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之時,剛剛看完EVA 劇場版最後一集《終》,對於這個故事來說,結局很釋然,應該算很不錯了。
其實,我和很多夥伴一樣,很早就想就EVA 寫點東西交流一下,但是一直不知從何下筆。看過這部片子的親們一定很理解我,因為EVA 給人(心理上)的震撼、回味、糾結已經遠遠超過一部單純的動漫所能定義的了。
像很多人一樣,作為一個熱血中二的科幻/動漫/兵器迷,開始迷戀EVA 是因為它細膩寫實的畫風,真實絢麗的光影表現,酷炫帶感的機甲設計,華麗漂亮的人物造型……但隨着劇情的推進,會發現庵野秀明為大家帶來的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人類對抗外星強敵的機戰故事,而是在宏大終極的敘事中細緻入微地展現人類社會發展和人性深層次的複雜和多樣特徵。可以說他巧妙地借用了一個科幻的外殼,以宗教神秘主義為引線,最終表達人類內心成長、變化、發展的人文內核。它既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孤獨、怯懦、逃避、糾結、彷徨、內疚和無助,又表現出人類精神中寬容、接納、博愛、堅忍、執着和不對命運低頭或說「扼住命運喉嚨」的勇氣。可以說EVA 是動漫中的「哲學篇」,但我認為也只有動漫是它最恰當的表現形式。
想看明白這部片子,是需要人做一些功課的。
由於EVA 以猶太/基督教文化為背景和引線,所以先要了解的是貫穿其全篇的幾個隱喻:
1.死海古卷,也稱死海捲軸,泛指1947~1956年間在死海西北基伯昆蘭曠野的山洞發現的古代文獻,文獻大約是公元前2到1世紀期間(從公元前一百七十年到公元前五十八年,也就是中國西漢時期)寫成的,它們的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這部古代捲軸是研究亞伯拉罕系一神論宗教(猶太教、基督教等)的良好素材,驗證了《舊約》內容的真實性。而動漫中主要借用其「末世預言」的部分,即『耶穌再一次的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上帝之子出現,將照亮世界每個角落,直到黑暗消失『。沒有人知道這個預言日子,包括耶穌。」「上帝之子」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大家比較公認的概念是「彌賽亞」,但在動漫中應該指的是亞當,就是第一個降臨地球的光巨人,也是後來對抗「使徒」的EVA機體基因的來源。
2.亞當、夏娃和莉莉絲
在《舊約》中,莉莉絲才是第一個女人,是亞當的第一任妻子,後來因不滿亞當而自甘墮落,成為「魔女」的代表。有些傳說中她後來化身為引誘亞當夏娃吃智慧果的那條蛇,它是猶太教信仰的一部分,而基督教中沒有這個記載。
在EVA 中,帶領「十三使徒」來地球尋找亞當的正是莉莉絲,那十多個怪物,中文翻譯為「使徒」,其實是十三個墮落天使。整個故事的主線之一也就是人類通過對「亞當」生命形態的逆向研究,創製EVA 機甲對抗墮落天使的故事。而EVA這個詞,不要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縮寫,它連起來的發音就是「yi~wa「即夏娃。
所以你看,有」亞當和夏娃「的」人類補完計劃「就比較好理解了,這是另一次重生,而這次重生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升級。當然在動漫中,「人類補完計劃」的執行者們目的並不單純。
為什麼讓孩子充當EVA 的駕駛員?
