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的電影理論(特別是其代表作《電影1》《電影2》)備受推崇,在國內外都擁有無數讀者。這本《德勒茲論電影》是德勒茲研究專家羅納德·博格的經典力作,本書將德勒茲晦澀的電影理論抽絲剝繭,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是全面、優質的德勒茲電影理論讀本。吉爾·德勒茲(1925-1995),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今年是他100周年誕辰。在世界電影理論史上,吉爾·德勒茲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洞見,為電影研究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路徑。他的電影哲學不僅顛覆了傳統的電影理論框架,還通過對電影影像的分析,揭示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美學價值,構建了一套極具創新性和啟發性的電影理論體系,對當代電影創作、批評以及電影美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德勒茲提出了關於電影的一些極為重要、極具影響力的理論。在《電影1》和《電影2》中,德勒茲引用世界各地的導演的上百部作品,借鑒諸多電影理論和哲學資料,點評了從默片時代到當代的電影發展歷程,由此闡述了一種「影像和符號的分類學」。本書作者羅納德·博格從背景材料、思想來源等各個角度,深入淺出地對德勒茲這種分類學進行了導讀,為讀者接近、理解和研究德勒茲晦澀的思想掃清了障礙,不失為一個全面而可靠的德勒茲電影理論讀本。《德勒茲論電影》的作者羅納德·博格,美國佐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德勒茲專家。代表作有《德勒茲與加塔利》和「德勒茲與藝術」系列(《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德勒茲論文學》《德勒茲論電影》)等。哈佛大學教授湯姆·康利評價這本書:《德勒茲論電影》是英語世界初次對《電影1》和《電影2》極為出色的闡釋。博格闡述了德勒茲關於電影的新柏格森式觀念,他對電影基本元素(景框、鏡頭和蒙太奇)的重新思考,以及對電影符號的解釋,這些都將成為理論家與歷史學家的重要參考。
記者:徐敏 編輯:江丹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