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銀幕之外的另一道風景——《我和上影演員劇團》再現劇團七十年光輝歷程

上海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電影為中國電影的初創和發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中國現存所有的演員劇團中,上影演員劇團可謂屈指可數保存完整劇團建制的電影演員劇團,並依然活躍在中國電影的廣闊舞台上屹立不倒。

1953年,上影演員劇團在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誕生。七十載櫛風沐雨,她見證了新中國電影史壯麗的篇章;七十載春華秋實,她創造了幾代觀眾難忘的集體記憶,成為上海文藝之路的燈塔。

在上影演員劇團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上影演員劇團採訪了牛犇向梅梁波羅陳冲王景春陳龍唐嫣等五十餘位劇團成員,以及與劇團關係密切的老、中、青輩演員和電影事業家,並將採訪內容整理成書。近日,學林出版社推出了上影演員劇團編的《我和上影演員劇團》,圖文並茂再現劇團的光輝歷程。

《我和上影演員劇團》

學林出版社出版

後 記

我們懷着對電影的真誠,對一代又一代上影演員劇團藝術家的敬意,力圖將紀念上影演員劇團成立70周年的訪談文集《我和上影演員劇團》編撰工作做得更好,為那麼多年來關注、熱愛上海電影的廣大觀眾奉獻銀幕之外的另一道風景,也為致力於研究電影史和從事表演藝術的同行、專家提供些許參考。

70年前,懷着對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無限嚮往,許多前輩藝術家選擇了上影,上影也選擇了他們。這麼多年過去了,相信他們依然沒有忘記觀眾,觀眾更不會忘記他們!為此,收入已故前輩生前留下的文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感謝這些前輩的家屬、後人為本次《我和上影演員劇團》的編撰提供支持和幫助。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浩繁,再加上時間緊迫,還有許多前輩的資料求之未得,在此希望得到他們及家屬後人的諒解。

《我和上影演員劇團》拍攝錄製歷時一年半,那些參與訪談的劇團演員、領導和劇團的老朋友,為了其口述在整理成文章後能夠更加真實、嚴謹、生動,更是仔細斟酌反覆推敲。有些前輩再次動情闡述,試圖更好體現出上影演員劇團的精神,也有前輩不顧80多歲高齡冒着酷暑多次到武康路劇團,只為讓文章能與之前的訪談相比更有新意,讓讀者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還有好幾位前輩,他們都已年至耄耋,我們在他們寄回的文稿上發現,他們都以手寫的方式逐字修訂批改;更有前輩另起爐灶,寄來了滿滿7頁的手寫稿……劇團的晚輩,平時都在各個劇組忙碌,為了拍攝訪談特地趕來,拍完之後又趕飛機返回,在確認稿件時也完全配合,毫無怨言。還有幾位,遠在大洋彼岸的異國他鄉探親,為了與我們聯繫,算好時差語音溝通。他們的認真、虔誠,讓我們的訪談更加精彩。

當然,掛一漏萬,在上影演員劇團的輝煌星河裡,還有許多人的名字沒有出現在此次《我和上影演員劇團》文集中,但相信,他們塑造的形象和做出的貢獻,同樣被觀眾和同仁銘記。我們也希望在劇團今後的活動、文獻、圖冊中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真是「事非經過不知難」,所幸在文集編撰的過程中得到上影集團的重視,董事長王健兒、總裁王雋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幫助與協調;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給予大力支持;學林出版社付出了大量心血,不斷豐富完善文集的最終呈現;劇團前輩牛犇老師特地為書名題字;夏菁、劉磊、羅俊、劉威、賀根啟爾、孫振華為《我和上影演員劇團》訪談順利拍攝提供幫助;朱木喬將每一位講述者內容整理成文字;還有每一位參與拍攝錄製和後期製作的上影演員劇團工作人員,這本書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晶。

在此謹致以最衷心的感謝!也希望所有的疏漏和不足能得到寬宥。(上影演員劇團)

編輯:蔣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