因為那是最純粹最乾淨的靈魂,只要稍加訓練,他們和機甲的「同步融合率」就可以達到最高,發揮出最強的作戰效能。但不可迴避的是,孩子並非一張白紙,他們都是獨立的靈魂,有着自己的性格、希望和追求。而駕駛EVA機甲的這三個孩子:錠真嗣、凌波麗和明日香可以說都是有很大性格缺陷的。
三個人最大的共同點是孤獨,錠真嗣從小喪母,父親也長時間不見他,所以性格孤獨、安靜、內向、迴避、怯懦,害怕負責任。但同時敏感、善良,願意為朋友付出,這也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並容易使他產生愧疚感。
明日香則是另外一個極端,由於小時候沒有得到應得的關愛,她孤獨、倔強、執拗、自強、高傲、攻擊性強、不服輸,但同時對他人,對這個世界有深深的誤解和失望。她不怕駕駛EVA 給自己帶來的強大壓力並期望在這個十分極端的工作中展現自己的價值。
凌波麗是一個工具人,能夠完美的完成任務但對自身存在的意義十分迷茫(是不是很像現代職場中的很多人)所以她的成長線比較清晰,就是尋找「我是誰」。(在劇場版《終》里我們可以看到凌波確實是錠真嗣父親的一個「工具」)個人認為這三個孩子身上體現出現代人心理或說人格上的很多「通病」,他們的「弒神之旅」隱喻着我們所有人在對抗命運過程中所要面對的艱險與未知。
自我的突破、戰鬥與成長:
作為本系列的絕對主角:錠真嗣——一個安靜、內向、脆弱、猶豫不決、有逃避傾向的小男孩,最初是從心底拒絕成為EVA駕駛員的,但一旦進入戰鬥崗位,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善良、堅強、隱忍、執着、認真負責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和其他兩位駕駛員一起勇敢戰鬥,未曾退縮,但由於性格上的短板,犯錯誤和走彎路是必不可少的。在對抗失控暴走的EVA戰甲時,他由於擔心駕駛員明日香的安危而貽誤戰機,最終導致大多數人類滅亡的「第三次衝擊」。為此他懊惱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但最終,在大家的照料和鼓勵下,他和自己達成和解,走出過往的陰霾;當他和父親二次見面,了解父親的全盤計劃後,他最終選擇重新振作,義無反顧地和夥伴們一起力挽狂瀾,拯救自己心愛的世界……這就是從男孩到男人的成長。EVA這部作品把這個過程呈現得直觀、真實,沒有迴避它的艱難坎坷和殘酷,個人認為這是它能吸引人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類補完計劃」的目的:
字面上看,這是一個在末世給人類留後路的計劃,但從計劃一開始就已經不單純了,這也是為什麼片中葛城少校在發現苗頭不對後召集一群英才叛變自己所在組織(NERV)的原因。因為看到了「神的力量」,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以錠真嗣的父親錠源堂司令為首)寄望通過研究亞當的種種特徵,大幅度提升人類技術能力,達到「超神、弒神」的目的,打造出一個抹殺人類個體的肉體和精神的「大同世界」,一個理念中「完美」的天堂。在這裡人們可以升級自身的感官和溝通模式,拋棄原有的所有生活方式,達到一種純粹能量化/精神化的生存狀態。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從劇場版《終》中可以得知,錠真嗣的孤獨和偏激有不小一部分是他老爹錠源堂的遺傳。錠源堂的性格也是內向、孤獨外加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不願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他把自己封閉在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工作的盡心儘力上,直到遇到自己摯愛的妻子,一個真正能理解他、接納他的人,給了他一段短暫且難忘的美好回憶。這段回憶中包括錠真嗣的出生。而隨着「第一次衝擊」造成妻子的離世,錠源堂大受刺激,充滿絕望,因為內疚無法直面自己還很小的兒子而選擇離開,而他在兒子成長中的缺位也直接造成了影響錠真嗣一生的心理創傷。
錠源堂最初創立NERV(神經元)組織的目的之一便是利用「神的技術」復活故去的妻子,但隨着計劃的推進和獨立思考的深入,他及以他為首的這群高智商人群的追求開始更進一步,達到了想「超越神」,進行「終極進化」的地步。不得不說,這正反應了人類慾望中的貪婪無止和永不魘足。
最終,錠真嗣和他的夥伴們在付出極大代價後阻止了所謂「人類補完計劃」,也完成了自身心靈上的成長,保留了人類的自由意識和雖有缺陷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我想,這應該是大家都樂於看到的結局。
其實在我們東方(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萬物運行的根本有着極其精妙的描述:所謂「大成若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陷才能有改進和升華,勇敢面對不完美的自己和世界才能找到真正有效並有利於自己成長的發展之道。或許我們心中那個「至美至善」的天堂永遠不會降臨,但我們在不斷地探索、追求、反思、修正中所達成的進步和成長是無價的,珍貴的,任何語言也無法形容……
以上是我自己在觀看這部神作後的一些感悟。我很樂意為大家推薦這樣真正能稱為「神作」的作品,相信它會給每個看過它的人以不同的感受,會引發不同的理解和爭論,這正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存在的終極意義。在這裡也歡迎各位喜歡EVA 的小夥伴們在留言區探討和交流,謝謝大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