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竹亭》:一手好牌,為何打成這樣

滾筒洗衣機

近日,由劉詩詩張雲龍主演的國產劇《淮水竹亭》,終於迎來了「開頭一堆人,結局一堆墳」,向死而生的BE大結局。

《淮水竹亭》海報

該劇根據庹小新創作的同名漫畫《狐妖小紅娘:竹業篇》改編。作為《狐妖小紅娘》三部曲的第二部,《淮水竹亭》的時間線設置在《月紅篇》和《王權篇》之前,它講述了在人妖勢不兩立的局勢下,兩大家族東方家和王權家的掌舵人東方淮竹(劉詩詩 飾)、王權弘業(張雲龍 飾)為了重振一氣盟,共同努力安定局勢的故事。

在劇集播出前,其中的一眾配角演員,吳宣儀翟瀟聞侯明昊沈月丁禹兮章若楠孟子義等,已紛紛在其他劇集上桌,從一開始的「秀人集合」變成如今的「流量開會」,卻仍舊沒能改變《淮水竹亭》撲街的命運。

口碑方面,有的原著粉表示,該劇魔改的內容無法自圓其說,「中年古偶」的選角,也不符合原版的中二熱血風格;也有劇迷認為,原版動漫的體量很小,僅12集,要擴充成電視劇,勢必要拓展和創造新的故事,且認為原創部分實為「神改」。雙方意見爭執不下,一度吵得不可開交。

講真,就筆者追看下來,《淮水竹亭》的改編不算差,部分西皮線和細節的改動,也稱得上是可圈可點。但是,它並沒有全集都維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因此「好看得一陣兒一陣兒的」。反饋到熱度值和播放量上,S+卡司的《淮水竹亭》撲得明顯,播放數據還不如此前被嘲的《月紅篇》。

5月11日,《淮水竹亭》開啟加更禮當日,愛奇藝站內熱度值才升到8900。

為何「流量開會」的一手好牌,如今打成了這樣?

誠然,王一栩在《狐妖三部曲》這個項目伊始,三部劇集碼到的陣容,哪怕不是當下的頂配,也算是中上等的流量。

但是,從《淮水竹亭》開頭幾集的觀眾反饋來看,主演劉詩詩的演技木訥、部分特效的畫質宛如座機、中年古偶的調性與中二原著不符,成為主要的幾大雷點。在短視頻來勢洶洶,長劇「黃金前三集」必須一擊即中的當下,《淮水竹亭》的開局顯然不利。

劉詩詩 飾 東方淮竹

隨着主線劇情的推進,該劇在改編時大膽增加了兩個副本:穿越到20年後,窺得僅一人存活的先機;還有探訪御妖國,找尋克制黑狐的方法。

講真,一開始,筆者看到20年後的這個副本時,內心是欣喜的。因為無論看過或者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大多都能在社交媒體上「被劇透」到最後全員BE的慘烈結局。如果只是按照動漫設置,因為一腔熱血,就要出圈對抗強大的黑狐,從動機來說,是比較突兀的,尤其改編成影視劇,會顯得過於兒戲。如今,劇版將面具團出圈的理由,改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逆天改命,反倒是有些巧思。

接下來,按照時下多部熱門穿越劇的邏輯,回到正常時間線的主人公們,應該要努力修復bug,改變既定的必死局才對。可惜,咱們的面具團呢,除了多救回男主一條命,基本上沒修復啥bug,大反派黑狐還要留給下一代才能搞定。這個感覺吧,我來給沒看過劇的朋友們形容一下,就宛如你即將高考,做了一套一模題,到了二模的時候,該錯的,不該錯的,最後還是錯了。可謂是無效穿越。

同樣,在結尾高潮處,面具團內部逐一廝殺致死的場景,也給人一種「備好紙巾,趕緊來看《亡妻回憶錄》」的既視感。面具團出圈後,每一對西皮的下線,都彷彿是把曾經的糖給碾碎,和了玻璃碴,塞觀眾一嘴。問題在於,只有前期鋪墊的美好足夠強大,當你打破它時,那個心痛才會無以復加。如果前期的鋪墊都是平鋪直敘,情緒的濃度沒到那個分上,結尾疊加的各種苦楚,自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當然了,這段劇情的問題,責任不在演員,在導演和編劇。

也有人說,畢竟《竹業篇》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結局只有BE,才能在《王權篇》續寫這段東方俠情故事。可是編劇大大們,你們倒是把20年後埋下的坑給填了啊!比如,既然楊一嘆已死,教少年木蔑開天眼的那位面具俠到底是誰?

