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2024年12月08日20:12:05 時尚 1485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搖粒絨,窮人的「新皮草」



隨着天氣轉涼,上班路上穿搖粒絨的人數直線飆升,你很容易從中判斷入冬的速度,更容易被「傳染」成為其中一員。


室內保暖,室外抗風,里外都能穿,很少年輕人能抗拒這樣一件可以「無腦出門」的單品。


幾年前,韓網上流行着一個梗:「一出地鐵站,彷彿誤入羊群。」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搖粒絨如何變成東亞打工人的「天選早八皮膚」。作為「絨門」擁躉的互聯網人阿北分析其中原因,「這不正是職場牛馬的真實寫照:便宜耐用,任勞任怨,雖然培養不出什麼感情,但穿壞了可以立馬換成新的。」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今年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養護搖粒絨了 來源:網絡截圖


阿北的話顯然是職場人的自我揶揄。像95後的Sherry這樣的情況卻十分普遍,曾經堅定追求風度而忽視溫度的她,到了30歲之後,也深陷「絨門」,難以自拔。


「每年氣溫驟降的第一個早晨,當我從衣櫃里翻出搖粒絨外套,穿上身那一刻感受到的溫暖,幾乎消磨了我對時髦的最後一點堅持。」儘管她的工作是光鮮亮麗的品牌公關,Sherry每個工作日還是會裹件搖粒絨外套。「與摸起來冷冰冰的羽絨服不同,搖粒絨的溫暖帶有情緒價值,讓人忍不住就想rua(摸)兩把。」


年輕人對搖粒絨的優點如數家珍:穿上它不需要像其他冬衣那樣經歷適應溫度的過程;輕盈的重量也不會給打工人脆弱的肩頸帶來額外負擔;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非常親民。


在那些沒洗頭、沒化妝的早晨,沒有什麼比一件寬大的搖粒絨更適合職場了。


包括搖粒絨在內,冬季服裝的化纖趨勢勢不可擋。以目前戶外界非常流行的抓絨面料Alpha Direct為例,其保暖性能是天然棉花的十倍。有網友分享道:


「一件美利奴羊毛衫要達到保暖效果至少需要350克,而科技面料僅需一半的重量就能實現相同效果。更不用說它們在清洗保養上的優勢,無需特殊洗劑,即可機洗又速干。」


在理性消費時代的今天,這樣的性價比很難不打動人。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新式抓絨衣已經可以做到薄如秋衣


和Sherry一樣,許多曾在消費升級浪潮中跟隨時尚博主買羊絨產品的年輕人,這兩年轉而在廠家直播間蹲守百元上下的搖粒絨外套。社交媒體上,人們親切地將搖粒絨稱為「窮人的素貂」。


根據抖音電商的數據顯示,2023年秋冬季節搖粒絨品類的成交額同比增長了128%。此外,今年優衣庫官方旗艦店的搖粒絨夾克銷量也達到了8萬件以上,是同屬冬季經典系列羽絨服銷量的八倍。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搖粒絨的英文「fleece」原意是指「從羊身上剪下的一縷羊毛」,而這種面料徹底改變了全球羊毛產業。來源:Patagonia官⽹


回顧歷史,搖粒絨的每次流行都與理性消費的趨勢掛鈎,儘管其誕生之初帶有精英色彩。


早年間的登山服主要採用羊毛材質,但打濕後的羊毛極其笨重。1970年代,美國戶外品牌Patagonia的創始人開始思考用化纖代替羊毛的可能性,委託面料公司研發出一種能模擬羊毛性能的新型面料——搖粒絨。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1980年代的搖粒絨是高端戶外的代名詞

來源:gearjunkie.com


在整個1980年代,搖粒絨還是高端戶外裝備的代名詞。


轉機出現在1990年代。隨着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進入所謂「失去的十年」,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在經濟低迷期抓住了低價市場的機遇迅速崛起。1998年,優衣庫推出搖粒絨產品的促銷活動,將原本在美國戶外品牌中售價超過2萬日元的產品價格降到了1900日元,東京原宿店門口每天排起了長隊,使搖粒絨迅速成為那個消費寒冬中的「國民保暖衣」。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日本當地優衣庫一件搖粒絨外套的售價已經降低到100元人民幣左右,來源:日經新聞


