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美國關稅政策攪得「一天世界」之時,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激烈爭鬥也呈現白熱化。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道注意到,在特朗普的關稅議程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存在感明顯增強。
報道稱,在特朗普上周宣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的前後幾天里,貝森特曾一度「隱身」,被白宮貿易沙皇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等貿易強硬激進派搶盡風頭。
但到了本周,隨着股市受關稅政策影響創下「史詩級」暴跌,掀起從華爾街到國會山的反對浪潮後,特朗普被迫打開了與部分盟友展開談判的大門,被視為溫和派的貝森特重新介入了這場紛爭。
據英媒報道,特朗普已指派貝森特與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共同牽頭與日本、韓國的談判。後兩者有望成為首批達成降稅協議的美國貿易夥伴。
而此前對關稅談判持強烈懷疑態度的納瓦羅,以及曾主導外貿談判的盧特尼克,目前被暫時「邊緣化」。有兩名外國官員透露,盧特尼克近日向其明確表示,自己未獲特朗普授權與之展開貿易談判。
報道認為,貝森特在關稅問題上開始扮演更核心的角色,標誌着美國對貿易強硬派的態度有所轉變。文章分析稱,特朗普貿易團隊的權力重組,反映出特朗普逐漸意識到,在遭遇各政治派別和商界領袖的嚴厲批評後,他必須表明自己正在努力穩定市場。
美國財長貝森特。 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周二(8日),貝森特走進美國財政部時樂觀聲稱,美國與其一些盟友之間的緊張關係將很快得到緩解。他對記者說,「我認為你會看到幾個大貿易夥伴很快達成協議。」
就在前兩天(6日),這名曾被美媒爆出在關稅決策上被「邊緣化」的美國財長,特地飛往佛羅里達州,勸說特朗普「做出改變」,把重點放在「有利貿易協議」的談判上,以防止市場崩盤。
英媒提到,在特朗普的首屆任期內,貝森特的前任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曾是政府內主要的貿易溫和派,多次抑制了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衝動,還經常與納瓦羅發生衝突。當時,他與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主導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
報道稱,在新的談判中,特朗普似乎希望重回這種以「財長和貿易代表」為核心的模式。
一名據稱了解談判情況的知情人士聲稱,「貝森特和格里爾更擅長談判,而不是煽風點火。他們是理性的『交通警察』,能夠在緩和緊張局勢的同時,爭取可接受的實質性成果。」
不過,英媒認為,在特朗普更教條激進的第二屆政府中,貝森特能否安撫投資者,同時與多國達成協議,仍然存疑。畢竟這名前對沖基金經理的論調,和特朗普的說法並無一二。
儘管曾一度傳出因擔心市場信譽受損考慮辭職的風聲,但貝森特口頭上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極力辯駁,揚言即便需要付出代價,但關稅仍有助於重塑全球貿易、讓美國經濟擺脫對廉價進口商品的依賴。
「人們總覺得,考慮到貝森特的(金融)背景,他在貿易問題上會更開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加入(特朗普)政府就必須認同其既定政策。他清楚自己的選擇」,前財政部官員馬克·索貝爾(mark sobel)說。
此外,批評人士指責特朗普政府未能解釋發動如此大規模貿易戰的最終目的,如今又在其中一些問題上表現出了退縮之意,這種「來回橫跳」的信息不確定性,也可能是貝森特所無法解決的。
「關稅是如何確定的、計劃達到什麼目的、措施將持續多長時間,以及這究竟是一種談判工具,還是一種試圖切斷美國與全球貿易聯繫的舉措,至今都沒有明確的信息。」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民主黨領袖羅恩·懷登(ron wyden)補充說,「自公布關稅政策以來,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們在這些問題上一再改變說法。」
人們始終在擔心特朗普朝令夕改。索貝爾也吐槽道,「我們的印象是,特朗普在任何一天說的話,可能都取決於他的最後交談對象。也許他最近聽了貝森特的意見,但明天可能又聽信納瓦羅。」
納瓦羅則辯稱,特朗普更多地轉向尋求談判,與他堅持關稅的觀點並不矛盾。他在一封發給《金融時報》的電子郵件中稱,「背景很重要。我曾說『這不是談判……而是國家緊急狀態……特朗普總統始終願意傾聽』,我們對聽到的反饋表示認可。」
英媒還指出,貝森特發揮更為核心的作用,正值白宮內部緊張加劇之際。尤其是馬斯克和特朗普首席貿易顧問、關稅支持者納瓦羅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在周末「互噴」後,雙方罵戰進一步升級。4月8日,馬斯克再次攻擊納瓦羅為「傻蛋」、「蠢得不如一袋子磚頭」。白宮不得不出面打圓場,以一句「男孩都這樣」,試圖匆匆終結這場「53歲中年男人vs75歲銀髮老頭」之間的爭吵。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馬斯克和納瓦羅之間的衝突,始於馬斯克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歸咎於納瓦羅,而納瓦羅選擇針鋒相對,回嗆對方「是個賣車的」。
這可能還只是特朗普內部團隊在關稅政策上變得四分五裂的其中一個表現。
美媒semafor回憶道,如果就關稅談判問題,詢問美國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人們會聽到四種完全不同的答案:盧特尼克堅稱特朗普「不會退讓」;納瓦羅辯稱「現在進行的不是談判」;此後不久,貝森特宣布將與日本「展開談判」;哈塞特則說,顧問們將就關稅談判「向特朗普提交一份計劃」。
semafor援引十多位議員、遊說者和分析師的話指出,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表明,美國政府內部在如何解決貿易赤字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特朗普的顧問們在貿易議程的精神層面聽起來是一致的,但在執行層面卻並非如此。
按照雷蒙德詹姆斯公司的華盛頓政策分析師米爾斯的說法,現在就是一場「關稅團隊」與「經濟團隊」之間的拉鋸戰,前者包括盧特尼克、納瓦羅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後者是貝森特和哈塞特等對市場更為敏感的顧問。
報道認為,貝森特可能正在成功地推動白宮尋求談判,以解決關稅問題。國會山的共和黨人也大多更支持貝森特,因為他將工作重點聚焦在減少對華爾街的損害。
「美國繁榮聯盟」的執行副總裁尼克·亞科維拉(nick iacovella)說,哈塞特「就不喜歡關稅」,而盧特尼克「在意識形態上更傾向於特朗普,而不是任何議程本身」,而貝森特對關稅沒有喜好之分,「我認為,他更確信關稅必須成為一種工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