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順風順水、鋒芒畢露的職場新人,都會經歷汪小姐的挫折

電視劇《繁花》有很多人情世故,都是老派人留下的,父母那輩人看了也會同頻共振

汪小姐從27號被貶落凡間,成為了倉庫里的小汪,這段挫折是很多職場新人都要經歷的。

前面過於順風順水,自己沒有危機意識,鋒芒畢露,容易招小人。

小人嘛,都是躲在陰暗處,最擅長偽裝的,尤其是那種看着無公害不起眼的,狠毒起來是無色無味的。

汪小姐前面就是風頭過盛。

她只能靠跌倒來止損,好在汪小姐旁邊有一幫貴人相助。

先看看27號汪小姐的基本盤。

她父親是老外貿,他退休,女兒正好接班。最後和組織部談話,汪小姐對自己的正統外貿人血統是深信不疑的。

這和對着金科長一口一個「師父」喊着,都屬於同一類優越感。

她這份優越感不是故意為之,是骨子裡的傲氣,是客觀中立的,只是使用不當,容易樹大招風。

包括她拿到的那對致命耳環,不經意的顯擺,慢慢引火上身。

汪小姐這對耳環也摻雜了兒女情長,正好被梅萍看穿底牌,看出她對寶總有情,也就有了後面的落井下石。嚴謹一點說,任何落井下石,首先都是要抓你的漏洞。

職場要懂得收斂。基本上都是吃過這個虧,才知道收斂的好處。

90年代上班嘛,關係很重要的,沾親帶故的都有,有些人會大喇叭一樣地炫耀賣弄,有些人就會藏起來。放在現在這個自由競爭的年代,關係戶帶着一些負面標籤,更要懂得韜光養晦。

汪小姐倒不是故意去炫耀,她大大咧咧慣了,沒有防備心。

她個性爽朗,招人喜歡,很適合做對外窗口,人機靈點麻利點,妥妥的銷售潛力股。

她能力是有的,上外畢業,外語功底以及溝通能力是敲門磚,她業務能力經得起考驗,每個基礎崗都論過一遍。

金科長有意要培養她做接班人的。

汪小姐早年在開水房貼郵票,後面爺叔幫她復盤:金科長是要培養你的穩呀。

金科長喜歡在辦公室集郵,還交代下屬去做,這大概率是公事範疇。外貿局科長,要有國際視野、思維以及審美,集郵可以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每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都可能在郵票上體現。

90年代集郵小夥伴們都知道,那時候都喜歡把信封上的蓋戳郵票撕下來,這裏面也有訣竅的,汪小姐就是執行這道流程。溫度、濕度、力度,都是考驗她的執行細節以及耐心。加上寶總一旁傳授的執行技巧,以及郵票小常識,這些汪小姐都可以活學活用,放在金科長那裡拿表揚的。

不要忽略新人時期做的各種雜碎事情,這裏面可能包含了領導對你的壓力測試和期許。當然,有的雜碎事是為了打壓你,心眼小的領導不想讓你有發揮空間,阻斷你的功高蓋主,讓你在碌碌無為的瑣碎事里自亂陣腳、自暴自棄,斷送前程。不過天底下的瑣碎雜事,從正向來看,都能鍛煉心智,比如培養耐心、細心、靜心以及抗壓力。能跳出繁雜本身來看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能從這些低到塵埃的瑣碎中,找到機會。

汪小姐的沒心沒肺,也便於被領導調教。

金科長是很好的領導,寬嚴並濟,她和汪明珠是兩種性格,但懂得保護下屬的個性,懂得抓大放小,原則底線拎得清,其他的可以慢慢調教。個性只要是能轉化為業績和生產力,都值得被鼓勵。