通過這場價格戰,原本想要革新羊毛行業的人造絨,最終顛覆了冬季穿衣的傳統觀念。人們驚訝地發現,這種面料不僅能替代羊毛衫,最厚重的仿羊羔絨外套,甚至能在接近零度的寒冷天氣提供足夠的保暖。


僅僅二十多年時間,過去「羊毛衫配大衣」的鐵律被打破,人造絨佔領了人們的冬季衣櫃。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全民學習的「低成本過冬法」



搖粒絨遍地開花,成為許多打工人的出門首選。今年冬天,一種由排汗層、保暖層和防風層組成的「三層穿衣法」也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


關於「三層穿衣法」的話題下已有超過5000篇相關內容,博主們紛紛效仿,聲稱只要選擇得當,僅需三件衣服便能捱過數九寒天。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三層穿⾐法圖解 來源:⽹友@湯姆克


這套穿衣系統並非簡單地增加衣服層數,而是充分利用每一層的功能實現保暖效果:


最貼身的是排汗層,選擇速乾麵料,迅速將汗水導離皮膚;中間是保暖層,以輕盈且保暖的搖粒絨為代表,其蓬鬆的織物結構可以儲存溫暖空氣;最外層則是防風防水層,用於抵禦外界寒風。


這樣的搭配不僅能避免因出汗而產生的濕冷感,還能鎖住暖空氣。只要阻擋住外部的寒風和雨雪,保暖工作就能拿捏到位。


老一輩「多穿即暖和」的觀念逐漸被取代,年輕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和「暖重比」(衡量羽絨服是否保暖的指標)。他們精挑細選,力求用經久耐用的衣服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精簡了衣櫃,也給錢包減負。畢竟,衣物是冬季花銷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開支。


像這樣的「低成本過冬法」還有很多,年輕人正努力在不犧牲體面的前提下,以更少的花費應對寒冬。


今年天貓發佈的《雙11年輕人降溫保暖圖鑑》,揭示了近期年輕人還愛上了「羽絨服內穿」,內膽價格比外套更親民,還能靈活疊穿。天貓數據顯示,「羽絨內膽」的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104%,鴨鴨雪中飛等國產羽絨品牌反應及時,迅速加大了對羽絨內膽賽道的投入。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截圖來源:⽇劇《四重奏》


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平價冬衣。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國產羽絨服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它們一面開拓着近萬元的貴价羽絨服市場抗衡國際品牌,一面在萬事皆可卷的電商領域,將價格戰打得火熱。


曾經主攻下沉市場,羽絨服外套均價300元左右的鴨鴨,短短五年內成交額翻了18倍,尤其是在官宣王一博成為代言人的當天,創下了全渠道2億元的驚人銷售額。鴨鴨直播間的觀眾畫像顯示,其中有15%新銳白領和11%資深中產,超過50%的觀眾來自新一線、一線和二線城市。這些原本是高端羽絨服品牌的目標客戶,紛紛轉向了國產平價品牌。


根據德勤《2023中國消費者洞察與市場展望白皮書》的調查數據,49%的受訪者表示在購買服裝時更傾向於國產品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性價比更高」。


穿衣之外,「低成本過冬」的理念,滲透進冬季消費的方方面面。


85後的全職媽媽茜茜在網上學會了用舊衣服自製羽絨被,她收集了閑置多年捨不得扔的十幾件羽絨服,按照網上的教程,自己拆衣服、充絨、曬被、打掃戰場,最終花費三天時間,完成了一床1.5x2m的冬被。儘管製作過程一度讓家裡變得凌亂,但算上購買工具的費用,她總共只花了不到100元。


「我不只是因為省了幾百塊錢而開心」,茜茜說道,「平時我就喜歡鼓搗做手工,以前是花錢培養愛好,現在既解決了閑置物品,又創造了實用價值,特別有成就感。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茜茜表示花了整兩天做了⼀床被⼦,最難的是收拾房間,圖⽚受訪者提供


