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的幕後往事(羅泰琪)


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電影 《定軍山》 是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拍攝時間與西方國家發明電影(1895年)相差僅10年,其在世界和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此,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丁亞平曾評價說:

《定軍山》 的拍攝作為一個象徵,代表着一個沒有中國電影、一個沒有中國人自己拍攝電影的時代的結束。它代表着中國電影的開始。

這一部由著名京劇大師譚鑫培主演的「中國第一」,竟是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執導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照相館老闆第一次「觸電」

1896年6月30日,上海徐園放映電影,電影這一新興事物正式進入中國。沒多久,電影放映活動在北京、武漢、重慶等地也蓬蓬勃勃發展開來。1902年,西班牙人雷瑪斯在北京西打磨廠街福壽堂放映電影,開北京電影放映先河。雷瑪斯的電影吸引了眾多觀眾,其中有一位42歲的男子叫任慶泰,看得特別認真,看完了還拉着雷瑪斯問三問四。

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出生在山東省萊州府掖縣,年幼時隨父親任德魁和母親逃荒來到瀋陽法庫門四檯子村,後來幾經波折,1892年來到北京,在琉璃廠土地祠附近開設豐泰照相館,做了北京第一家照相館的老闆。

豐泰照相館一經開張,眾貴客紛至沓來:有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翁同龢那桐、戶部尚書榮慶等官宦皇親,有盛宣懷等富商大賈,有譚鑫培等戲曲名角,一時間生意興隆,請了十幾個夥計、徒弟幫忙還照顧不過來。慶親王弈劻有一位福晉,深得慈禧太后喜歡,常被召進宮去,也就把任慶泰的豐泰照相館介紹給了慈禧太后。因為差事幹得漂亮,任慶泰被慈禧太后賞賜四品頂戴。這樣一來,任慶泰很快發了家,除了豐泰照相館這棵搖錢樹,還在北京辦有慶豐木廠、中西大藥房、老德記、臨記洋行、保太和藥房、大觀樓等。

這時,西班牙人雷瑪斯來北京放映電影,生意好得不得了。任慶泰看雷瑪斯電影上癮,天天跑到福壽堂去看,越看越有興趣,回到照相館便向照相技師劉仲倫提議,由他們自己攝製電影。他說,時下放映的西洋影戲都是風景、戲法、滑稽短片,觀眾看多了,興趣逐漸減退,提議弄點新戲。在得到照相館這位最好的技師的支持後,他內心平添了幾分底氣。

任慶泰四處打聽電影的有關消息,得知天津法租界有家洋行每周末放映西洋影戲,便坐馬車去了一趟天津,找到這家洋行的老闆,提出前來觀摩學習的請求,不料遭到拒絕。又託人找到這家洋行的放映師,說明情況,設法獲得學習電影攝製機技術的機會。

這時恰巧又出現一個機遇。1905年春節前,英美電戲公司幾個人來找任慶泰,說準備租用他的大觀樓做春節演出,表演魔術、雜技和放映電影。任慶泰一想這正是向他們學習電影的好機會,便一口答應,與他們簽訂了演出合同。

於是春節期間,英美電戲公司派人來大觀樓演出。近水樓台先得月。任慶泰抓住這個機會,殷勤接待外國電影放映師,向他學習電影技術,初步了解到電影攝製的大致情況,更加堅定了拍攝電影的決心。

有了這些準備,說干就干。任慶泰帶着劉仲倫來到東交民巷德國人開設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手搖攝影機像一個活動木箱,底下帶四根腿兒,箱壁上有個手搖把,搖動把柄,木箱吱嘎吱嘎響,手搖驅動,每秒16格,安裝上膠捲盒,就可以攝影了。任慶泰和劉仲倫向洋行職員請教了使用方法,還現場做了攝影試驗。

回家後,任慶泰投入到電影拍攝的技術準備工作。他反覆分析研究這台法國電影攝製機的構造原理,買來機械部件和膠片,自己動手,試製自己的電影拍攝機。經過近一年的準備,製作出了符合自己需要的攝影機。

選定譚鑫培當主角

有了攝影機,先拍什麼片子呢?任慶泰已有所考慮,那就是拍攝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京劇。經過一番考慮,任慶泰決定先拍當紅老生的武打戲。