唯一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副本中「女主黑化」的設定,這也給劉詩詩多了點展現演技的機會。是的,她在這個副本的演技,遠超過木訥的原皮時期。被天妖控制後失憶的「西方歹竹」,變成一個只為自己而活的反派大女主形象。這一點,與本劇的主要反派、黑化後的珈藍(彭小苒 飾),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在副本中黑化的東方淮竹

彭小苒 飾 珈藍

而「歹竹」與王權弘業的幾場對手戲,也被網友戲稱為戲精王終於從「寶寶仙俠」進階到「成人仙俠」了。西皮粉倒是看爽了,對主線劇情的幫助為0。

「成人仙俠」

同樣沒有太大作用的,還有御妖國的副本,純純就是《戀戀劇場》的戲,各種人工糖精跟不要錢一樣,一頓哐哐撒。不過,這part倒是貢獻了男女主在本劇最好看的幾個異域妝造。

異域風情的造型

說完劇本改編,再來聊聊拍攝節奏和不同西皮的戲份。不知是不是殺青後有刪改的緣故,《淮水竹亭》的每一集大概30-40分鐘,比一般的古偶劇短。從敘事節奏上,它也時快時慢,很是突兀。

比如第一對登場的西皮,百目妖君(侯明昊 飾)和毒娘子(陳鈺琪 飾)這段的故事線,比短劇還短劇,堪比《五分鐘看完一部劇》的混剪視頻。情緒還沒咋鋪墊呢,這妖君大人就掛了……這個情節的設計,像導師在演技綜藝中給演員丟了一個命題作文,5分鐘之內,你就得給我把所有情緒都給到位了。沒有情緒鋪墊,沒有起承轉合,演員哭得淚流滿面,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上線兩集就下線的侯明昊,粉絲甚至沒用上充好的會員。

而到了楊雁和木小五,感情線又特別長,事無巨細都在大特寫中拍完,節奏和鏡頭感堪比電影慢速,雖然是要引出男女主的核心矛盾,但鋪墊得太多太久,着實沒有必要。

同樣虐戀的楊家西皮,卻篇幅不少,還帶出了男女主的矛盾。

不過,說起副線西皮,筆者必須承認,這些客串演員的演技,的確擔得起在其他古偶中當主演的程度。

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丁禹兮一人分飾兩角,出演的少爺張正和替身阿那然,兩個角色與青木媛(孟子義 飾)的這段「三角戀」,活生生演出了一種生死絕戀的悲壯感。既讓人嗑到了校園純愛,又嗑到了「少爺和我」,可謂是一箭雙鵰。此外,丁嘉文周潔瓊等客串時展現的演技,同樣令人驚艷。

「正媛」的戲份不多,卻很吸引人。

還有一對筆者一定要誇的,就是王權醉與楊一嘆的西皮線。吳宣儀、翟瀟聞此前的標籤,是選秀出道的愛豆,但轉型演員後,都在《淮水竹亭》里獲得了他們的人生角色。兩人在劇中的作用雖是助攻,但架不住他們的西皮感賊強,且青梅竹馬、虐戀救贖的人設,令人直呼純愛戰神上身。因此,這對「醉夢一場」西皮,也毫不意外地在劇播期間登上了角色cp榜的榜首。

「醉夢一場」西皮

如何在人物眾多的劇集中,找准每一對西皮的賣點,從而形成有效的群像戲,是一門永遠值得學習的課程。人設、演技、起伏、留白,缺一不可,最好還能來點意料之外。長劇要怎麼剪,才能既保留其在情緒推進上的優勢,又從節奏上不被短劇趕超,也是一個難點。

筆者想到了於正近日在微博上分享的一段話:「長劇短劇化是需要長劇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去學習短劇好的地方,比如怎麼更貼近觀眾,怎麼讓節奏更好,怎麼讓表演更加共情,怎麼留住三心二意、心猿意馬的觀眾。而不是丟棄長劇原本的優勢,完全向短劇靠攏。更不是指責短劇的短板,來維護自己的體面。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也是一個試驗的時代,別怕丟臉,別怕失敗,別等到你高高在上坐着,觀眾席下空無一人再來懊悔。」

總體來說,《淮水竹亭》的選角、運鏡、服化道,甚至碼來的ost陣容,都稱得上是近年來古偶劇中的中上乘水準。但可惜,糖水的包裝再精美,如果太甜,或者太淡,也是徒然。從「正媛」和「醉夢一場」這兩對西皮看,編劇並不是沒有寫好西皮線的本事,而是缺乏對整體架構的把控力和執行力。

所幸,《狐妖小紅娘》前兩塊試驗田已經耕完,這個IP會不會迎來三連撲,壓力給到咱富貴兒了。

本期編輯 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