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微信公眾號:lqzk168 )
本文完整報告下載: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商業性健身房經營模式有連鎖(包括直營、加盟及混合式)、非連鎖 兩種,業態主要包括較大型綜合性健身房及較小型的社區健身房兩種。
大型連鎖健身房採取連鎖總部和各個連鎖店之間按照合同約定的經營模式,各健身房具有共同的品牌、經營理念、管理制度,以大眾健身為主 要定位;大型獨立健身房採取獨立經營模式;社區健身房以豐富社區居 民業務文體生活為主要出發點,一般附屬於一定規模居住的配套商業設 施,業態相對較小。
非商業健身房包括酒店健身俱樂部及政府投資的公益性質健身房等等。
回顧:為什麼前期沒能獲得關注?
健身文化在國內是舶來品,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市場化進程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年的發展歷史,過去的健身經歷了力量型健身,有氧健身, 時尚健身、全民健身四個階段:
階段 1:力量健身。上世界 80 年代盛行,主要針對男性顧客,強調 體型塑造,專業性強,參與人數少;
階段 2:有氧健身。主要在上世紀 90 年代,有氧健身運動帶動國內 健身俱樂部發展,會員制概念開始流行;
從需求上來看,2000 年以前受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限制,健身需求 較低,健身房只為少部分專業人士服務;從供給上來看,人均健身面積 也較低,健身習慣難以培養,健身房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受限。
階段 3——時尚健身。主要在 2000 年-2014 年,這一時間區間,大 型俱樂部誕生。該階段的主要特點在於行業壁壘較低、行業標準不完善。
各俱樂部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案例顯示,在健身房房租從 2002 年的 250萬漲到 2010 年的 900 萬的情況下,會員卡費用卻從 6800 元跌到 4800 元, 企業經營壓力大大增加。行業價格競爭明顯,俱樂部出現關門潮,俱樂部的數目有下滑跡象:
2011 年,北京地區兩大健身品牌,國內最早的健身房連鎖品牌之一青鳥健身(2001 年成立,在全國擁有 16 家門店)5 家店停業三天、中體倍力陽光 100 店突然關張,這兩大事件在行業內觸發連鎖反應。由於健 身房大多採取會員預售制,倒閉使得顧客手中所持的各種會員卡無法兌 現,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損害了行業形象和口碑。
變化:內外兼修,行業走上風口
內部:新業態湧現,互聯網+體育興起
1) 小型社區健身房走紅。近年來,租金及人力成本等健身房主要成 本快速提升,專註於精品的小型社區健身房成為行業新秀。以行業領先 的 O2O 健身平台樂刻健身為例,其將傳統健身房上千平的面積標配減少 至 300-500 平方米,以 24 小時開放,99 元包月等為主要賣點,降低了用 戶入會門檻,當前已在全國入駐 66 家,並處於急速擴張中。
2) 健身工作室數目快速增長。健身工作室主要為健身用戶提供具有 特色的定製化的服務,服務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以北京為例,在大眾 點評搜索健身房並依照評價排名,前十名均為私教工作室。
3) 數字健身進一步興起。互聯網工具如微信公眾號、APP 等有效的 提高了用戶粘性與用戶體驗,客戶可在 APP 上方便的查閱到健身房的課 程時間,並在線進行場館和課程預約,大大提高了場館的運營與管理效 率。互聯網還可通過增值服務提高健身房盈利能力如電商等。
外部:天時地利人和,行業遇三重利好
1)政策鼓勵:近年來,國務院、國家體育總局多次發文,大力鼓勵全民健身。2016 年體育總局與國務院分別頒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 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等。
提出到 2020 年,每 周參加 1 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 7 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4.35 億,體育消費總規模達 1.5 萬億元等,目標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國家名 片。要「通過管理輸出、連鎖經營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延 伸產業鏈和利潤鏈」,「支持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閑企業上市」等。
2)人口紅利:中國第一輪人口潮出生人群逐漸進入健身適齡階段, 健身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從健身房消費者年齡來看,中青年是健身消費 的主力軍,20-40 歲之間的具有穩定職業的中青年更樂於接受和享受新事 物並對生活質量有較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成為俱樂部健身消費的主體。