當時北京戲劇舞台上群英璀璨,最走紅的老生便有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裘桂仙。選來選去,任慶泰選中了譚鑫培。

譚鑫培,武漢人,時年58歲,10歲隨父到北京,11歲入小金奎科班學戲,先習武丑,後改武生及文武老生,演藝精湛,是 《同光十三絕》 畫中唯一的武生演員,與汪桂芬、孫菊仙被譽為「新三鼎甲」,是京劇史上第一個老生流派譚派創始人,代表劇目有 《定軍山》 《四郎探母》 《戰太平》 等。

除此之外,還有私人原因。任慶泰是京城名票,最欣賞的武生便是譚鑫培,結交最深的伶人也是譚鑫培,此次請他拍攝電影,也是想為譚明年60虛壽獻上一份厚禮。

此外,譚鑫培積極配合的態度也是重要因素。事前,因為害怕名角擺譜開天價,任慶泰曾旁敲側擊地徵求過譚鑫培的意見,特別說明,這只是試驗性質的拍攝,既要求聽從調遣,還希望有失敗的準備,且要價不能過高。

譚鑫培當時是伶界大王,就是紫禁城昇平署招呼進宮演戲也是敢講條件的,誰知竟別無二話,一口答應。於是二人商量決定,這次就拍攝京劇《定軍山》 的「請纓」「舞刀」「交鋒」三場戲,由譚鑫培飾演劇中人黃忠。

初次試水 《定軍山》

轉眼來到1905年秋季,任慶泰開始正式拍攝電影 《定軍山》。按照事前分工,任慶泰負責導演,劉仲倫負責攝像,他的哥哥劉仲琨負責接待譚鑫培一行人。譚鑫培帶着跟包、琴師、敲鑼鼓傢伙的,還自帶道具行頭、服裝飾品等,任慶泰的妻子負責伙食茶水。拍攝地點就在豐泰照相館前後進露天院里,院頭上兩根廊柱上掛一大方白布幔做背景,手搖木殼攝影機固定在觀看效果最佳的後牆的位置上,有七八個家屬好友圍在後邊觀看。

先拍第一場「請纓」。任慶泰站在攝影機邊上,先問劉仲倫:「準備好了嗎?」回答「好嘞」,再提高嗓門,問院那頭的譚鑫培:「譚大哥可以開始了嗎?」回答「好嘞」,便大聲說:「《定軍山》『請纓開拍啦—— 」話音剛落,那邊屋裡的樂手便敲鑼打鼓,譚鑫培扎着一身黃靠,手拿一把金刀,踩着上場鼓點,走到大方白布幔前面,一甩髯口一橫刀,搖頭甩臂便是一個亮相。任慶泰喊聲「快搖」,劉仲倫便搖動木殼攝影機,攝影機發出「嗤嗤」聲。

攝影機里裝有200英尺長的一盒膠片。由於事前說好了的是無聲片,因此譚鑫培沒有唱,只耍了幾個大刀花,舞了一會兒拳腳,膠片便用完了。劉仲倫沒有經驗,發現攝影機搖不動了,緊張得額上冒汗珠,急忙問任慶泰怎麼辦。任慶泰蹲下身子看攝影機,譚鑫培在那邊只顧比劃。看了一會兒,任慶泰恍然大悟,大笑說:「片子完啦!」又抬頭讓譚鑫培收工。大家這才反應過來。劉仲倫、譚鑫培還有看稀奇的七八個親朋哈哈大笑。

這時外邊進來個年輕先生,因為是這兒的常客也沒人攔他,就站在後面看拍電影,稀罕得很。這位先生叫吳震修,時任北洋政府參謀本部第六局局長、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教習,著名票友。後來,吳震修把這稀罕事告訴了好朋友許姬傳。再後來,許姬傳梅蘭芳寫自傳,把吳震修的這段親歷記了下來:

中國戲劇拍成電影,我所曉得的,最早恐怕要算譚鑫培的 《定軍山》了。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我的老友吳震修先生是在無意中撞着他們正在拍攝,可以說是他親眼得見這麼一幕具有京劇歷史意義的可貴鏡頭。

