化,卻由於崇拜天的意識內因,化為我用,從而成為「天人合一」空靈恢宏的民族服飾文化典範。

從現存文物來看

戰國時期已有着披肩的風格。五代至宋朝,出現了大量各種類於雲肩的服飾。到了漢代,這種披肩的名稱應禮制規章出現眾多的名稱,有「裙」「擺」「帔」等。金、元時期是雲肩發展的重要階段。金代婦女服飾中,雲肩為貴族命婦所披用,但依然不得綉日、月、龍紋。明清時期是雲肩盛行的重要階段。明代,雲肩逐漸在普通婦女中普及開來,成為了女式禮服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可分為三種——大的把白綾剪裁成雲樣,披在兩肩胸背,上面繡花鳥並綴以金珠寶石,或加鍾鈴,使雲肩行動有聲,叫做「宮裝」;次者曰「雲肩」,小者曰「閣」,同樣裝飾以繡花紋樣,此時沿襲元代的四垂雲肩而改制。民國之後,雲肩漸漸淡出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轉化為傳統戲曲女性服飾造型的一大行頭和漢族婦女在重大年節、婚嫁等喜慶日子上偶用裝飾之物。

雲肩,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

常見的雲肩有四合如意式,柳葉式、......

「四合如意式」的雲肩自元代就正式列為官服制度,男女均可使用,它由四面「如意形」的條狀雲頭前後對合而成, 象徵天下四方祥和如意。

「柳葉式」的雲肩造型有八條、十六條、十八條等數量不等的柳葉形作放射狀構成,象徵春色滿園, 生命長青。

雲肩在層次上有單圈、雙層圈、多層圈的不同處理,最多的有四至五圈,而且每圈有不同形態與色彩的變化,最多的達六十六片,取「六六大順」圓滿之意。

在我們所熟知的戲曲服裝肩上,也會披着經誇張設計之後的雲肩。在清代以後的漢族女子婚嫁習俗中,宮裝常常會搭配鳳冠霞帔,成為結婚禮服固定裝束。

一起欣賞蓋婭傳說秀場上的雲肩設計

戲韻·夢浮生

秀場LOOK

來自牡丹亭系列的雲肩設計

在基礎的雲肩上加以重構

運用刺繡,珠綉等工藝

後在其邊緣縫上有珠子所加工成的流蘇

營造靈動的感覺

細節LOOK

秀場LOOK

採用如意式雲肩的設計

將雲肩與中式旗袍領結合到一起的設計構想

細節LOOK

秀場LOOK

才子佳人的嫁衣

採用柳葉式雙層圈的雲肩設計

運用了盤金綉工藝

盤金綉

傳統手綉技藝中用金絲捻線綉制出的花紋稱為「盤金綉」

又稱「平金綉」

具有艷麗奪目的藝術效應

細節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