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2024丨「金三銀四」缺席,房企拿地態度更為審慎

2024年前4月,300城經營性用地約258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仍處歷史低位。

市場熱度方面,得益於京滬蘇杭等熱點城市核心板塊地塊的出讓,重點監測城市3月份平均溢價率一度達到5.6%,但隨着4月優質地塊入市佔比回落,平均溢價率顯著回落至3.5%,為2024年至今最低。

究其原因,既有土地質量下降的原因,又更多地有大環境持續下行有關。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銷售面積189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4%,新房成交數據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金三銀四」缺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房企拿地信心,因此土拍熱度不及前期。

考慮到當前市場下行的大環境,即使上海、合肥這樣的去化周期處於較為合理水平的城市,也在主動收縮宅地供應量。

因此,我們認為在供求關係和市場預期恢復健康之前,土地市場的規模超跌仍將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建議各城市在供地選擇上應當更加精確,在新房去化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更加關注出讓地塊的去化預期和盈利空間。

2024年至今,整體土拍市場相對平穩,一季度受部分熱點一二線核心地塊出讓影響整體市場熱度稍有提升,但進入4月,重點城市優質地塊成交佔比略有下降,供求回調低位持平。

cric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4月25日,300城經營性用地累計供應258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7%,按月來看,前3月累計供應198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4月土地供應量為5963萬平方米,為2024年至今低位。

成交方面,截止2024年4月25日,300城經營性用地累計成交面積207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4%。分月來看,受春節錯期影響,2月份土地成交量同比下降,3月表現也不佳,不及去年同期,4月更是在3月的基礎上有所下降,不過由於1月同比去年同期大漲39%,因此一季度成交規模較高,進入4月後基期數值的回調,整體回歸低位。

市場熱度方面,4月平均溢價率3.5%,較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為2024年至今低位。

這主要是由於一季度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均封頂成交了多宗涉宅地,尤其是上海,一批次首輪集中土拍,掛牌的5宗地,除寶山顧村地塊5.56%溢價成交外,其餘4宗地塊均搖號成交,整體溢價率創下2021年集中供地以來的新高,高達9.07%,熱度明顯回升;二線城市,杭州、蘇州、合肥、長沙也都進行了集中土拍,均拍出不錯的市場熱度。

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優質地塊高溢價成交的帶動下,一季度整體溢價率環比顯著上漲,環比上浮1個百分點,達到了4.5%,達到了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與2023年全年熱度基本持平;不過與2023年一季度相比,仍下降0.6個百分點。

從企業拿地來看,2024年1-4月新增土儲貨值百強門檻值為18.9億元,同比下降32%,降幅保持不變,新增總價、建面百強門檻值分別為6.4億元和18.4萬平方米,同比降幅分別為29%和10%,但降幅持續收窄。

1-4月,新增貨值、總價和建面百強的總額分別為6720億元、3027億元和3793萬平方米,三個指標同比分別下降19%、23%和8%,同比指標由正轉負,主要由於4月份房企投資規模不及往年同期,在核心城市供地減緩、優質地塊減少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收縮。

整體來看,投資謹慎的趨勢未有改變。一方面前四月仍有近七成百強房企未拿地;另一方面,百強房企拿地銷售比僅為0.16。

聚焦到銷售top10企業來看:第一,1-4月銷售top10拿地金額佔百強比重為57%,投資高度集中在頭部企業;第二,綠城、越秀、龍湖、濱江、建發拿地金額排名與銷售排名相近,且拿地銷售高於行業平均,其中建發、綠城拿地銷售比超過0.5;第三,前四月拿地金額僅有綠城、龍湖、濱江較去年增長,而保利、中海等今年投資略有放緩,前四月投資金額同比下降62%和74%。

目前,從供求規模的角度來看,土地供應節奏與去年同期相當、成交規模也同比基本持平,行業的供求平衡仍在調整中。

 

企業端來看,樓市「金三銀四」的缺席、銷售不及預期仍是導致企業持續審慎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月末中央經濟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大重點城市均或多或少放鬆了限購政策,預計接下來市場將迎來更多政策細則落地。房企及購房者均有較濃的觀望情緒,在市場顯著築底、呈現回暖勢態前,房企都將保持審慎、觀望態度,土地市場的動態將集中於國央企、優質核心地塊上。

2024年4月,房地產政策面仍集中在需求側,月內廈門、合肥、長沙等地均在月內放款了公積金相關管理規定。在月內召開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現場會上,住建部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抓項目建設,紮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實現凈地供應,完善規劃設計方案,儘快達到開工條件,形成實物工作量。

在當前土地市場交易規模快速收窄的情況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更多「確定性」較強的項目,有利於維持行業一二級市場交易規模的穩定,並促進城市建設的持續發展。

地方層面,至4月末已有近1000個縣市(區)發佈了2024年供地計劃,住宅土地供應總量平均較2023年下降了18%,其中六成縣市宅地計劃供應量較2023年呈下降趨勢。分能級來看,各能級城市表現基本一致,同比2023年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均超10%,尤其是二線城市,同比降幅高達25%,宅地計劃供給量下降更為堅決。

不過與上年土地成交規模相比,2024年整體供地計劃依舊看似「過量」,樣本城市2024年計劃供應的總面積,達到了2023年交易量的1.7倍,包括合肥、西安在內的二線城市也均是如此,反而是常州、淮安、南通、徐州等少數三線城市供地指標控制的相對較佳。

對於大多數城市而言,不論是出於城建發展計劃的階段性目標、城市財政計劃的平衡、還是為市場可能出現的反彈周期留足指標餘量,都使得近年來的供地計劃普遍超量,供地計劃完成率的持續低位也在情理之中,預計2024年供地計劃完成率仍將延續五成左右的低位。

考慮到當前市場下行的大環境,即使上海、合肥這樣的去化周期處於較為合理水平的城市,也在主動收縮宅地供應量。典型如合肥,2024年宅地計劃供應量僅389公頃,較2023年540公頃降幅高達28%。

我們認為,在供求關係和市場預期恢復健康之前,土地市場的規模超跌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全面復蘇仍需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