3)消費升級:國際經驗認為,當人均 GDP 超過 7000 美元時,大眾 消費開始從模仿式的消費進入到個性化、定製化的消費階段。2014 年我 國人均 GDP 超過 7000 美元,體育消費正走上風口。
整體而言,我們發現國內健身房行業與上世紀末台灣的情況極其類似:
1) 台灣於 1974 年公布《全民體育十年發展計劃大綱》,對全民運動 提出了完整的發展構想,1979 年核定公布《積極推展全民體育運動計劃》,1989 年再進一步核定發佈《台灣體育建設中程計劃》......政策的推出極 大地鼓勵了健身的普及健身房行業的興起;
2) 台灣經濟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崛起,創造了世界經濟神話,一 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為健身行業興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3) 台灣在上個世紀 60 年代-80 年代經歷了一輪出生潮,總人口從90 年代開始一路走高。
以上原因驅動台灣健身房行業在上世紀末迎來發展黃金期。1986 年,
中興百貨成立台灣首家百貨公司投資經營的健身俱樂部;1990 年之後,
宏國建設、僑泰建設等建築商加入健身產業,興建大型現代化健身中心。
業態方面,步入上世紀 90 年代後,台灣健身房行業陸續推出健身器 械、美容美體保養、運動產品銷售租賃等服務,並結合俱樂部的經營形 態成為複合式、連鎖型健身房,老牌品牌亞歷山大健身房在 2004 年快速 擴張至 30 家分店(全島人口總數 2269 萬)。
展望:市場空間巨大,整合機會彰顯
全球:行業仍處上升期,國內滲透率空間大
起於上世紀 70 年代的健身風潮在全球持續發酵。2015 年,歐洲地區 健身俱樂部會員人數達 4800 萬人次,約 5 萬家健身俱樂部年收入達 350億美金。
歐洲是健身俱樂部利潤最高的地區,英國和德國是歐洲市場上 領先的國家。英國私營健身場所類型包含綜合型俱樂部、健身工作室和 低價俱樂部等,共有約 6300 家健身俱樂部,880 萬會員,銷售總額達 62億美元。
德國健身所業態也十分豐富,包括傳統的健身中心、女士專屬 健身俱樂部、醫療及身心健康會所、低價俱樂部、工作室等,共擁有健 身俱樂部和工作室 8300 家,950 萬會員。
北美等發達地區崇尚健身文化,健身理念和健康生活理念根深蒂固, 健身產業的發展也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美國健身與俱樂部市場保持強有 力的態勢,行業總產值和會員總數都有顯著的增長,收入由 2014 年的 242億美元增長至 2015 年的 258 億美元,會員人數由 5400 萬增長至 5530 萬, 俱樂部數目由 3.446 萬家增長至 3.618 萬家。
美國健身房有面對大眾階層 的平價連鎖健身房如 Planet Fitness(16 美元/月),面對中產階級的高端 連鎖健身房如 Life Time Fitness(40-160 美元/月)以及針對特定用戶的小 型健身工作室如 Soul Cycle(34 美元/月)。加拿大擁有 6000 家健身俱樂 部,會員人數超過 600 萬,未來針對肥胖問題的緩解項目、健康養生、 合理膳食營養、提升運動效率等將成為未來的行業增長引擎。
中國:健身俱樂部及會員人數步入上升通道
健身人群方面:2009-2014 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攀升,2014 年達 3.83 億人,有 61%的人群進行健身運動,比 2013 年提高1.5 個百分點,龐大的健身人口為健身房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俱樂部方面: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從 2009 年的 2959 家持續增長至2014 年的 3662 家,雖然在 2011 年-2013 年間,由於健身市場競爭加劇, 行業出現關門潮,健身俱樂部數目增長率有下滑跡象,但是隨着近年來 需求的釋放,健身房行業呈現復蘇趨勢,2015 年健身俱樂部數目增長率 高達 20.84%,數目達 4425 家;健身俱樂部會員數目增長率達 21.36%, 數目達 663.77 萬人。
2015 年我國健身房市場產值僅 700 億元,隨着健身意識的進一步提 升和健身房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我國健身房市場預計仍將保持穩健 發展,在健身俱樂部數量和會員人數迅猛增長的推動下,預計 2017 年健 身房市場規模將逼近 900 億,未來五年有望保持 12%的年複合增長率, 到 2020 年將達到 1230 億元。
格局:連鎖區域化顯著,集中度有提升空間當前中國前十大建身房市佔率仍較低,前十大健身房總品牌店面數目僅有 740 家,佔市場總體健身房數目的 16.4%,剩下的健身房以非連 鎖為主,約佔健身房總數的 66.8%。實力較強連鎖健身房區域化特點仍 然較為明顯,與零售等業態受歷史遺留原因較難進行跨區域擴張不同, 健身房行業並不存在較強的區域壁壘,未來具有較大的整合市場的空間。
中國十大健身連鎖品牌
本報告完整版下載: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
微信公眾號:樂晴智庫(ID:lqzk168)
個人微信號:ID:lqzk777
新浪微博:樂晴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