和DIY羽絨被一同走紅的還有各種代加工服務:舊衣代拆、代充絨、代縫製……一家專註於羽絨服充絨的網店店主告訴我們,今年這類代充絨訂單明顯變多了,許多客人會帶着幾年前買的昂貴羽絨服前來翻新。


「還是能省下不少錢的。」店主介紹,一件穿癟的舊羽絨服,只需要支付50元手工費,加上百元左右的原料費用,就能蓬鬆如新。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充絨成為品牌⽻絨服的⾼性價⽐翻新⽅式,受訪者供圖


「過去我根本不會在舊物品上動腦筋,總覺得東西壞了或不喜歡了就直接買新的。」茜茜說,「但現在,我扔掉任何東西前,都會想想還能不能派上其他用場。」茜茜這幾年在家庭財政的開源節流上養成了許多新習慣,並從中找到了滿足感,不單純為了省錢而節約。


在過冬這件事上,年輕人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式,思路變得更加開闊。消費降級改變了他們的花錢習慣,還讓他們在精打細算的同時發現了生活的新樂趣。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理性消費時代,

錢包和面子都不能少



同樣被開拓思路的還有若干年前的消費主力軍們。今年冬天,無論是有家底還是普通家庭,都在尋找性價比更高的取暖方式。


生活在北方某新一線城市的小李,前幾年住在郊區新裝修的大房子里,房子大,取暖費用也高。面對高昂的取暖費用,他和家人今年決定回市內的小戶型過冬。「按照往年經驗,因為郊區房子層高較高,總覺得暖氣燒不熱。我們思考再三決定回市裡過冬,省下的燃氣錢足夠去南方度個小假了。」


像小李一樣,許多朋友各顯神通,尋找着性價比最高的取暖方式。當他們發現房子難以升溫的的主要原因是漏風。於是,各種物理隔熱法橫空出世。有網友分享,自從在北歐風客廳里掛上小賣部同款門帘和窗帘後,不僅室溫提升了3度以上,每天使用的天然氣量也減少了一半。


評論區中大家意見一致:「以前冬天刷社交媒體都是『審美提升』,現在在真金白銀面前,審美真的不值一提。」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友們分享⾃⼰的過冬⼤法


近兩年,長江流域的古早取暖神器電火桶也再度走紅。打出「一個月電費只要一杯奶茶錢」的廣告詞後,湖南一家電火桶品牌在三個月創下1億元的銷售額。面對高昂的地暖費用,鑽進溫暖的電火桶,成為更經濟且舒適的選擇,「湘式過冬法」正收穫全國網友的認可。


不少北方的年輕人重新評估取暖成本,當他們在社交平台詢問是否該支付3000塊的取暖費時,沒有集中供暖的南方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過冬秘訣——「電熱毯+保暖蚊帳」,並表示這足夠打工人睡個暖和覺了。


曾經被視為「必選項」的取暖費用逐漸變成「可選項」,觀念轉變的背後不全是年輕人沒苦硬吃,也是對固有生活方式的新思考。過去人們認為「由奢入儉難」,但事實證明,減少那些即使沒有也不會不快樂的灰色開銷,生活同樣可以過得很好。


「現在大家更在意的是如何以最優方案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追求品牌或價格。」小李搬回市內後,試圖用電商思維解釋最近的一系列消費決策。年底,他又計劃和家人去廣東惠州旅居過冬。「我們看中了一套海景房,需求不高,看看海、吃吃海鮮,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呆在一起。」


這個冬天,與其說人們在成本與體面之間尋找極致平衡,不如說體面的定義正在悄然改變,在精打細算的同時,他們更重視自己和家庭的實際需求。


正如小李所言,冬天的舒適度並不取決於花多少錢。無論是搖粒絨、電熱毯,還是暖暖的電火桶或蓬鬆的羽絨被,這些都只是提升幸福感的加分項。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生活中最珍貴的東西其實無需花錢。比如冬日裏那一抹溫暖的陽光,慵懶地坐在陽光下,手捧一杯熱茶,或許才是寒冬中最簡單也最奢侈的快樂。


摳搜的年輕人,帶火「窮鬼過冬法」 - 天天要聞

與家人朋友一起邊曬太陽邊聊天是冬季最愜意的時刻。

圖源:《搖曳露營》


參考資料:

