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7歲李雪琴現狀,才明白「天才並非天生,而是努力的結果」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擊一下「關注」,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編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丨上官顧玖

編輯丨上官顧玖

前言

「WYF你好,我是李雪琴。」

2019年,李雪琴吳姓男星夢幻互動,逐漸爆紅於網絡,之後她便開始頻繁上節目,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女生,一躍成為日進斗金的「大網紅」。

就在人們對她的實力產生質疑的時候,卻發現李雪琴竟然是從北京大學畢業,而這一切都是他努力得來的結果。

因此不少網友看到李雪琴27歲時的現狀後,紛紛直呼:「原來我們小看她了!」

救贖之路

李雪琴,一個出身普通的女孩,卻自稱是"北大廢物"。她活潑開朗,卻也經歷過抑鬱的困擾。

起初,李雪琴只是和朋友在網上拍拍視頻娛樂。沒想到,一條視頻意外走紅,她一夜成名。那時,李雪琴和吳某凡在視頻中互相喊話,引髮網友熱議,這也讓大家開始認識了這個活潑女生。

但剛開始,網上對李雪琴的評價非常一般。後來公眾得知她是北大畢業,才引發兩極化反應。

有人誇她聰明能幹,有人說她給北大丟臉。面對輿論壓力,李雪琴坦然自稱北大廢物」,這似乎是她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來應對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否定

李雪琴明白,成功不能建立在低迷狀態的基礎上。於是她開始學會關愛自己,謹慎選擇項目,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在親人與朋友的陪伴下,她漸漸走出了陰霾。

為了生活,李雪琴選擇離開北京,回到老家瀋陽創業。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雪琴參加了脫口秀比賽。時間緊迫,她只來得及翻閱兩頁教程就上場了。

沒想到,憑藉其出色的口才,李雪琴成功打入前五強。她的表現獲得了評委的認可與觀眾的喜愛。在比賽中,李雪琴認識了搭檔王建國。兩人合作天衣無縫,被粉絲戲稱為「雪國CP」。

回到家鄉後,李雪琴將工作室升級成MCN機構,簽下多位網紅。她與一個網名「老四」的網紅合作最為頻繁,老四的粉絲群體也是最大的。在老四的帶動下,李雪琴的事業蒸蒸日上。

多年來,李雪琴從一個小女孩成長為喜劇演員與主持人。她先後奪得多個獎項,走上頒獎台。

2022年,她憑藉喜劇小品《今天有演出嗎》登上東方衛視春晚舞台,一時間成為關注的焦點。

李雪琴成功融合知識與幽默,這也是她的獨特魅力所在。她的母親賈女士經常開玩笑,說李雪琴參加二人轉綜藝可能更容易找到對象。每當李雪琴遭遇失戀,她們母女倆就會一起出去尋歡作樂,喝酒排解心中的不快。

李雪琴的人生軌跡充滿起伏,她經歷過低谷,也見過風景。時而自卑,時而天真。她像一道光,在陰霾中閃爍,終於穿雲破霧,重現生命的色彩。

成長經歷

李雪琴1995年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工人家庭,父母對她期望很高,給她取名「李第一」,希望她成為別人家口中的「好孩子」。然而,李雪琴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

所以,李雪琴從小成績就十分優異,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她是個天之驕女。但是,在李雪琴上初中的時候,原本感情很好的父母卻因為種種原因鬧離婚,這給還處在叛逆期的李雪琴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內向的她不善傾訴,只能把痛苦藏在心裏。

父母的離婚對李雪琴影響很大,原本陽光開朗的她變得抑鬱孤僻,不想去上學,成績也出現急劇下滑。為了讓女兒走出陰影,母親開始嚴格管教她的生活,但這只是雪上加霜,母女之間也產生了隔閡。

李雪琴為了不讓成績下滑,影響別人對她的看法,她只能努力保持着班級第一的成績。

後來,李雪琴考上了北京大學新聞傳媒專業,才真正走出了那段艱辛的成長曆程。在大學裏,李雪琴磨練出了講故事的天賦,這為她後來在脫口秀舞台大放異彩埋下了種子。李雪琴的成長曆程充滿了坎坷,但她沒有放棄,用努力和實力證明了自己。

北大「廢物」

李雪琴小的時候有點胖,同學經常取笑她「小胖墩」。母親看到女兒在學校總是孤零零一個人,心裏很不是滋味。但母親還是經常對李雪琴說:「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現在雖然大家不理解你,以後你一定會有好的出路的。」

母親的鼓勵給了李雪琴很大的動力,使她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以成績來證明自己。

高考後,李雪琴如願以償地考入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新聞傳媒專業。來到北大,她放下了許多負擔,開始享受大學生活。交到幾個要好的閨蜜,成績也維持在年級前列。

在大學裏,李雪琴逐漸走出了中學時代的陰影,開始找回自信。然而好景不長,大二時李雪琴在社團活動上認識了一個男生,兩人迅速談起了戀愛。

這是李雪琴的第一個男朋友,她對這段感情寄予了很大期望。沒過多久,李雪琴就發現對方在外面有了別的女朋友,這給她造成了巨大創傷。

更令她難堪的是,男友還時常拿着她的校園卡,請那個女生吃飯、看電影。李雪琴受到了很大的羞辱,一時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並且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論文、實習、出國和考試等種種壓力集中爆發,李雪琴終於崩潰,陷入前所未有的抑鬱狀態。

她整天愁眉不展,飲食不規律,情緒起伏很大,開始出現了輕生的念頭。曾經的優等生變得自暴自棄,成績一落千丈。

絕望之下,李雪琴選擇向學校心理諮詢室求助。沒想到老師不顧醫患保密協議,將她的情況告知了家長和學校。李雪琴母親受到很大打擊,一度自責是否把女兒趕鴨子上架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李雪琴好轉出院。畢業後她前往紐約學習教育學專業,一年後發現這條路進入了循環圈,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有用。李雪琴想了很久,最終決定回國,她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這才有了大家現在認識到的李雪琴……

結語

李雪琴通過堅持不懈終於獲得了成功。但是,我們在讚揚努力的同時,也應該反思:成功是否就是人生的全部?

李雪琴為了夢想犧牲了許多,她的選擇值得我們思考。何況,即使她取得了輝煌,也未必獲得了幸福。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選擇。

成功永遠不應成為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每個人的人生都獨一無二,李雪琴的故事只是激勵我們勇於追求夢想,但夢想的內容,還需要每個人自己心中有數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