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腕錶上「瑞士製造」的標籤似乎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因為這僅代表機心組件的50%以上為瑞士原產,而且機心是在瑞士組裝和檢驗。但腕錶的其餘部分包括錶殼、錶盤這些呢?
在1880年為第一枚「瑞士製造」腕錶制定了標準後,日內瓦州大議會和政府在日內瓦鐘錶製造社團要求下設立了一個特許手錶監督中心,於1886年11月6日正式為日內瓦印記(Poinçon de Genève)設立基本標準。
在機心上加蓋日內瓦官方印記和發放原產地證書有兩個主要目的。
第一,保證鐘錶的質量和原始產地。
第二,是更重要的。防止周邊地區製表商的競爭(和濫用日內瓦名聲的可能性)。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別於且高於其它質量標準,申請日內瓦印記的品牌必須位於日內瓦地區,而且裝配和檢測工廠也同樣要求在日內瓦地區。隨着製表業的擴張,日內瓦印記把日內瓦與鄰國法國還有瑞士汝山谷和汝拉地區製造商等競爭者的產品質量區分開來。
日內瓦印記
德加里耶(C. Dégallier)於1887年11月30日生產的腕錶,成為第一枚刻有日內瓦印記的腕錶,而B. Haas Le Jeune於1888年成為第一個註冊此標識的公司。知道今天,超過125萬枚腕錶刻有日內瓦印記,平均每年1萬隻。除了這些最早是用日內瓦印記的品牌外,安東尼·裴修素(Antoine Preziuso)、江詩丹頓和百達翡麗、卡地亞、蕭邦,Daniel Roth,羅傑杜彼(唯一100%產品得到日內瓦印記認證的品牌)以及新加入的LV腕錶,都生產了有日內瓦印記的機心。
日內瓦印記的授予基於有關機心成品裝飾的一系列嚴格標準。這些標準隨着行業內發展一直被修訂,包括1891、1931、1955和最近的2008年。
此外,獲得日內瓦印記的腕錶,所有用於連接錶殼的零件(即連接機心和手錶外殼、錶盤的零件等)都必須根據機心零件標準加工完成。
日內瓦州大議會和政府2009年通過的一項新法令,結束了日內瓦製表學校對日內瓦印記申請長達123年的管理。這項法令引進了一個日內瓦製表業和微技術實驗室基金會。去年正值日內瓦印記125周年,這個名為Timelab的新機構宣布了關於日內瓦印記標準的重大轉變。
新標準引入了更詳細更嚴格的機心標準,也改變了日內瓦印記申請的管理方法。在日內瓦印記發展歷史上,新標準首次囊括了對機心封裝後錶冠功能的規定。這意味着手錶防水功能須達到三個大氣壓(防水30米),精確度須控制在七天誤差1分鐘內(符合精密計時錶證書的規定),並配有符合製造商同等或以上要求的能量儲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增加了基本的功能測試。但測試完全不同於COSC測試,雖然精確度要求十分相似。
根據日內瓦印記新規定,確保符合要求是「申請人」(即鐘錶公司)的責任。Timelab的三名檢查員將對申請人進行定期審查,根據機心產量審查次數在1次/周到1次/月不等。此外,額外的實地檢查隨時有可能進行,製造商必須將測試結果記錄保留至少十年 。
Contrô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 (COSC) 天文台認證是瑞士精密計時器認證的國家機構,辦事處位於比爾、納沙泰爾和日內瓦。法國貝尚松(「La Vipère」)和德國格拉蘇蒂也提供類似的精密計時器認證。這些認證全部基於ISO 3159標準。
而位於弗勒里耶地區的品牌播威(Bovet) 、蕭邦、帕瑪強尼和機心企業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 SA,都遵循Qualité Fleurier認證標準。
雖然日內瓦印記更着重關注機心的裝飾(拋光倒角、錐形拋光零件、鋼製零件的拋光「功能」區、拋光傾斜螺釘頭),但弗勒里耶品質認證標準與其有相似的美學標準。此外,弗勒里耶品質認證標準還有額外的「Fleuritest」,是指將手錶放置在一個特殊儀器上,模擬極度活躍和較平靜的穿戴階段,進行24小時測試。經過24小時測試後,手錶的誤差必須在0到+5秒內才能獲得「FQF,由高端鐘錶製造商認證」。今年6月,弗勒里耶品質認證引進一個新標準,規定錶冠必須「100%在瑞士生產」。
過去曾使用日內瓦印記的百達翡麗在2009年也創立了自己的質量標籤「百達翡麗印記」。其關於裝飾的標準與日內瓦印記的規定類似,然而關於機心自走時精準度的標準是全行業最嚴格的:直徑20毫米或以上的機心誤差每天限於5秒(-3到+2秒之間),相當於99.994%的準確率。
新的日內瓦印記標準於2012年6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為了製造商有足夠時間適應改變,則延後在2013年6月1日之前舊標準繼續有效。
日內瓦鐘錶製造業傳統的守護者採取了果斷決定,更新了日內瓦印記的標準。對於瑞士這個特定地理區域內所有製造商來說,目前它是唯一一個全面的質量認證(因為它覆蓋了裝飾、機心精準性和腕錶功能與防水性)。而且這些變化似乎得到日內瓦鐘錶製造商的歡迎,因為Timelab在新標準公布之前一些尋求認證的「新」品牌就已經對此標識感到興趣。
然而,這一切都有代價:生產一枚「傳統」高端腕錶需要500小時,而日內瓦印記的版本則需要700小時。在新標準下,這40%的額外生產時間甚至可能攀升到50%。因此,在Timelab的支持下,相關品牌需要確保最終承擔成本上升的顧客完全理解日內瓦印記的價值,及其在保衛日內瓦鐘錶製造技術和傳統方面的重要性。
日內瓦印記必須符合的標準的基本原則與機心裝飾精細度有關。但是一些裝飾元素和精整加工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機心的質量。
01
鋼製零件
所有鋼製零件必須拋光削角、紋路筆直、表面平滑或平整。螺釘頭必須拋光或磨成圓形粒度,邊緣和凹槽都要削角拋光。這些工序有助於減少摩擦,並防止細小的金屬銼屑因摩擦而散落在機心中,確保腕錶更加耐用。
02
寶石軸承
所有機心的運轉輪系和擒縱機構都必須裝配寶石軸承,而且孔內必須拋光。與齒輪接觸的寶石必須半明亮並有拋光槽。寶石的精整加工有利於增加潤滑度(機油更容易擴散),從而延長組件的壽命。
03
遊絲
遊絲必須由一個溝槽板和圓頸圓帽的雙頭螺栓固定。
04
輪系
運轉輪系的齒輪環邊及其支撐梁都必須削角(齒輪側面厚度小於0.15毫米),並配有拋光槽(拋光槽為厚度小於0.15毫米的齒輪而設)。驅軸桿和齒輪表面都必須打磨處理。這有助於減少摩擦,並防止細小的金屬銼屑因摩擦而散落在機心裏,確保腕錶更加耐用。
05
擒縱機構
擒縱齒輪厚度不得超過0.16毫米(如果機心直徑小於18毫米,齒輪厚度則不得超過0.13毫米),齒輪的固定表面必須拋光。槓桿的角度必須由固定型夾板限制,而不是銷釘或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