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汽車選擇取消了門把手的外部的機械拉絲,更重要的考量是:顏值、科技感、風阻等。更好看的車+續航更友好的車 vs 不那麼確定的安全性問題。更多的車企在選擇前者。
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問題,最初引起大家注意的應該就是特斯拉的官司:
2019年,美國麻醉師omar awan駕駛自己的特斯拉model s時發生了一起事故。但當救援人員試圖打開車門時,卻發現車門無法打開,omar awan最終因為車內起火而身亡,這成為全球首例因隱藏式門把手而導致車內死亡的案例。因為疑似門把手設計缺陷,特斯拉被起訴,隨即這一案例也引發了全球對隱藏式門把手的關注和討論,汽車行業對於隱藏式門把手的普及,是否考慮到了實際使用中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呢?
這種門把手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危機時刻,無法救援!據報道,2024年5月14日,上海迪士尼高架路口一輛電車撞到路邊護欄後迅速自燃。由於隱藏式門把手需要通電才能彈出,電路故障導致車門無法打開,救援人員只能破窗施救。而電車出於美觀性考慮,大部分都使用這種隱藏式門把手。前一陣的小米su7的碰撞事件,再次激發了人們對隱藏式門把手的巨量吐槽。
現如今門把手主要有四種形式:
傳統機械式門把手:通過機械拉絲連接鎖具,可以輕易方便開啟車門。如奧迪a4。
隱藏式門把手:從車輛外觀上來看,門把手完全隱藏在車身表面中,整個車身渾然一體,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這種又分為兩種:①按壓彈出式:輕按把手特定區域,另一端自動彈出或手動拉開。代表車型有特斯拉model 3/y。②電控彈出式:通過車輛內部的電機運作,在解鎖後自動彈出,鎖車時收回。代表車型有特斯拉model s、路虎攬勝等。
半隱藏式門把手:部分機構嵌入車門內,但仍有一小部分外露以便於用戶拉動。
按鈕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門把手,設計了單獨按鈕。代表車型有福特電馬。
其實,門把手的討論,本質就是在討論門鎖,要想知道真正的原理,我們需要先詳細看一下門鎖的結構,如下圖:
①和③都是機械拉絲,②是鎖電機。還記得我們遙控鑰匙可以解閉鎖吧,就是這個電機控制的。那麼①直接固定在②的傳動結構上,也就是①和②是一樣的,①的機械拉絲也可以讓這個鎖解開和閉上。③是什麼?③就是你拉車門把手,車門會開啟的機構,對比之下就是咱家門上「鎖芯」和「門把手」的區別,①②是控制鎖芯,③是門把手,控制拉開門(圖中家用門旋轉把手那一下的動作)。
這裏面的問題關鍵點就出來了,我們吐槽的不是①和②鎖芯控制的問題,而是③無法拉起車門的問題。而隱藏門把手沒有③這個拉絲么?答案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比如小米su7,門把手採用固定式設計,沒有翻轉的機構。小米就是把③這個拉絲更換為一個電機,在門把手裏面嵌入一個按鈕,按壓這個按鈕,替換③的電機動作可解鎖車門,在配合人拉出的力,車門開啟。這裡最大的關鍵點在於這個③變成了:電機。車輛斷電就無法外部開啟了。
那麼更進一步的是,這個半隱藏式門把手是不是可以有機械結構的呢?當然可以,比如下面的元up,包括向外延伸手動打開的功能。這個翻轉的力就可以拉動③那個拉絲,打開車門。
下面在說說隱藏式門拉手,一種翻轉式的,一種抽拉式的。比如下面這個抽拉式的完全不用考慮,必須電機通電才能彈出,緊急情況下沒電你根本不用想。而翻轉式的呢?翻轉式的也類似上面半隱藏的狀態,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比如特斯拉的,就無拉絲,必須有電,外部才能開啟車門。
說了這麼多,這裡做個總結:以外觀形態區分隱藏本把手,主要有傳統機械式、半隱藏式、完全隱藏式,按鈕式四種。不論那種,要想外部斷電開啟,其背後的本質是有可以旋轉帶動拉絲的結構。很明顯。有機械拉絲結構的,可以「斷電」外部開啟,更加安全。而現實是,很多汽車選擇取消了外部的機械拉絲,更重要的考量是:顏值、科技感、風阻等。
顏值沒啥好討論的,我就是覺得隱藏門把手的確比傳統的好看多了;科技感受上來講,可以電氣化控制,更強了。
門把手對於風阻的影響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紅色的部分風阻高,可以看到車輛門把手區域的紅色的風阻點,說明門把手的突出是對風阻影響還是挺大的。
一般來講,流線性越強的汽車,其風阻係數越小。目前,我們在馬路上看到的大多數轎車的風阻係數在0.28—0.4間;線性較好的汽車如跑車等,其風阻係數可達到0.25左右,一些賽車甚至可達到0.15左右。每一個隱藏式門把手大約可使風阻係數降低0.003,4個也就是0.012。可不要小瞧這0.012,為了降低風阻,下面這個圖片看看車企有多努力:一點一點的整。
下面這個是奔馳eqs在不同風阻下的續航里程的影響:
換一個嵌入式門把手,降低風阻0.012,換算下來大概可以讓你整體多跑二十來公里,聽起來是不是不可思議?
所以,車企面對的問題是:更好看的車+續航更友好的車 vs 不那麼確定的安全性問題。更多的車企在選擇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