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冠軍彭丹:從爭議女星到「研究院院長」,她的逆襲堪稱教科書

麻煩看官老爺們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聽雨說

編輯|聽雨說

彭丹是個「奇女子」。

14歲公派留美,並拿下全額獎學金;

18歲獲得「美國選美大賽」的冠軍。

回國後踏足演藝圈,成為了演「風月片」的新人演員。

彭丹幾乎走上了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另一條路」。

然而,彭丹卻不知何時成功轉型,走上了人人艷羨的「人生巔峰」。

彭丹從「風月片演員」蛻變成「研究院院長」,她的人生堪稱「教科書式」逆襲!

從選美冠軍到艷星

14歲時,彭丹公派赴美留學。

她憑藉卓越的成績和舞蹈天賦,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並成為了首位得到此殊榮的留學生。

在校外,彭丹還參加了一些當地的選美比賽。

她姣好的面容和傲人的身材讓她輕鬆奪得幾項冠軍,一時間名聲大噪。

隨着名聲越來越響,一封邀請信打破了她的平靜生活。

那是美國的一本著名雜誌,他們出重金請彭丹拍攝一組「大尺度」照片。

彭丹毅然拒絕,她更是直言「脫也不是脫給你們看」。

大學畢業後,彭丹滿懷理想抱負來到香港發展演藝事業。

起初,由於演技生澀,彭丹碰壁頻頻,只能出演一些「風月」角色。

在那個年代的香港娛樂圈,風月片頗為盛行。

為了生存,彭丹也只能暫時從藝。

彭丹多次擔任電影女主角,飾演柔美動人的角色。

藉助曼妙身材和大膽表演,彭丹主演的香港古裝「風月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

起初,彭丹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是介意。

但面對大環境,她也只能暫時妥協。

但她不氣餒,仍然挺直腰桿,一步步積累經驗。

漸漸地,在一些導演的啟發下,彭丹的演技也有所進步。

但是,要完全擺脫外界的既定的「脫星」印象並不容易。

然而,隨着香港電影環境的變遷,這條路也越來越走不通。

彭丹漸感香港影視市場對女演員的苛刻。

於是,在事業即將翻船之際,彭丹果斷選擇轉型,她決定把工作重心轉向內地市場。

靠演技翻身

來到內地後,彭丹選擇了當時的主旋律和愛國題材。

2000年,她首次主演了一部反映中國貨車司機生活的電影。

為了全面準備這個角色,彭丹特意去拜訪了多名貨車司機,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內心世界。

在拍攝中,她不惜忍受寒冷和顛簸,只求還原角色的真實面貌。

這部她首次在內地主演的電影,為其贏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這一轉變,也提升了彭丹在內地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之後,彭丹又主演了一部軍事題材的歷史劇《黃埔軍人》。

為了拍好這部劇,彭丹特意閱讀大量有關我國軍校歷史的資料。

不僅如此,還親自前往黃埔軍校遺址,感受先烈們當年的點點滴滴。

劇組在荒郊野外取景時,環境極為艱苦。

但彭丹從不搞特殊化,與普通演員一樣吃住在簡陋帳篷里。

該劇不僅成為中國電視劇首次進入好萊塢並獲獎,更讓彭丹在內地影視圈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在2013年之後,彭丹繼續主演了《可愛的中國》《張思德》等多部融入中國元素的影視作品。

她為每個角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為揣摩張思德這個歷史人物,彭丹還專門訪問了張思德的後人,近距離了解這位偉大女性的生平事迹。

在拍攝一部反映中國最後一支騎兵連的劇集時,劇組處於嚴寒環境中。

一次,彭丹不慎從馬上跌落,受了非常重的傷。

但為了完成角色,她咬牙堅持,沒有退出拍攝。

正是彭丹對每一個角色的傾心打造和對每一部作品的傾力投入,贏得了內地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從影多年,彭丹早已成為娛樂圈中家喻戶曉的明星。

從一個香港「艷星」成功轉型為內地影壇的實力派演員,彭丹做到了!

在演藝圈兜兜轉轉數年,她並未止步於演藝事業,而是不斷拓展視野,走上了從政和公益之路。

為人民謀福祉

彭丹常常參與各類公益活動。

她曾為中國紅十字會擔任愛心大使,積極投身救災救難工作。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她第一個響應號召,親自前往災區慰問。

當時災區遍地狼藉,傷痛滿目。

但是彭丹沒有被眼前的景象打倒,而是挺直了脊梁骨,用她溫暖真誠的情懷撫慰受難群眾。

彭丹認為,一個演員,一個公眾人物,應該將影響力和精力更多地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這種奉獻精神,激勵了無數同行學起了關注社會。

為幫助更多困難群體,她還創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會,長期資助貧困山區的孤兒和殘疾兒童。

她的基金會運作規範透明,受助對象都有明確記錄,這也避免了資金流失和被挪用。

她還親自帶隊到偏遠山區尋訪,發現貧困兒童上學的路途遙遠艱難,隨後便捐資在山村辦校,解決了入學難題。

如今,這所希望小學已擁有兩百多名學生,山區兒童都能就近入學,圓了讀書夢。

之後,彭丹又當選了政協委員,正式步入政界。

這對於一位曾經的風月片演員來說是一個勇敢的決定。

然而新環境對她而言並不陌生,她很快便融入政協工作,履行好每一項職責。

在政協會議上,她用心聆聽其他委員的意見。

也多次就發展文化產業、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等議題提出建議,深受各界好評。

她提出,要發掘更多優秀非遺文化。

通過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包裝傳播,使之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她也建議拓寬外語教育,加強翻譯隊伍建設,讓中外文化交流不再有語言障礙。

這些建議,為促進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無論是娛樂圈明星,還是政協委員,彭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彭丹當選政協委員後的數年,她也一直繼續着自己的政治道路......

成為「研究院院長」

之後,彭丹又被聘為「國際經濟戰略研究院院長」。

彭丹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戰略地位,並致力於推動中外經貿合作。

在任內,她積極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研究。

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對我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在她的倡議下,研究院還舉辦了多場高端國際論壇,匯聚各國政要和知名專家,共商合作大計。

這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了深度的支持。

為證明自己不是花瓶,今年彭丹以院長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在論壇上,她代表研究院發表演講。

就「一帶一路」倡議等話題,與多位領袖進行深入交流。

她的言談舉止達到了專業政治人士水準,分析見解更是讓媒體刮目相看。

博鰲亞洲論壇後,彭丹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局勢和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刻剖析,完全沒有了往日「艷星」的影子。

從艷星到經濟專家,彭丹的變化確實大。

曾幾何時,無人敢想像一個以演風月片起家的女星,會有如此過硬的政治頭腦和視野。

但只要她真正具備能力,能為國家服務,擔任這樣的職務並無不可。

一個人的過去不代表未來,只要肯脫胎換骨,付出努力,都還來得及轉命運軌跡,開創嶄新人生。

用人不問出處,英雄不問來歷。

一個人的過去,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相信她的經歷將激勵着無數人不斷進取,值得每個人學習和發揚。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