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慕強,強者不暴

我:天熱的時候,我嘗試「夏練三伏」,但心裏面並未強迫自己必須執行,實在太熱了,練習瑜伽時,我會開一個空調除濕功能。現在獨自一人堅持練習瑜伽已經一年多了,這也成了習慣,體重不增不減,健身自娛功效大於塑身嘍。當然,這樣練習瑜伽十分有助於訓練專註力。


先生:但凡在某一個階段,對原有的方式進行了改良並一以貫之,其實也源自於心態變化了,需要作出調整。


我:很對啊。上周末傍晚,我和老於騎行到中山陵流徽榭的湖畔邊,頓有一片蟬鳴入耳,湖對岸有一棵樹已經彎到了湖水中,旁邊有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舉着一個長過他身長的玩具水槍在湖邊汲水,他的媽媽在一旁看護着。。。。。


先生:這個場景是否又給了你寫詩的靈感?哈哈。


我:哦。還真沒啥靈感,不過腦海中會浮現出馬歇爾·杜尚的那句話:「我希望每一次呼吸都是藝術。」


先生:恩,確實有那麼些意思了。


我:哎,和老於的一些談話,參雜了過往回憶的場景,真是讓人回味無窮,苦澀與痛苦遠多於快樂、踏實感,想來我和他確實都成為了彼此人生的參照物和喚醒者,但究竟能否被真正喚醒並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厚、更有意義,那也是個人造化。


先生:是啊,一直以來聽說你們的交往,確實不似常規經驗裏面的交往,有那麼些上天給模考的感覺。不過,我看好你的。


我:哈哈,謝謝呢。確實如此,目前他應該是處於他人生最低谷時期了吧,經濟上投資失利,損失慘重,需要極大的意志力、機遇、時運再翻盤。我和他交流之後,他談了自己對目前三十多年人生狀態的反省,如果算上真正成年步入社會到現在,應該是近二十年的個人創業打拚,他是這麼說的:我的性格二重矛盾性,極致理性也極致感性,以前總是覺得內部打架,自己也搞不定自己的那種,現在逐漸覺得其實可以把它們平衡起來啊,向上是理想(我掙錢之後沒有去買好車好房,也不想去找穩定伴侶,總覺得還需要用它們去實現增值,然後去做自己曾經夢想做的事,就是還有許多自己未有實現的個人慾望和願望),向下是感恩(目前經濟低谷期,我至少有自己的一項專業技能,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和時間上的耗費就能維持正常運作,也能掙一些錢,同比之下,我是幸運的)。我聽後就想他目前對自己的人生狀態的反省蠻清楚的呢,他能繼續保持某種鬥志,真得蠻不錯的。


先生:哈哈哈,是啊,受到了重大財務損失,這種外部事件的打擊和衝擊可能會開啟一個人內省模式,或許會有想強烈改變自己的願望。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


我:確實如此,當我看見他收拾自己的修理工具箱時,他似乎略帶自嘲的口吻說道:「記得嗎?這個工具箱是我用你給我的錢去買的,當年你裝修時,我也沒有幫你多少忙,還開口對你說想買一個工具箱,你也意會到我的暗示了呢。」


先生:哎,你當時的心境應該十分難受的,你這不是有些受虐了嗎?他這麼算計,又是因為什麼呢?


我:因為他自私的秉性本如此,再加上心裏面並未把我放在一個所謂相對重要的位置。而我只是單方面動了真情,人就會失去一些自我,也變得脆弱。當時對人性的複雜沒有太深刻的認知,還有就是作為動真心的一方,我想多數都是對人性的複雜性認知不夠深,對方的主體人格、性情秉性對此是不受用的,他們會見人下菜。我們確實可以用幼稚、自私這些標籤往一個人身上去貼,但是有曾想過自己為何會有此遭遇?這樣的遭遇勢必要來開啟、點醒自己點什麼的。。。。。


先生:恩,你呀!你這麼一說,我想起民營企業家曹德旺的個人經歷,他以前年輕時,被人欺負挨打出了自己的村子,後來功成名就之後,回村裡修路、蓋房,當年的這個人也向他道歉了。他說「當你弱小的時候,別人欺負你是正常的。當你強大的時候,這些都可以一筆帶過了。」而我也認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在別人呈現弱小姿態時,既不會同情心泛濫更不會佔一些小便宜。你呢,並不是一個弱者,你只是保持了善意,我認為很棒。現在的我也沒啥慕強心理,就是特別渴望成為誰誰誰或者一定要去接近某人。我自覺定下目標之後去堅持執行,一切會水到渠成,但如果遭遇時運不濟或命中無此,我不會在執着於這件事情、這個人或這個目標。


我:恩,你的這份對自己的如水善意也感染了我啊。


先生:你的這位舊識呢,如果真想變得更加成功,他確實需要變得更強一些,這個強是不暴、不驕,過於利己而全然不利他,或者說利他也是一種操控工具的話,反而得不償失,想變得更加成功需要內驅動力,但這種動力又不具備普遍性,它屬於少數人,這是一個事實。


我: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事實。禪宗認為佛心在眾生一心中,人人具足圓滿,行者能做到心理上的絕對寧靜、清明。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標準也不一樣吧。如果一個人成功了,以自己的身心病態為代價,我覺得得不償失。


先生:那也只是你覺得啊,那種世俗名利的誘惑力對某部分人來說可能確實強於他人,但這本身也不是錯的啊,只不過踐踏別人的利益就是作惡了。



我:我明白你所指之意,不評判各種價值觀的對與錯、是與非,然而自己的心中始終是清明的,這份清明不是以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而達成的。它來自於對自己全然的信任,它知曉為善(善意)不是消滅對方、徹底剷除惡意(這也不可能實現,因為善惡依存),而是自己能堅定地不作惡,這是為了解脫和實現真的自由。


先生:哈哈哈!大善!你說出了我的一部分心聲,雖然我們的個性差異也蠻大。


我:還有當我觀察到老於十分專註於自己的手工改造愛好時,他喜歡舊物利用,自己製作一些實用的小工具,他很沉浸其中並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就此交流過,他也說自己在其中找到一種當下的小確幸,不去糾結焦慮於那些人生目標、金錢數字了。


先生:這樣多好啊!


我:是啊,可我依然認為人的先天性格就像生物學的DNA印記,它不可改變。


先生:妙啊,完全不可改變,你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你自己能接受自己的陰影與缺陷,而不是找些借口,搞些人設偽裝總是蒙己蒙人就行啊。


我:前天我抽取了一張心靈卡,卡牌上畫著兩隻大象正在私語,這張牌的名字叫「Listen」(傾聽),人年輕時總是有強烈的想去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強烈的願望出於「被傾聽」的渴望,可是越着急,越覺得沒有人能聽見自己,後來慢慢發現不是別人不願傾聽你,是你的表達方式過於幼稚,是你急躁的心態和情緒給別人帶來壓力。良性溝通的前提是善於傾聽,就像這張卡牌上說的一樣——


你說的比聽的多嗎?你會接別人的話茬嗎?真正的聯結是關於我們怎樣給別人以感受以及我們是否對別人在此刻保持敞開。生活就在和你交流,一個重要的信息正試圖傳遞出去:放下你不被傾聽的恐懼,你就會得到機會。


先生:其言妙不可言,其人妙不可言。


我:你我皆行者,道路修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