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羅生
編輯|喵三三
一轉眼《蠻好的人生》迎來大結局了。
很多人對胡曼黎選擇重回藍洋表示費解。
但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她跟老東家握手言和其實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裡有可以利用的資源,也有賞識自己的領導。
而且胡曼黎也可以在工作中創造價值,遠比重新開始要容易得多。
其實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區別,理想很豐滿,可現實要考慮衡量的東西往往更加複雜。
不僅如此,人與人的關係也是如此,表面上是情感大於一切,可背後都是明碼標價,很難做到真正的純粹。
01 利益交換
丁致遠作為出軌男,在戲裏戲外都拉了不少仇恨。
而深挖這個角色的行事準則,歸根結底,逃不過「利益」二字。
他覺得胡曼黎不懂自己,更看不上對方的世俗,可依舊選擇與她結婚。
原因很簡單,當年的他一窮二白,只能依靠女主的經濟支持完成學業。
如果沒有胡曼黎,就沒有丁致遠的今天,哪怕心裏再不樂意,他也硬着頭皮跟對方過了二十年。
只不過「飽足思淫慾」,在丁致遠功成名就後,胡曼黎無法給到他更多的利益,於是他將目光對準了邱麗蘇。
小三自然比女主會疼人,懂得給他提供情緒價值,不像胡曼黎整天忙於工作,張嘴閉嘴就是錢。
換個角度想,以丁致遠的身份,肯定也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太太是賣保險的。
有時候清高的文化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在意階級和名聲。
其實他也沒有很愛邱麗蘇,否則在胡曼黎送彩禮上門的時候,也不會留小三獨自面對鄰居們的指責,身為當事人的他卻連面都不肯露。
後來當他發現邱麗蘇也開始作妖了,又想要挽回前妻,將「嘴臉」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質上,丁致遠只愛他自己,對待感情永遠做不到真誠,而如果一個女人想要跟他在一起,就只能進行利益交換。
我只能慶幸大結局邱麗蘇的孩子沒有流產,丁致遠願意為了傳統意義上的責任繼續照顧對方,否則兩個人分開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02 付出對等
在感情中的付出,達不到真正的平均,但必須要達到一個平衡。
如果兩個人的付出不對等,那也終將有分開的一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曉舟與吳雅。
兩個人是從學生時代就互相陪伴的人,感情是實打實的,可還是逃不過現實。
在薛曉舟落魄之際,吳雅願意為他支付母親的療養費,也會給他找人脈,想辦法拉他往上走。
可薛曉舟浪費了這份付出,甚至因為意氣用事得罪了吳雅的領導。
此時的兩個人,付出已經不對等了。
而一旦付出更多的一方,不願意繼續付出了,兩個人的關係就走到盡頭了。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吳雅是拜金女,但以她的條件和性格,還真不至於為了錢去選擇別人。
面對艾臨江的狂熱追求,我想吳雅只是感受到了,那種接受別人付出時的滿足和幸福。
這一刻她不再是給予者,而是接受者,心境自然是不同的。
當然,付出的前提也需要考慮經濟條件,這是現實不可逃避的一面。
只能說,吳雅與薛曉舟的情況,屬於在錯的時間遇見了對的人。
而這份感情只能成為意難平,不怪男方,也不怪女方,怪就怪命運弄人。
03 靈魂匹配
在這部劇中,胡曼黎的結局是最好的,也符合當下對大女主的定義:獨自美麗。
沒錯,最後她拒絕了渣男前夫的求和,也拒絕了薛曉舟的表白,依舊保持單身女強人的姿態,活得相當清醒。
但仔細想想,胡曼黎真正拒絕兩人的原因,還是因為靈魂不匹配。
所謂的靈魂伴侶,本質上就是能懂得彼此。
很明顯丁致遠不懂胡曼黎的追求,他認為對方賣保險就只是為了賺錢,內心也對這份工作懷有輕視的態度,更無視了她對家庭的付出。
即便是後面浪子回頭,胡曼黎也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男人。
而薛曉舟同為保險行業者,倒是可以理解胡曼黎對事業的理想,可兩人之間相差11歲,同框看着跟母子似的。
在電視劇的濾鏡下,可能有人覺得年齡不是問題,但現實中的姐弟戀往往很難長久,因為代溝是真實存在的。
試問除了溝通工作方面的話題,薛曉舟與胡曼黎還有什麼共同語言和興趣愛好嗎?
愛情是一時的衝動,但男女關係需要長期的維持。
胡曼黎作為過來人,其實早就懂得這個道理,她需要的是可以在靈魂上達到共振的人,而不是一個需要自己引導和照顧的弟弟。
另外,還有人覺得胡曼黎與李奮鬥挺搭,兩個人從年齡到閱歷確實有匹配之處,可後者對老伴念念不忘,兩個人真在一起的話,女主不是又成「宛宛類卿」了?
拋開這個層面不談,李奮鬥屬於沒什麼彎彎繞繞的糙漢子,也是個暴發富,他應該也不會理解胡曼黎尋找人生價值的行為。
真正適合胡曼黎的人,應該是可以與她攜手並進,擁有相同志趣和追求的男人,只不過她到最後都沒找到。
但這並不可惜,因為一個成功的女人,享受獨立且富足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人生理想狀態。
04 結語
看完《蠻好的人生》,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尤其是成年人的感情生活,摻雜了太多現實因素,這部劇能拍出其中的複雜程度,足以看出導演與編劇是有生活的人。
現如今的社會,感情成為了一種難以奢求的東西,我想這也是劇情能夠讓人共情的原因。
當然,我們對感情也不用抱有抗拒的情緒,人生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感情也是如此,會成長,會進步,會在某一天實現靈魂共振。
劇情在最後為薛曉舟與胡曼黎做出了開放性的結局,應該也是希望觀眾們可以對他們有更多的幻想。
當真愛來臨的那一刻,或許利益、現實都將被拋在腦後。
我們沒有辦法奢望感情是純粹的,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永遠天真,永遠純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