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楊浦區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區」,成為上海第三個「全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區」,也是第二批申報中上海唯一入選的城區。
這些年,楊浦區做普及,重改革,抓競賽,多方合力,讓更多的足球小將從校園中走出來。
普及:六成中小學有足球校隊
普及是校園足球發展的根基。目前,楊浦共有全國中小學足球特色校31所、特色幼兒園15所。成立了由63所中小學組成的楊浦區青少年校園足球聯盟,約60%的中小學擁有自己的校隊。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在楊浦區陽光幼稚園,每個月都會有小小足球對抗賽。幼稚園創新構建了 「陽光小足球趣 4 + 1 足球微課程」 體系。微課程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活力四射的足球韻律操,喚醒幼兒的運動感知;每月的中大班幼兒 3v3、4v4 足球對抗賽,培育競技精神;中大班每周一次集體性足球課,學習足球技能;結合每日 2 小時戶外活動中的足球遊戲,激發探索熱情,實現足球運動與幼兒保教工作的深度融合。實施中,托小班以遊戲為抓手、中班建立初步規則意識、大班突出團隊合作,師生、家長全員「卷」入,為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意志品質塑造、身心健康成長築牢根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足球特色校。學校小學部在1-5年級建成了5個年級梯隊,共13支隊伍,總人數285人。其中一年級梯隊包含3支男足隊伍;二年級梯隊3支男足隊伍;三年級梯隊2支男足隊伍;四年級、五年級梯隊各1支男足隊伍;以及跨年級的3支女足訓練隊(總人數55人)。
此外,學校初中部也持組建了足球社團,為熱愛足球運動的學生提供持續訓練及發展的平台——為了學生的持續發展,學校一體化的校園足球課程體系的梯隊構建,始終貫穿學生的成長。
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自成為足球特色學校以來,便將足球深度融入校園教育體系,讓足球運動在校園中生根發芽。除了積极參与外部賽事,學校還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每年牽頭組織全區 64 所學校參加聯盟學校聯賽和足球嘉年華等活動。聯盟學校聯賽為區域內的學生提供了交流與切磋的平台,促進了區域校園足球水平的整體提升;足球嘉年華則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趣味足球遊戲、足球文化展覽等,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參與,進一步擴大了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創新:推進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
楊浦素有「足球之鄉」的美譽,曾經培養出孫吉、孫祥、浦瑋、白莉莉等一批優秀足球運動員。這幾年,楊浦輸送了25人次代表上海參加第十四屆全運會、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全國總決賽、全國學青會、中青賽等比賽。首位在歐聯賽出場超過100場的國家女足隊員、英格蘭女足冠軍聯賽倫敦城雌獅隊的中場球員沈夢雨就來自楊浦;楊浦輸送的女足隊員黃嘉欣2025年入選u20國家女子足球隊。
這背後,離不開楊浦區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創新和改革。
沈夢雨和黃嘉欣,小學都在平涼路第四小學就讀。在這裡,有着濃濃的足球氛圍:低年級學生主要通過遊戲和趣味性活動接觸足球,培養興趣和基本技能,中高年級則逐步引入足球規則、戰術理念和團隊協作等更深層次的內容。此外,學校還定期邀請專業足球教練進行指導,確保課程內容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這些年,平四小學在上海各級比賽中屢屢獲得佳績,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體育鍛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初級中學有一門學校自主研發的課程《校園足球》,課程在預備至初二年級開設,從足球歷史、技戰術、裁判法到禮儀文化,全方位普及足球知識與技能,並且在大課間足球活動、技能挑戰賽時授課,確保在校學生全員參與其中。此外,學校還通過分層活動體系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普及方面,每年舉辦「上理杯」五人制班級聯賽,形成「班班有球隊、年年有賽事」的機制,最近幾年校隊在區級比賽中斬獲u13和u15都收穫了佳績;在競技層面,建立u13、u15校隊及年級梯隊,每周開展3-5次專業化訓練,由俱樂部教練帶訓,科學提升技戰術水平;在文化拓展層面,2025年足球文化節融合技能賽、知識講座、啦啦操比賽、繪畫展覽等多元活動,並引入科技元素與親子互動,打造「動靜結合、情理相融」的校園足球文化生態。
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初級中學在「善美教育」核心辦學理念引領下,秉承「體教融合、以球育人」的思想,不斷深化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成功輸送本校學生黃嘉欣入選國家女足u20備戰2025亞洲杯。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校園足球發展。課程建設與文化浸潤方面,將足球納入體育必修課,每周1節體育課開展足球專項教學,還利用課後服務開設足球拓展提高課程;同時,積極打造校園足球文化,如每學年舉辦2次校園足球文化節、班級足球聯賽等活動。師資配備與經費保障方面,聘請足球b級教練團隊駐校指導,以「訓練+賽事」的模式,強化學生足球技戰術。落實足球經費專項專用政策 ,校內設有標準五人制足球場,為校園足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競賽:常態化比賽打造人才蓄水池
人才的培育,高水平競賽的磨鍊必不可少。
目前,楊浦區已形成了校園足球「校內(班班賽事)—校際(聯盟賽) —區級(陽光聯賽)—市級(選拔性)」競賽體系。以 2024 年為例,區級足球比賽年齡跨度從 8 至 17 歲,吸引了來自楊浦教育系統所屬共 58 所中小學、100支參賽隊、1319 名運動員,進行了 212 場激烈角逐,展現了「陽光校園+活力周末」精彩技藝和拼搏精神。
除了區級的比賽,氛圍熱烈的校內比賽、班班賽,成為足球小將們成長的沃土。
鞍山初級中學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足球賽事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學校常態化舉辦足球班班賽、校際聯誼賽以及顛球、射門等單項技能比拼。以最受歡迎的足球班班賽為例,賽事不僅涵蓋競技比拼,更延伸出球隊隊標設計、啦啦操表演、足球主題繪畫、徵文及攝影等豐富多彩的周邊活動。
在許昌路第五小學,「重競賽」是校園足球發展的核心。在現有7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場、標準籃球場和乒乓球場地的基礎上,學校還創新性地建立了「1+3+n」競賽網絡:即1個校級聯賽平台、3個年級段賽事體系(低年級趣味賽、中年級基礎賽、高年級對抗賽)、n個特色競賽項目(班級聯賽、年級挑戰賽、校際交流賽等)。這種分層遞進的競賽架構,既保證了基礎普及的覆蓋面,又為足球小將們提供了展示平台,實現了「人人參與、層層選拔、逐級提升」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楊浦將聚焦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積極開展探索嘗試。在足球人才招生政策上「打通堵點」。聚焦升學保障、招生入學、學籍管理等,在小初高學段試點在全區範圍內招收具有足球運動天賦的學生組建足球特色班,允許試點學校校隊成員在升學時成建制流動。在足球人才培養體系上「探索新路」。會同上海體育大學開展體校和普通本科足球項目「3+4」貫通培養試點,探索與上海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合作,在義務教育階段為「3+4」足球人才貫通培養奠定基礎。在體教融合上做大做強「實現共贏」。推動體育與教育融合,提升球隊軟實力,實現以體育人目標;加快教育與體育、少體校、上體大等高校全面合作,足球科研在試點校先行先試,成立「楊浦白洋淀青少年足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