金科長說話滴水不漏,做事果決,她可以把自己的叔叔舉報送進牢房。

爺叔作為她叔叔,當年被這位狠侄女舉報,進了提籃橋,他早就釋懷了。金科長當年也是給爺叔跌倒型止損,吃點苦頭,重頭再來,依然是好漢一枚。

如今,汪小姐也是走的這一遭。

金科長還有幾年就退休了,她不能晚節不保。汪明珠當著組織部的人,都能叫金科長「師傅」,金科長懂得避嫌,公事公辦就是最好避嫌。當然,她還是會適時地暗中幫一把汪明珠。

說起來呢,汪小姐作為外貿金牌業務員和寶總關係好呢,確實是雙刃劍。

寶總順風順水的時候,汪小姐也是跟着沾光,走到哪裡都是眾星捧月。可這些生意人,都是看着寶總面子,才順帶給汪小姐面子的。有時候光環太足,確實容易沖昏頭腦。

前面寶總送她耳環這個事件,確實汪小姐沒有第一時間向領導彙報,是有違規實錘的。只要流程有問題,就會被有心之人抓住機會。

其他客戶也會給汪小姐送禮物。還好在汪小姐做科長前水逆了,這要是真的做了科長,還扯上這種糾紛,就更難處理。

躲在陰暗面的梅萍終於抓到機會的,她處心積慮很久了。她很擅長偽裝,心眼也確實很小。她確實是最開始和范總搭上業務的,最後項目還是給了汪小姐,誰讓汪小姐吃得開呢。

這也是人家汪明珠的另一個優勢,即便沒有寶總這個大項目,汪明珠總能廣結善緣。

別忘了,寶總當時來27號的時候,在外貿圈是名不見經傳的,他當時碰壁無數。汪明珠不是勢利眼,是個實誠人,也容易熱絡起來。

這種相識於微時的情誼,彌足珍貴,只要客戶日後發達了,你會有回報的。

沒有寶總,有其他客戶,她一樣可以打開上升期。這就是汪明珠的潛在優勢,這麼多業務員,為何就汪小姐這麼有善緣呢?首先,她待人真誠,熱情主動,那麼機會就會先到先得。

汪小姐所到之處,都有掌聲與鮮花,說明她個人形象深入人心,做事靠譜,這就是金字招牌,人格魅力也是職場的軟實力。

只是她還是太年輕,沒有經過風吹雨打,看不透人心。上班嘛,大家都是有利益衝突的,在辦公室交心交朋友是不能輕易幻想的,是要留個心眼的。公事之外的事情,不好什麼都在辦公室里說。

而梅萍呢,她的小心眼註定她的路走不遠。她看不得別人好,更不會去分析為什麼別人這麼好。

梅萍其實完全不用把事情做這麼絕,她哪怕和汪小姐做塑料姐妹花,保持住自己底線,不去落井下石,跟着汪小姐走,學着她為人處世那一套,慢慢積累自己資源,也夠了。

梅萍上限不高,她對自己的定位和評估不清楚。自己看自己嘛,永遠都是滿分視角,盲目自信也是一種愚蠢,當然也聽不出爺叔的這番指教。

爺叔說的「主人翁」是一種責任擔當,梅萍理解為「趾高氣昂、目中無人」。

汪小姐被發配到倉庫,梅萍麻雀變鳳凰,其他人當然看得懂這是怎麼回事。

一看到久違的魏總,人家一針見血:汪明珠肯定是被小人暗算的。

范總都直接規勸她,做事不用這麼絕的。

梅萍的自作聰明,只能自戕。她沒有汪明珠的好人緣,光靠自己唱獨角戲,沒有觀眾緣,人格魅力需要善緣來成全。

她根基不深,沒有後台,這種落井下石的事情,只會讓人避之不及,她這是一步蠢棋。

她在職場的口碑算是毀了,爺叔這種老法師當然懂得規避風險,保持表面上的客套,客套中再下個套,也算是默默幫汪明珠。

汪小姐去了倉庫,灰頭土臉的小汪這次算是下基層了。

也好,這次水逆呢,有助於她重塑自我,看得清人性,以後也懂得主動規避風險。

在倉庫里,汪小姐也會來事兒,腳踏實地一個人可以把虎勁發揮出來,靠着能力和人格魅力再下一城。

黃河路生意場也有同樣的案例,前面李李的「至真園」也是風頭正盛,沒有給其他同行任何機會,所以群起而攻之。後面李李也是懂了:黃河路整體興旺,我至真園才能穩坐頭牌。

職場也是如此,說到底,上班都是靠協作精神的,給人留後路,也是給自己後路,彼此都有餘地,才能細水長流。風頭都在你這裡,紅利都被你吃光了,當然不利於長治久安。

受點挫折蠻好,早受挫早成熟,汪小姐就是一直太順風順水了,社會鞭打最有含金量。

居安思危,每個年齡段都需要有,不僅僅是職場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