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86版西遊記最不符合原著,但這兩處改編直接封神了
隨着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已經被影視化了許多版本,電影電視劇都有,其中最被觀眾認可的就是楊潔導演的86版《西遊記》。
因為這部劇是82年開拍的,所以劇組工作人員更喜歡將它稱之為82版。
六小齡童主演的孫悟空是觀眾認可度最高的形象之一,本就長相英俊的他,再加上化妝師的鬼斧神工,一個真正的美猴王出現了。
不過卻有觀眾說這個孫悟空是被美化過的,真正符合原著的孫悟空形象,屬《西遊降魔篇》里的孫悟空了。
畢竟原著里有幾處描寫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着實不太美觀。
可是大家看着《西遊降魔篇》里的孫悟空,還是不由得沉默了,大家還是願意相信孫悟空該是六小齡童版的那樣。
除了孫悟空的形象,一些批判這個版本《西遊記》的觀眾,也給出了一個理由,說這個版本對於原著的改編也很大,只不過觀眾有童年濾鏡。
不過是否有童年濾鏡咱暫且不提,原著里有些地方的確不太適合呈現出來,再加上小說與影視的表達手法畢竟不同,所以綜合這兩點,影視劇版本的《西遊記》必須改編。
可改編也有好壞,有的改編成了笑話,有的卻直接封神。
如今《西遊記》再被拎出來,作品中許多人物再次陷入爭議,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唐僧,特別是他人妖不分、懦弱等缺點,多被詬病。
對此,有網友總結:在網絡興起的現在,唐僧迎來了他的八十二難——網暴。
大家說他應該被叫做「師傅」,只有「菩提祖師」才值得悟空稱一聲「師父」,那種猶如再生父母的關愛,才是「亦師亦父」。
但看完86版《西遊記》兩處改編,大家或許對於這一結論有新的看法。
第一處是唐僧給孫悟空縫製虎皮裙,這裡是師徒二人剛剛會合,還處於互相認識的階段,比如唐僧會因為有孫悟空這樣法術高超的徒弟而驕傲自豪。
大家可以看到,他們都在走近彼此,但不露痕迹的禮貌又顯示着疏離。
兩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縫製虎皮裙,孫悟空到這裡大約活了1000歲左右,但天生石猴的他其實六親緣淺,讓他感受到「愛」的時刻並不多。
花果山的猴子對他的愛中,尊敬更多;即便是菩提祖師,也鮮少會出現親手縫衣服這樣溫情的凡人時刻。
別人都是關心他是否威風,只有唐僧把他當作一個「人」,甚至一個孩子來看,看到天氣轉涼、他又衣衫單薄,主動給他做了一個虎皮裙。
看到唐僧燈下給孫悟空縫製虎皮裙的時候,所有人都相信,此時的他是真的關愛且心疼這個頑皮的徒弟的。
當然,這個片段就是楊潔導演改編的,原著也有縫製虎皮裙的橋段,卻是孫悟空自己動手的,兩者比較之後,明顯唐僧動手更溫情一些。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片段,之後唐僧與孫悟空之間發生的所有糾葛,大家都可以理解成「愛之深責之切」,不過做事方式不同、對事的態度不同而產生的分歧。
第二處是孫悟空推倒人蔘果樹,他四處求助無門,絕望之下回到了雲台方寸山,卻發現這裡早已人去樓空的一幕。
無論何時,這裡都是他內心的一片凈土,看到物是人非的一幕,他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縮在角落裡,嘴裏只有師父留給他的那些話,不由得感嘆:師父果然不再見我。
所有人聽到菩提祖師的聲音傳過來的時候,都不禁淚目了,而孫悟空那個脫口而出的「師父」,是他對於曾經那段時光留戀的最好證明。
最後,菩提祖師還是給他指了救活人蔘果樹的方法,就像許多父母一樣,嘴上對孩子說著狠心的話,看到孩子因為做錯事哭訴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心軟幫忙。
也正是因為菩提祖師的這一次出現,他不僅是孫悟空永遠的「師父」,也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當然,這個鏡頭也是楊傑導演改的,原著中孫悟空是找到了東華帝君,才知道觀世音菩薩可以救活人蔘果樹。
至於菩提祖師,當孫悟空從雲台方寸山離開的那一刻,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好像世界上從沒來過這個人。
不過話說回來,究竟是那個擔心神仙孫悟空會冷,主動替他做虎皮裙的唐僧更愛孫悟空?
還是那個曾經疾言厲色將孫悟空趕走,發誓不再見他,看到他求助無門又心軟幫忙的菩提祖師更愛孫悟空呢?
這兩個鏡頭對比,好像無法分出誰的分量更重。
所以,你可以說楊潔版本的《西遊記》被過分美化了,也可以說它跟原著不相符,但是這兩處改編絕對是神來之筆。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愛,那個天不怕地不怕、不服管教的孫悟空,才願意被「規訓」,學着用大家都舒服的方式(大人的方式)來做事。
或許這樣看來,孫悟空的「成熟長大」,也不全然是悲劇。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