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皮膚和外界的空氣濕度差異,無時無刻不在向空氣中散發水分。正如極端乾燥的環境會使土地龜裂,我們的皮膚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嚴重丟失水分,從而導致乾燥脫屑,產生緊繃感。
一、如何避免皮膚乾燥?水分的開源節流。
1.1先說節流
很多保濕產品,尤其是面霜乳液等,裏面含有油脂和蠟類等滋潤性成分,覆蓋在皮膚表面,減少水分流失。這也就是節流。類似這樣的成分有凡士林,蜂蠟,合成油脂,硅油等。他們的保濕滋潤效果很明顯,對於緩解皮膚乾裂立竿見影。但這些成分,經常封閉性比較強,油膩厚重,塗在臉上的體驗不夠清爽。
圖片來源於shutterstock
1.2 再說開源
所謂的開源,就是補充水分了。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補水方式就是敷面膜,塗保濕噴霧等。經常有很多妹子找我諮詢,感到皮膚乾燥的時候就猛敷面膜,並且保濕噴霧不離手。為什麼越補水皮膚越幹了呢?
我測評過幾款市場上非常暢銷的面膜和噴霧的補水保濕效果,發現他們可以短時間快速提高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40%-70%。[1]但這種強行補充進來的水分,很容易揮發到空氣中,導致皮膚更加乾燥。
並且,當這種外界水分過多的時候,會浸泡角質細胞,形成皮膚過度水合的狀態。長期處於過度水合狀態的肌膚,皮膚屏障也會受到損害,水分更容易揮發,越補水皮膚越干就是這個原因[2]。
看來,單純依靠外界補水有風險啊!
二、真相---皮膚深處基本不缺水,乾燥的是皮膚最外面角質層。
我們的身體含有65-70%的水分。皮膚最下面的真皮層中含有大量的血管,血管是水的通道,連通體內的水分,所以真皮層就是皮膚的大水庫。
皮膚組織結構圖,圖片來源於shutterstock。皮膚由外向里可以分為三層,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
表皮中的最外層,就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部分,被稱為角質層。角質層細胞已經完全角化,死亡,更像是堆砌在皮膚表面的一層牆。角質層無法直接通過血液循環得到水分供應,才會出現乾燥脫皮的現象。
圖片來源於shutterstock
這樣看來,傳統的開源和節流,都屬於給皮膚缺水治標的辦法。如何才能治本呢? 能把皮膚深處當作蓄水池,找個抽水機,把水分源源不斷地「抽」上去,補充給角質層,讓皮膚實現「自生水」。那應該是個很高階的玩法。
三、 這個「抽水機」,就是天然保濕因子NMF
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是我們皮膚中天然存在的物質。並不只是一種物質,而是多種水溶性小分子物質的混合物。NMF具有強吸水性,是皮膚保濕的關鍵部分。
NMF就像一個超級海綿,可以吸引來自皮膚深處的水,然後鎖住這些水分。從而保持了角質層的含水量,使皮膚水潤有彈性。如果這個「抽水機」工作不良,皮膚就很容易感到乾燥了。可惜,隨着外界日光損害,或者年齡增長等,皮膚中NMF含量會逐漸下降[3,4]。
四,總結
其實大家一直都誤會了補水≠保濕,很多妹子只要感覺皮膚有點乾燥就會猛補水,敷面膜、狂噴補水噴霧,這樣做不僅不會給皮膚補水,反而會越來越干,
其實我是一直不提倡經常性敷面膜,平常我們護膚時,用乳液或者面霜和精華就足夠,如果當感覺皮膚特別乾的時候,最高效的補水方法就是用面膜搭配面霜使用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幾款面霜,
1.日本珂潤面霜
2.科顏氏高保濕面霜
3.薇諾娜舒敏特護霜
4.玉澤屏障修護霜
5.LKAELKB修護面霜
參考文獻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421606/answer/632764724
2. Choi, E.H., Brown, B.E., Crumrime, D., Chang, S., Man, M.Q. and Feingold, K.R. Mechanisms by which psychologic stress alters cutaneous barrier homeostasis and stratum corneum integrity. J. Invest. Dermatol. 124, 587–595 (2005).
3. Yosipovitch, G., Xiong, G.I., Haus, E., Sackett-Lunden, L., Ashkenazi, I. and Maibach, H.I. Timedependent variations of skin barrier function in humans: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 skin surface pH and skin temperature. J. Invest. Dermatol. 110, 20–23 (1998).
4. Rogers, J., Harding, C.R., Mayo, J., Banks, J. and Rawlings, A.V. Stratum corneum lipids: the effect of ageing and the seasons. Arch. Dermatol. Res. 288, 765–770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