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華蘭為何能高嫁伯爵府袁家?小通判盛老爹是懂「撿漏」的!

知否》中盛華蘭出嫁時,她僅僅是一個六品通判的嫡長女,可她能高嫁,我覺得要從她爹盛紘的「智慧」說起。

盛紘為他的六個子女選擇「對象」時,基本大方向都沒有錯,總的來說,都是走了「撿漏」的捷徑。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盛紘雖然不是一個好丈夫,但他絕對是一個好爹,他為了幾個子女的擇偶問題,費盡了心思。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盛紘為他的其他子女擇偶,做出過哪些努力,我只能說,盛老爹是懂「撿漏」的。

首先是長柏,長柏的媳婦海氏,人家絕對是高門之女,長柏雖然自己高中科舉,但是從家世的視角,他能娶到高門海家的女兒,主要是撿了一個「海家女兒四十歲無所出,夫婿才能納妾」的漏。

當然,盛長柏作為盛家的嫡長子,一心花在做學問上,他對那些鶯鶯燕燕、花花草草也不感興趣。

所以後來,海氏進了門,也就只留了一個叫羊毫的做長柏的通房,對外做做樣子,偶爾伺候長柏一回,事後還每每灌紅花

而長柏娶了海氏,相當於娶了一個「高知媳婦」,海家對長柏後來的「事業」,也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海家對於海氏為長柏生下的所有孩子,即盛長柏的「全部子女」這個事實,也是很滿意的。

接着是長楓,長楓是盛家寵妾林噙霜的兒子,他是盛家的庶長子,年輕時候他的學問不太行,拈花惹草卻挺行,和房裡的丫鬟們也打得火熱。

盛紘後來為長楓安排的那門親事,娶的是柳家的女兒,柳氏因為容貌不是特別過關,議親的時候,長楓不樂意。

可是柳家的家風非常的清白,世代出讀書人,家世也一點都不比海家差,要不是因為柳家女兒陷入了退婚風波,長楓也撿不上這個「漏」。

而長楓自從娶了柳氏之後,從前的壞習性都逐一改掉了,他在學業上也知道努力了,特別是柳氏為他生了個女兒,長楓真的是「有女萬事足」。

後來,幾個孩子里功課最不怎麼樣的長楓,也考取了功名,所謂「娶妻娶賢」,盛老爹的這一謀劃,又「賺」了。

到了女兒這裡,林噙霜的女兒墨蘭,本來盛老爹特地為她安排了文炎敬,此人家境雖然清貧,可他是個上進的寒門舉子,也是極好的。

可惜墨蘭自己不接受,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嫁一個出身不高、世代務農的。

她非要去嫁永昌伯爵府的嫡幼子梁晗,在母親林噙霜的慫恿下,靠着「好大一張床」,最後 「成功」嫁了進去,最終的婚姻卻弄得一地雞毛。

而文炎敬陰差陽錯地娶了盛如蘭,如蘭是王大娘子的嫡幼女,她大大咧咧的個性,做大戶人家的當家主母,其實是不太行的,婚後反而被文炎敬寵得,後半生非常幸福。

那麼,為什麼第一個擇偶的華蘭,能被老爹安排「高嫁」到忠勤伯爵府呢?其實是同樣的道理,她走的也是「撿漏」路線。

華蘭是盛老爹和王大娘子的第一個孩子,是盛家的嫡長女,她出嫁的嫁妝必定豐厚。

再說了,華蘭作為盛家第一個議親的孩子,其實家族裡也要有一種「一炮打響」的氣勢,大姐姐高嫁了,後面的弟弟妹妹才能娶得好、嫁得好。

華蘭在整個盛家是很有「大長姐」的風範的,她小時候是被身為勇毅侯獨女的祖母養過的,用祖母的話說「照我說,你這孩子性格又堅韌、會盤算」——反過來看,忠勤伯爵府能娶到華蘭做正房大娘子,也是他們的福氣。

另外,當時忠勤伯爵府的「經濟狀況」,其實已經不太好了,來迎親的那一天,袁家雖然送了聘雁,又悄咪咪地想靠年少時的顧廷燁用投壺贏回去,足以見得這戶人家,只是看起來「家大業大」。(本文原創作者葉瀾依free,目前只在頭條百家同步更文,其他平台均為抄襲,抄襲無恥)

華蘭婚後,也面臨過這樣的時刻,她偷偷用自己的嫁妝補貼夫家,被她的母親王大娘子發現了,對此覺得很氣憤。

《知否》中靠着老婆娘家的嫁妝,補貼夫家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比如明蘭的堂姐,常年補貼着那個「有辱斯文」的孫秀才,還有顧廷燁的母親白氏,也曾用自己的嫁妝,養活了整個顧老侯爺家。

古人婚配,其實是最講究門當戶對的,每一段我們看起來「不般配」的婚姻,事實上,雙方父母都是在心裏博弈過的。

劇中唯一一段勢均力敵、算是「自由戀愛」的愛情:顧廷燁和盛明蘭,他們兩邊的嫁妝比起來,其實也都是很登對的。

所以,華蘭為何能「高嫁」忠勤伯爵府?長柏為何能娶到海氏?長楓又為何能娶到柳氏?如蘭為何要「下嫁」給文炎敬……

基本上這些都是盛老爹的「好盤算」,但對方家裡也都是「好盤算」過的:盛家雖為六品官,卻也兢兢業業,穩中有升,與盛家結親,也算是「彼此撿漏」的大美事一樁。

大家覺得,盛老爹為子女們安排的婚姻中,華蘭這樁是最「智慧」的嗎?還是其他子女們的更有「謀劃」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剖析影視作品,解讀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討愛,人間清醒的「葉瀾依free」,本人不是演員熱依扎,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