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脫英」五年後:
從王妃到「帶貨女王」
2020年1月,梅根與哈里王子突然宣布退出英國王室,這場被媒體戲稱為「梅根脫英」(megxit)的決裂,不僅讓全球吃瓜群眾驚掉下巴,更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
梅根在奧普拉專訪中聲淚俱下控訴「王室生活令人窒息」,直言「我要呼吸,我要自由」。
五年磨一劍,這位「叛逆王妃」徹底撕掉王室標籤,搖身一變成為商界新貴。2025年4月2日,梅根推出個人生活方式品牌as ever,首發產品包括覆盆子果醬、野生花蜂蜜、草本檸檬薑茶等。儘管定價高得離譜——一瓶280克蜂蜜售價28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元),是英國超市同類產品的3倍——但商品上線1小時便售罄,官網崩潰的頁面如同現代版「王室加冕禮」,宣告梅根正式登頂「帶貨女王」寶座。
網友神評:「戴安娜賣眼淚,凱特賣優雅,梅根賣果醬——溫莎家族的女人,終究逃不過被消費的命運。」


🍯 梅根的「王室營銷」
——處處都是中國網紅玩法
在如今的商業營銷領域,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梅根團隊所採用的一套商品促銷玩法,其實對於熟悉商業營銷的中國人來說,並非新鮮事物。
視頻帶貨:王室美學「擦邊球」
與netflix合作的紀錄片《with love, meghan》是品牌造勢的核心武器。鏡頭中,梅根身着亞麻長裙,赤腳漫步在加州蒙特西托的私人莊園,親手採摘薰衣草的畫面被《vogue》譽為「新貴族的田園詩」。
然而,細品商品細節,處處是王室符號的「高級碰瓷」:
蜂蜜瓶設計:仿照溫莎家族婚禮請柬的燙金字體,火漆印章暗合女王御用紋章,瓶底一行小字「handpicked with grace」(優雅採擷)更是王室官方辭令的翻版。
果醬文字遊戲:堅持稱果醬為「spread」而非「jam」,被語言學家解讀為「刻意與平民詞彙劃清界限,營造王室專屬感」。
茶包玄機:薰衣草茶包裝印着「靈感源自巴爾莫勒爾堡的夏日」——此處正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避暑行宮,而梅根從未受邀入住。
梅根在紀錄片中調侃「王室下午茶配方百年不變」,王室評論員羅伯特·喬布森犀利點評:「netflix投資的不是果醬,而是一場21世紀版《甄嬛傳》——梅根正在用流媒體重塑王室敘事權。」
名人帶貨天團:好萊塢閨蜜團+王室邊緣人打call
梅根深諳「社交裂變」的威力,組建了一支橫跨歐美名流圈的帶貨軍團:
首發內測造勢: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在ins曬出梅根親筆信+草莓果醬禮盒,配文「蒙特西托的甜蜜革命」;《醜聞》女主凱麗·華盛頓則發佈短視頻,用梅根牌蜂蜜調製「自由瑪格麗特」雞尾酒,播放量破千萬。
職場情懷牌:前《金裝律師》搭檔帕特里克·j·亞當斯曬出片場舊照,寫道「從律政佳人果醬女王」;御用攝影師米桑·哈里姆放出梅根孕期仍在策劃品牌的幕後花絮,強化「拚命三娘」人設。
王室邊緣人助攻:戴安娜王妃的侄女凱蒂·斯賓塞伯爵夫人點贊品牌推文,哈里王子的前女友克蕾西達·博納斯轉發購買鏈接,被網友戲稱「梅根聯盟對溫莎家族的精準打擊」。