他這樣地告訴我說:「光緒的末年,我在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教書。課餘,我總喜歡逛廠甸,跨入各書鋪子的門,隨便翻着各種的書看,就不想再走出來的了。大約是在一個秋天,有一天我照例又晃進了琉璃廠。經過豐泰照相館附近的一個廣場,老遠看見臨時支着一塊白布,有些人在拍照。我走到跟前一望,哪兒是拍照,簡直是在拍活動電影呢。而且還是我們最崇拜的一位老藝人—— 譚鑫培,扎着一身黃靠,手拿一把金刀,耍了一個 《定軍山》 里的大刀花下場。旁邊站的幾位都是譚氏的家屬和親友們,人數並不過多。那位照相館的老闆是個大塊頭,跟我很熟,他也在一旁照料一切。可惜拍得不多,一下子就算了事。後來還在大觀樓電影院公演過的呢。這恐怕是京戲上鏡頭最早的一幕吧。」

拍完一盒膠片,不知情況如何,任慶泰不敢大意,忙說今兒個就這樣了吧,其實是想等大家走了,自己悄悄放出來看看效果。於是第一次拍攝到此結束。

當天下午,任慶泰和劉仲倫悄悄把這盒膠片放出來看了,謝天謝地,還算馬虎,但問題不少。二人細細琢磨了半天,又跑去東交民巷向祁羅孚洋行的洋職員請教,沒敢說自己拍電影,只說拍風景玩,再按照存在的問題改進攝影機。

第二天,任慶泰按約請來譚鑫培繼續拍攝。剛拍一會兒,太陽鑽雲里,天空陰了。劉仲倫忙關了機子說光線不好,讓大家休息一會兒,等一等。就這樣耽擱一會兒拍攝一會兒,拍攝一會兒商量一會兒,結果 《定軍山》三個場面的電影,總計十來分鐘的膠片,因為初次嘗試沒有經驗,再加上條件簡陋,前後竟拍了三天。

拍攝時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豐泰照相館當年有個十來歲的小夥計叫劉仲明,目睹了任慶泰拍攝 《定軍山》 全過程。54年後的1959年4月,劉仲明已是70歲老人,電影史專家王越採訪劉仲明老先生,記下了下面這段回憶:

只見他 (譚鑫培——原編者注) 配合著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樑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就搖完了,算告一段落,然後便是吃茶、卸裝。劉仲倫卻搖出了一身大汗。大家忙着給他擰手巾把兒、搖扇子。

第二天仍在原地,拍黃忠舞刀,那真精彩極了,只見刀光閃閃,人影倏倏,把人都看呆了。劉仲倫也只顧看戲忘了搖機,結果報廢了兩卷片子。任慶泰一聽急了,就叫我趕快到祁羅孚洋行,一下買了十卷膠片,以防萬一。

那時拍影戲受限制很大,因是利用太陽光拍的,一早一晚、颳風下雨都不能拍,所以每天只能拍很短一段時間,就這樣斷斷續續拍了三天,拍下了《定軍山》 里「請纓」「舞刀」「交鋒」算三個場面。

拍攝完 《定軍山》,做好後期製作,任慶泰便將這部膠片拿到大觀樓,讓英美電戲公司放映。英美電戲公司的洋職員看了後說非常好,答應租借這個片子做商業演出。《定軍山》 的商業演出吸引來大批觀眾,爭相觀看譚鑫培的銀幕功夫。電影轟動北京。

影片一炮打響,任慶泰自然十分高興,立即去找譚鑫培,送上片酬,提出再合作幾段。譚鑫培這會兒是天天有人上門恭喜,自然也十分高興,答應與任慶泰繼續合作拍片。這樣一來,有了好的開頭,又有譚鑫培鼎力相助,任慶泰躊躇滿志,決定收回大觀樓電影放映室,開始獨自經營電影生意。

這年下半年,任慶泰為譚鑫培拍攝了第二部戲曲片 《長坂坡》,1906年為俞菊生、朱文英拍攝《青石山》 對刀一場,俞菊生 《艷陽樓》 一段,許德義 《收關勝》 一段,俞振庭 《白水灘》 《金錢豹》 片段,1908年拍攝小麻姑 《殺子報》 《紡棉花》 片段。

1907年12月,任慶泰把大觀樓改造為大觀樓影戲院,委派劉仲倫做執事。1909年,豐泰照相館遭火災,機器設備毀於一炬,致使任慶泰結束電影攝製和放映生意。1930年任慶泰因病辭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