1、盒飯財經《縣城羽絨服,被一線中產買爆了》

2、豹變《天寒地凍,我只想買一件平價羽絨服》

3、國家統計局《於建勛: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新型消費不斷拓展》

4、天下網商《三個月賣了1個億,爆火的「取暖神器」》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剛到貨一架,民進黨就迫不及待炒作起來 - 天天要聞

剛到貨一架,民進黨就迫不及待炒作起來

F-16V,民進黨政客近日瘋狂吹噓的一款軍機。上月底,在延宕兩年多後,美方終於向台灣軍方交付了第一架F-16V Block 70,這也是今年交付的唯一一架。 2019年,台灣空軍編列「鳳翔....
39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展第五屆消博會 - 天天要聞

39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展第五屆消博會

4月13日,海南海口,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開幕。本屆消博會共吸引馬來西亞39家企業參展,參展品牌41個,參展面積達到610平方米,展品涵蓋食品、保健品、消費電子、珠寶等行業。圖為參觀者在馬來西亞館選購餅乾。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4月13日,海南海口,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開幕。本屆消博會共吸引馬來西亞3...
賣了塊「勞力士」收到37萬5,第二天銀行卡被凍結?賣家:我是無辜的 - 天天要聞

賣了塊「勞力士」收到37萬5,第二天銀行卡被凍結?賣家:我是無辜的

上個月,小陳賣了一塊勞力士手錶收了37萬多,結果銀行卡被凍結了,警方說這筆錢是四川一個詐騙受害者轉的。小陳家在紹興蘭亭開新材料公司,他說1月份買了一隻勞力士錶宇宙計型迪通拿系列18K金,雖然是二手錶但其實是全新的,當時花了38萬多。後來出於種種考慮,也有顏色太張揚的因素,他打算把表賣掉掛在閑魚上標價39萬。一...
又能穿上短袖了!下周南北方多地組團上30℃ - 天天要聞

又能穿上短袖了!下周南北方多地組團上30℃

剛剛過去的一周天氣太複雜!大風、沙塵、強雨雪、降溫……新的一周,天氣將出現大轉折。 劃重點:1.明天白天華北、黃淮一帶仍有大風,夜間將明顯減弱。2.中東部氣溫回升,下周南北方多地將組團上30℃,南方部分地區還將出現高溫。3.南方16日至17日、18日至19日將有降雨過程,後一次過程部分地區可能伴有強對流天氣。4.北方...
上海明天繼續刮大風,下周四、周五氣溫再上3字頭 - 天天要聞

上海明天繼續刮大風,下周四、周五氣溫再上3字頭

蒙古、東北雨雪紛飛,廣東、海南浮塵襲擾,華北、華東大風呼嘯,今天(4月13日)全國各地天氣都不平靜。上海今日大風藍色預警高掛,大部地區陣風達6~7級,局部更強。雖然大風迅猛,但陽光毫不退讓,啟動升溫,午後大部地區回到20℃以上,市區徐家匯站最高氣溫定格在 20.6℃。今夜北部地區有短時小雨,影響不大。風力明顯減...
武漢市晴朗天氣回歸,日溫差大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晴朗天氣回歸,日溫差大

湖北日報訊(記者湯煒瑋、通訊員陳聲超)4月13日從武漢市氣象局獲悉,預計未來一周,武漢市以晴或多雲天氣為主,氣溫迅速回升,有利於大家生產生活;到了20日前後,武漢市又將有一次降水過程,建議公眾參考天氣情況合理安排出行。昨天武漢市陰天轉多雲,受冷空氣南下影響,北風風力較大,伴有浮塵。今日上午武漢市天氣晴朗...
鏡頭連中外丨七彩「雲花」香飄越南 - 天天要聞

鏡頭連中外丨七彩「雲花」香飄越南

2025年4月11日,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人頭攢動。越南老街花商阮翠雲穿梭在一簇簇盛放的鮮花間,手機鏡頭對準花株,將最新價格和品質信息實時發送到越南客戶群。就在前一日,她帶來的河內客商在昆明花卉基地完成實地考察,即將簽訂一份3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這只是這位中越花卉貿易「擺渡人」日常的縮影。這是4月11日在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