數據說話:品牌官網上線首日,72%的流量來自明星社交賬號導流,客單價高達45美元,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像極了小米雷布斯的飢餓營銷 玩法,再蹭一點婆婆戴安娜王妃的流量
梅根團隊將「稀缺性」玩到極致: 限量1000份的「創始會員禮盒」:內含鍍金果醬勺+梅根手寫感謝卡,上線1分鐘售罄,黃牛價炒至500美元,ebay出現「求購哭貼」。
郵件心理戰:向350萬訂閱用戶發送「來自梅根的廚房」系列郵件,用「薰衣草採摘時被蜜蜂蜇傷」等故事強化「匠心」標籤,同時暗示「下一批產品需等待6-8周」。
王室傷痛營銷:官網上線倒計時海報,背景音是戴安娜1995年訪談名言「我想成為人民心中的女王」,將消費者購買行為包裝為「對王室壓迫的集體反抗」。
《經濟學人》則犀利點評:「梅根賣的不是果醬,是參與歷史事件的入場券。」
儘管梅根在帶貨領域初戰告捷,但是卻受收到了媒體和網友廣泛的批評:
💸 定價太貴
梅根的產品定價足以讓普通主婦瞳孔地震:
覆盆子果醬(紀念包裝):14美元(普通版9美元)
野生花蜂蜜(限量版):28美元(市面均價約10美元)
草本檸檬薑茶:12美元
花瓣裝飾品:15美元(成本不足2美元的乾花)
有網友指責這些商品定價太貴,幾乎是市麵價格的3倍,梅根則在播客《女性創業者的告白》中辯解:「這是獻給普通女性的輕奢禮物。」
《華爾街日報》緊接着點評:所謂「輕奢」不過是王室光環的溢價——商品拒絕公開產地與製造商,僅以「靈感源自蒙特西托的陽光」等曖昧文案包裝,被消費者嘲諷為「空氣稅」。
商品詳情頁用詩化語言描述「原料沐浴着蒙特西托的晨露」,卻拒絕公開合作農場。記者調查發現,蜂蜜實際產自加州中央谷地工業化蜂場,與梅根宣稱的「野生採集」相差甚遠。《華爾街日報》嘲諷:「陽光和空氣都能標價,不愧是王室經濟學。」
有網友則評論到:
「28美元的蜂蜜=1次星巴克+2小時瑜伽課,我為梅根的勇氣買單!」
「她逃離王室是為了和我們一起擠地鐵?不,是為了讓我們付錢看她坐私人飛機!」
這場定價爭議暴露了梅根無法擺脫的矛盾現實:她想成為「平民創業偶像」,但是帶貨之路上賺的每一分錢都離不開她的王室身份。
官網售罄,更像是一場數據迷霧
「as ever」官網的「sold out」標籤引發瘋狂猜想:是真實的市場熱情,還是飢餓營銷的煙霧彈?《財富》雜誌調查發現,首批產量可能不足千件,梅根卻將此包裝為「女性創業的奇蹟」。這種虛實交織的敘事,恰似她的人生劇本——離開王室的「壯舉」需要商業成功佐證,而商業成功又需依賴「叛逆王妃」的人設加持。
王室逃離者的人設標籤不斷強化
梅根深諳流量密碼。
在社交平台發佈童年賣餅乾照片,配文「創業從娃娃抓起」
播客中邀請閨蜜ceo大談「產後穿高跟鞋接受採訪的勇氣」,將王室女性的身體規訓轉化為職場媽媽共鳴點。
這些操作被《福布斯》評為「教科書級女性營銷」,卻也遭《衛報》質疑:「她在販賣痛苦,卻從不透露果醬工廠的工人是否享有產假。」
梅根在專訪中強調:「我想證明,離開王室的女人也能創造價值。」
但當一罐果醬的價格超過普通家庭一日餐費,這份「價值」是否已背離初衷?
一位倫敦主婦的質問:「如果自由需要用奢侈品來證明,這和戴安娜被迫拍賣禮服還債有何區別?」
面對西方社會質疑的聲浪,我們不禁要問,梅根在帶貨道路上還能堅持多久?
文末超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