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鄰里話坊」播下文明之花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記者 侯林

管家、志願者與居民共話家常,幫助解決鄰里糾紛;村民一起閱讀、健身、娛樂,共享休閑時光;組織健康講座、親子讀書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將鄰里文化融入文明實踐站建設,淄川區將軍路街道七里村不斷延伸文明實踐的影響力,打造「鄰里話坊」基層治理品牌,讓文明實踐站成為居民服務充電站、村居事務議事廳、和睦暖心大家庭。

七里村地處淄川南部城區,是典型的城郊村,村居事務繁雜,小情大事時有發生。為傾心儘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今年,七里村在原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普法宣傳站」的基礎上進行資源融合,打造11處「鄰里話坊」。

「『鄰里話坊』採取三級運行體系,七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總控室。然後,從七里新村和舊村協調3處公共區域,作為村級管理的『鄰里話坊』。再通過自願報名、村委篩選的方式選出7家文明實踐家庭站,作為村民自治的『鄰里話坊』。」七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舉亮說,「鄰里話坊」讓村民們「有事找鄰里,沒事來拉呱」,把「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在當下,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居自治體系,實現「不出調解門,能調百家事,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群眾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加強。

同時,七里村積極探索「黨群服務+文明實踐」同頻共振新機制,由熱心大媽、調解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擔任「坊里管家」,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村莊充滿了「愛的氛圍」。

定期探訪高齡老人,接送老人洗澡、檢修浴室設施、在長者食堂助餐送餐;利用文明實踐站打造鄉村少年宮,組織親子讀書會、科普講座等活動;設置法律角、娛樂角、話吧,將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共文化活動,以及設置各類文化空間,「鄰里話坊」不僅成為村民日常休閑充電的場所,也成為了村居事務議事廳。街道包村領導、包村幹部、村書記等還定期到「鄰里話坊」坐班,直面群眾、直面問題、共商共議共同解決村民關心的事務。

此外,七里村充分發揮「鄰里話坊」作用,搬進農家小院,通過學習村規民約、七里村美德信用積分考核辦法等,倡導自律助人。截至目前,七里村已經累計開展文明宣傳、議事共商、矛盾調解、文化娛樂、便民服務等集中性活動200餘次,惠及群眾3200餘人,營造了「樹家風暖家人議家事」的良好氛圍,有力提升了文明實踐工作實效。

目前,淄川區將持續深挖特色資源,吸納「五老」「身邊好人」、熱心群眾、「致富能手」等為志願骨幹,以七里村為試點,推廣「鄰里話坊」基層治理模式,引導群眾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