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圍觀「雷軍班」,名字、保研率都不是重點

社會也希望,若干年之後,這些備受矚目的班級能夠展現不同一般的教育成果,為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別樣的思路。這些才是雷軍班、巔班等最大的意義

4月11日,武漢大學官方消息稱,2024年起在計算機學院新設雷軍班,計劃招收30人。該班旨在培養具備計算機全棧工程能力與企業家創新創業品質的領軍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該班將採用更靈活的培養模式,本碩博自主定製,學生可100%具備保研資格。

這條消息一出,迅速引發輿論關注。首先引人注意的,當然是這個班的名字,以一位企業家命名,顯得特別也很有話題度。不過如果仔細了解這個班的相關情況,會發現其他方面同樣令人驚訝。

最引人注目的是「100%保研資格」,考慮到如今每年幾百萬的考研生、多少人心心念念就是「上岸」,而雷軍班入學就意味着將來是研究生了,實在令人羨慕。此外,雷軍班還包括專項經費支持100%參加國外研修、遊學以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享有雷軍專項獎助學金等政策,都很誘人。

雷軍班之所以這麼「壕」,可能和雷軍曾經向武大捐助13億元有關。也因為經費充足,所以各方面都不同一般,資源被集中投入。

輿論對此很感興趣,也很精準地捕捉到了保研率這種「好處」,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但如果關注點只停留在這些皮相,其實也跑偏了。如果大學的這種特色班變成中學重點班的延伸——掐尖的學生、優秀的師資、高配的設施、亮眼的升學率,那恐怕意義也有限。社會更應該關注的是,這能否帶來教育模式的變化,為高等教育拓展出新的路徑?

從雷軍班的介紹看,似乎體現這種野心。比如,包括企業界知名創新創業導師和行業頂尖工程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因材施教;引入頭部企業互聯網思維方法論和行業前沿軟硬件系統設計等優秀課程,針對行業一線技術研發課題開展高水平科研訓練和工程實踐等。這些似乎在着眼於一種機制創新,面向更尖端的技術,也面向更鮮活的市場。

近來進行小規模試點創新的學校不只武大,清華也推出了「巔班」——顛覆性創新人才培養項目,起初因為名字引發關注。根據介紹,該項目旨在鼓勵和促進從創新想法到實現的學生自主探索式學習,破除本科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功利化和「內卷」現象,以探索顛覆性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這些探索當然值得肯定。教育改革是個長期命題,需要學校去嘗試新鮮事物。今年3月1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佈會,其中就提到「在教育教學的組織模式、培養機制、內容方法、理論實踐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學校的這些舉措,也可以看作是對政策精神的回應。

當然也可以轉念一想,為什麼人們第一反應關注的都是名稱、保研率、經費這些最直白的內容,也是因為這些東西的可見度最高。有多少個學生保研,這一目了然;至於「互聯網思維」「探索式學習」「創新性精神」,恐怕就不那麼直觀了。

現在壓力就給到學校,這些創新到了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了。班級設計的初衷該如何實現,畢業的學生是不是展現了不同一般的素質,這些都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對於公眾來說,不要只盯着名稱、保研率這些;而對於大學來說,更應該如此,不能把教育改革理解為「砸錢」「給政策」,迷信大力出奇蹟。

社會也希望,若干年之後,這些備受矚目的班級能夠展現不同一般的教育成果,為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別樣的思路。這些才是雷軍班、巔班等最大的意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之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