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你以為很護膚其實可能「毀臉」的行為,很多人都在做!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如今護膚趨勢逐漸走向了兩個極端。

一邊是看起來非常專業和複雜的護膚模式,疊加多種護膚品,推崇 N 步護膚法。 這是這些年來更主流的護膚習慣 ,學者指出這受到了韓國等東亞國家多步驟護膚程序的影響。典型的產品套裝包括了: 潔面乳、爽膚水、眼霜、精華液、日霜 (含防晒功能) 和晚霜。

另一邊則是「精簡護膚」,一切從簡,像是懶人才會做的。 這是後來才出現的一股潮流,目前似乎還沒有成為主流。 典型的產品套裝僅含 潔面乳和防晒霜。

那這兩種護膚方式,選擇哪一種會更好呢?

什麼是過度護膚和精簡護膚?

要展開討論的話,首先要具體了解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澄清的是,這兩個詞語都不是嚴謹的醫學概念,因此沒有很嚴格的定義。 不過,我們總結了二者的常見特點,適合指代大多數人所理解的過度護膚和精簡護膚 (見下表)

過度護膚 vs 精簡護膚,圖源:自己做的

由上可以看出過度護膚的特點是使用過多的護膚產品、過於頻繁地進行護膚步驟或者採用一些不必要的複雜護膚方法。與之相對應的精簡護膚,特點則在於使用少量、合適且有針對性的護膚品。

這些人適合過度護膚!

單看「過度護膚」的字面意思,似乎是負面的 。但它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不要一竿子打死。

有研究顯示, 複雜的護膚流程,會帶來比精簡護膚更大的獲益。 比如說同時用了眼霜、精華液、日霜和晚霜等產品的人群當中,他們在改善皮膚表面和深層保濕、皮膚粗糙度、毛孔面積、黑色素沉積和魚尾紋深度方面優於只用潔面產品和日霜的人群。

不過,是否將這種複雜護膚、進階護膚方式歸為「過度護膚」的範疇,則見仁見智了。 對於下列一些人群和特殊情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地進行「過度護膚」:

1

情況 1:有皮膚問題的人

我們知道,好多人會有面部的皮膚問題,甚至不止一種,比如有色斑、皮膚細紋、痤瘡、玫瑰痤瘡等問題。
這時除了醫學干預外,也可能涉及到較為複雜的皮膚護理環節,比如使用淡化色素的產品、使用除皺的產品、使用祛痘的產品。如果有這方面需求的, 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選擇相對合適的護理方案,合適的護膚產品是治療這類皮膚問題的輔助措施。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情況 2:願意承擔風險的人

以美白、抗皺等功效性產品為例,它們常見的風險就是容易出現皮膚不耐受,表現為用了產品後會有皮膚的乾燥、緊繃、瘙癢、脫皮、發紅、刺痛等表現。
如果了解產品的使用細節後 (包括安全性、適用範圍等) ,願意承擔風險,那麼也可以按需使用。

3

情況 3:實際效果大於風險的人

過度護膚雖然有風險,但風險並不是百分百發生。如果實際用了產品後確實沒有出現潛在的風險,而剛好自己用了也有效果,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
以下是 過度護膚的潛在風險, 大家日常可以重點關註:

1.過度清潔、去角質會削弱角質層,導致經皮水分流失增加,引發敏感、泛紅。典型的例子是長期使用皂基潔面+酒精類爽膚水。

2.某些成分疊加可能降低效果或刺激皮膚,例如 A 醇疊加高濃度酸類,會增加刺激性,導致脫皮、紅腫。

3.可能轉化為無效物質,例如鹼性的煙酰胺可能中和維生素 C 的酸性環境,降低後者的穩定性,導致維生素 C 更快失效 (尤其是原型維生素 C)

4.「智商稅」風險:疊加高價的護膚品不代表效果更好,同時,購買大量的護膚品以及頻繁更換產品也會帶來經濟負擔,對於一些人來說會是不必要的開支。

5.引起敏感性皮膚:《中國敏感性皮膚臨床診療指南 (2 024 版) 》將敏感性皮膚定義為皮膚受到外界微小刺激後出現的陣發性或周期性灼熱、潮紅、刺痛、瘙癢及緊繃感,同時,指南指出,頻繁換用化妝品、同時選用多種品牌的化妝品、過度清潔面部等情況都可以引發敏感性皮膚。

6.冒痘風險:一些含有厚重油脂的面霜如果使用過多,可能會更容易冒痘 (尤其是長期使用時)

精簡護膚也不都是優點!

從「精簡護膚」的稱呼上來看,它好像是相對比較好的護膚方式。總結起來,它的優點有「4 少」:

1

1 少:皮膚負擔少

使用數量少但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護理皮膚 ,讓皮膚更加輕鬆自在。比如保濕方面,只選擇一款,而不是面霜、乳液、保濕噴霧、凡士林什麼的疊加着用。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2 少:過敏風險少

精簡護膚減少了複雜成分的使用,降低了因成分過敏而導致皮膚問題的可能性, 對於敏感性皮膚人群來說更加友好 。要知道的是,我國女性敏感性皮膚髮生率高達了 36.1%,這類人群都更需要精簡護膚。

3

3 少:花錢少

精簡護膚大大縮減了護膚步驟和產品的種類,可以節省大量的金錢 ,這是不言而喻的。

4

4 少:費時少

與此同時, 精簡護膚也同樣減少了護膚的時間和精力 ,讓大家從過度護膚的泥淖裏面解放出來。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不過,事物總有兩面性,精簡護膚也有局限和不足: 一方面,精簡護膚無法有效滿足部分人群的多元護膚需求,例如抗老、美白和去斑,這也是精簡護膚最大的硬傷;另一方面,精簡護膚對皮膚病的幫助有限。比如頑固痤瘡、玫瑰痤瘡等問題,不少時候需要搭配精細的、複雜的皮膚護理來綜合治療疾病。

此外還有一個誤區,精簡護膚不等於一定就要用便宜的產品。舉例來說,有人會誤以為 1、2 塊錢的寶寶霜就能完全代替其他的保濕產品,殊不知廉價產品可能在成分、工藝或功效上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甚至可能因配方簡陋而無法解決特定皮膚問題。因此 精簡護膚的「精簡」是減少不必要的護膚步驟,並注重選擇成分科學、工藝可靠的產品,而非極致地降低產品效能。

由上可見,過度護膚和精簡護膚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護膚方式。在選擇護膚產品和方法時,大家不用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