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頻頻對澤連斯基開炮,表面上看是因為俄烏戰爭太燒錢,然而實際上,兩人的梁子早在五年前就結下了。
2019年7月25日,彼時剛從演員轉換為總統的澤連斯基,收到了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交易條件:以4億美元軍援為籌碼,要求澤連斯基調查拜登家族在烏克蘭的商業活動,尤其是拜登次子亨特·拜登任職的能源公司。
然而電話剛撂沒幾天呢,這消息就被媒體曝了出來。掌握着眾議院的民主黨立刻對特朗普發難,讓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在任上就被彈劾的總統。
面對美國國內的紛爭,澤連斯基選擇打太極。他先是在聯合國大會上應邀與特朗普會面,當著媒體的面宣布自己沒受到特朗普指使,特朗普和他打電話是正常行為。但是,澤連斯基在紐約會晤時強顏歡笑,因瞬間僵硬的表情被網友做成表情包瘋傳。更重要的是,烏方對拜登家族的調查始終消極應對,直至拜登入主白宮。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澤連斯基,只能說是特朗普的商人本性給他添了麻煩,要知道,這四億美元本來是美國答應給烏克蘭的援助,結果被特朗普凍結,當成了利用澤連斯基的籌碼。
隨着俄烏戰爭爆發,拜登政府開啟史無前例的軍援,而特朗普陣營對此耿耿於懷。俄烏衝突三年來,一天至少就得花一億美元。特朗普抓住了民眾對援烏感到厭倦的心理,大打俄烏牌,聲稱自己一天就能結束俄烏衝突。
這弦外之音澤連斯基也是聽清楚了,雖說烏克蘭和俄羅斯打得有來有回的,但實際上大片國土被佔領,一天解決衝突,這不就是要出賣烏克蘭的利益嗎?對此,澤連斯基也開始抬杠,聲稱拜登只需要五分鐘就能結束俄烏衝突。
當時,美國大選已進入決賽環節,特朗普更是多次在集會上嘲諷澤連斯基是「偉大推銷員」,來一趟美國就拿走很多美元。
特朗普重新上台後,馬上就來找澤連斯基算賬,要求擁有烏克蘭50%的礦產。然後繞開烏克蘭和西方盟友,單獨和俄羅斯談判。
其實,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罵戰的本質,是美國保守派急於及時止損的心理所致。俄烏戰爭耗費美國上千億美元,這筆錢特朗普沒法從俄羅斯手上要回來,那就只能拿烏克蘭開刀。
從扣軍援換調查,到索礦產抵債務,特朗普始終把美烏關係視為「商業談判」。他的核心訴求是「美國優先」——烏克蘭要麼成為打壓政敵的工具(調查拜登),要麼變成資源提款機(礦產協議)。正如米爾斯海默所言:「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只有利益,沒有道義。」
這場持續多年的「特澤對決」,既是真人秀式的政治戲劇,更是霸權黃昏的警示錄。當山巔之城開始向盟友徵收「保護費」,當民主燈塔用礦產協議替代價值觀同盟,世界終於看清帝國黃昏的真相:所謂國際秩序,不過是寫在支票背面的臨時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