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中華網】【新京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文|草木壹
編輯|草木壹
「在尋找平替這件事情上,年輕人有的是力氣和手段。」
以前冬天一到,羽絨服幾乎是人人心中保暖衣物的第一選擇,手裡必須得有一件才安心。
然而近些年,年輕人卻逐漸對羽絨服失去了「興趣」。
動輒一件兩三千的羽絨服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一個月工資3500,花2800買件羽絨服,日子不過了?」
在這種情況下,機智如年輕人,直接選擇「找平替」,絕對不當「被割的韭菜」!
那麼究竟都有哪些被年輕人挖掘出來的「平替保暖神器」呢?
與正牌羽絨服相比,這些所謂的「神器」又有着怎樣獨特的優勢?
土到極致就是潮,保暖價格還「真香」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軍大衣素有「保暖界天花板級別」的美稱,它的實用性能是很多厚重衣物都難以企及的。
只是最開始,軍大衣因為有些土氣的外表,被很多年輕人「看不上」,或者說不好意思穿。
但不知從何時起,在大學生群體中突然颳起了一陣「軍大衣」時尚潮流風。
一個兩個人穿或許還有些難為情,但當一群人穿,那就是妥妥地引領潮流了。
別看外表平平無奇,穿在身上卻像是披了條被子,軍大衣的抗凍指數直達「五顆星」。
與軍大衣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在年輕女性群體中流行起來的「東北大花襖」。
鮮艷的配色,樸素的用料,打造出最完美的「抗凍神器」。
穿着大花襖,一樣可以「炸街」!
而無論是軍大衣還是大花襖,它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既保暖又極其便宜。
幾十塊錢就能解決保暖問題,現在還能添一件獨特的「時尚單品」,簡直完美。
這樣高的性價比令越來越多年輕人表示心動,紛紛加入了「土到極致就是潮」的行列。
對於如今的年輕人而言,保暖就夠了,至於潮流與否,只要豁得出去,又有誰會在乎呢?
走最酷的路線,給出最驚艷的保暖效果
被大牌羽絨服的價格「背刺」到後,年輕人的目光又看向了有加絨內膽的衝鋒衣。
原本衝鋒衣就是很多年輕人鐘意的兼具休閑風和時尚氣息的衣服種類。
而現在,衝鋒衣又在防風的同時加了羽絨內膽,增強了保暖效果。
這可比動輒大幾千的羽絨服「香」多了,最貴的也不過幾百塊。
尤其現在的衝鋒衣商家還研究出了更多的顏色和款式,這也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的喜好。
還有一種跟衝鋒衣極其相似但又比它便宜還更為保暖的「平替神器」——電動車防風服。
只聽名字的話,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只有騎車時能穿。
但實際情況是,主打「全方位防寒保暖」的防風服已經變得很日常化了。
上班路上、地鐵里、各大高校里,都能看到被防風服裹得嚴嚴實實的身影。
光是看它從頭到腳都厚實的設計,都能感受到穿着它上身會有多暖和了。
且這類防風服多為深色,外面的衣服材料也都是耐臟、防水和可機洗的材質。
簡單來說,擁有了這一件防風服,不僅能最大程度實現保暖,還十分地「抗造」。
當然有些人可能還是難以接受它單調沉悶的外形,那也不用擔心。
防風服的顏值也早已升級,顏色更多樣的同時,款式也仿照衝鋒衣變得更加時尚了。
至於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問題,防風衣也同樣給了眾多年輕人足夠的「驚喜」。
一件可以從頭裹到腳、嚴絲合縫、看起來很是厚重的防風衣,不到200塊就能輕鬆拿下。
如此保暖又實用還「抗造」的通勤大衣,這樣的價格怕是沒有幾個打工人可以拒絕。
經典永不過時
在將保暖性和時尚感完美融合這方面,除了羽絨服,其實還有位經典「嘉賓」——搖粒絨。
搖粒絨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足夠輕薄,在冬天為了保暖大多數人都裹得像頭熊的情況下,穿件搖粒絨立於人群中,可謂是相當醒目和出眾。
很多人對於搖粒絨都不太信任,主要是看它比較單薄,看上去不具備能抗住冷風的實力。
但實際上,搖粒絨的禦寒性可是羊毛的兩倍、棉花的四倍。
「原來搖粒絨是窮人的貂。」這可能就是對搖粒絨的最高評價了。
一件搖粒絨的價格平均才一兩百,可以說是學生黨的「最佳平替」。
而搖粒絨的發展歷史一點兒不比羽絨服短,在經典這方面,它也是有絕對發言權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搖粒絨就被列入了「百大科技發明」。
隨着時代發展,人們的審美不停發生變化,搖粒絨也在不斷迎合發展變化的審美觀念。
優衣庫的搖粒絨衣服就極具代表性,不僅有經典的基礎款,還有其他亮色和別樣的圖案設計。
一些年輕人更是研究出了冬日保暖穿搭的「小妙招」:三層疊穿,搖粒絨搭配衝鋒衣。
這樣的穿搭在更為輕便的同時也能很好地保證耐寒性,很多年輕人入坑後都眼前一亮。
禦寒保暖的同時,搖粒絨還具有良好的隔水性。
處於異常潮濕的環境中,搖粒絨可以做到哪怕外面濕透了,內里含水都不超過百分之一。
因此在羽絨服行業不斷內卷,絲毫不顧及消費者心理,瘋狂漲價的時候,搖粒絨趁虛而入。
現在大多年輕人的衣櫃里,幾乎都缺不了一件搖粒絨。
甚至有部分年輕人已經成為搖粒絨的「死忠粉」,光是一件都不能滿足,起碼三件以上。
尋找「平替」的背後,是年輕人消費理念的「升級」
很明顯,這兩年羽絨服行業的銷量和走勢相較於從前是有些在走下坡路的。
相關數據顯示,近兩年市面上售價超過2000的羽絨服佔到市場70%的份額。
與如此高的市場份額佔比相對應的是,願意花超過1500元購買一件羽絨服的人佔比不到5%。
這背後其實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行業內部的問題以及年輕消費者的觀念升級。
去年冬天,央視就曾曝光過某大品牌的羽絨服以次充好、造假的現象。
這之後,羽絨服行業不僅沒有變得更加規範,價格反而一年比一年水漲船高。
所謂的大品牌仗着品牌效應,一味地溢價,對於衣服本身的質量問題卻視而不見。
放在以前,或許還能繼續吸引一些不理智、盲目跟風的消費者。
但如今的年輕人可是一點兒也不好糊弄了。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寧可花心思尋找其他更具性價比的平替,也不願花錢當「大冤種」。
秉持着實用主義,年輕人不再只注重「大牌」,也不會盲目跟風,過度追求奢侈。
從軍大衣和花棉襖的流行,再到搖粒絨的再度「復興」,都可以看出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變化。
有網友會認為年輕人就是買不起,這只是一種「消費降級」的表現。
可事實上,從本質上而言,這又何嘗不是年輕人實用主義的消費觀念的「升級」?
今後的羽絨服若還是持續地品牌溢價,恐怕早晚都會被精打細算的年輕人拋棄。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於:【中華網】【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