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仰樂隊網易雲頭像,取自影片《哪吒鬧海》
搖滾傳奇哪吒樂隊2005年成立,2007年解散,留給世人一張曠世專輯《他在時間門外》。
專輯中《鬧海》一曲是樂隊的代表作,他們的吉他手說過:
這首歌的歌詞是哭着寫出來的。
歌曲還對電影原聲進行了採樣,成為全曲精神圖騰般的點睛之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就是這樣一部給予中國搖滾樂無數養分的上古影片,《哪吒鬧海》。
或許你會以為,這是一個老套的神話故事,還是動畫的。
但剝皮去骨之後,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吃人的故事,一個鮮血淋漓的故事,一個在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社會中反抗父權的故事。
根本不是逗娃樂的動畫電影,而是發人深省的成人影片。
故事簡單到幾句話就能講完:
陳塘關總兵李靖生下哪吒,神仙太乙真人收其為徒。
哪吒七歲那年,天下大旱,甘露未降。
可巡海夜叉還要捉童男童女孝敬龍王,於是哪吒用乾坤圈將夜叉砸傷。
龍王的兒子敖丙聞訊前來捉拿哪吒,反被哪吒打死,由此闖下通天大禍。
龍王大怒,發動另外三條龍王一起水淹陳塘關,向李靖索要哪吒姓命。
哪吒要收拾四條妖龍,李靖卻極力阻攔,並收了哪吒的法寶,欲將哪吒刺死來謝罪。
為保陳塘百姓不被龍王繼續摧殘,哪吒最終悲憤自刎。
之後太乙真人使哪吒再生。哪吒殺掉龍王,大快人心。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雖有曲折,看上去是一個逆天改命,為民除害的歡樂結局。
可背後的寓意,三千字都不一定能講明白。
哪吒為何要被懷胎三年六個月才能生下?
因為從懷孕開始,就預示着他是一個人世間上的怪胎。
怪胎暴斃而亡實屬正常,這樣才不會危害整個社會的穩定運行。
為什麼他要將龍太子敖丙剝皮抽筋?
因為他不認得權勢,不清楚其利害關係,對「東海龍王三太子」沒有概念。
李靖是陳塘關總兵,哪吒明明是個官二代,但他居然對「龍太子」這個稱謂沒有概念。
看到童男童女被擄走,他只知道要保護弱者,於是殺敖丙,揍龍王。
闖下大禍之後師父太乙真人料定龍王狡猾,會跑去天庭惡人先告狀,於是給哪吒支招,讓他去南天門假扮門衛,攔住龍王。
哪成想,過於耿直的哪吒聽不得龍王信口開河,假扮天庭門衛不過兩句,就急忙跳出身來對峙。
龍王發現後更加惱羞成怒。
連這樣簡單的謊話都不會撒,註定功虧一簣,師父的錦囊妙計化為泡影。
因為哪吒的無邪,最終把父親李靖逼上電車難題,兩方只能活一個:
一邊是被四海龍王禍害,叫苦連天的百姓;一邊是不明世事,親生骨肉哪吒。
李靖朝哪吒舉起寶劍。
哪吒不忍,心一橫,咬住頭髮,拾起寶劍指向天空,對龍王吼道:
「老妖龍!你聽着!我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許你們禍害別人。」
隨即回頭向李靖告別: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哪吒橫刀自刎。
記得童年時我還單純,認定哪吒的死因無非是可惡可恨的東海龍王,狡詐、惡毒、罪不可赦。
長大後逐漸明白,哪吒的另外死因之一,恰恰是他的無邪,是我們接受教育時歌頌的傳統美德,善良、誠實、乾淨。
但你知道,無邪的人註定無法在人世間生存,這個社會你要是太乾淨,就是個格格不入的怪胎,必須被清理。
再後來發現,殺死哪吒的,不光是龍王,不光是哪吒自己,還有他的父親李靖。
龍王只是表面敵人,真正的敵人是哪吒的父親,李靖。
他是父權的象徵,你是我生的,我就可以支配你。
這句話放到如今的無數家庭,聽上去都是那樣熟悉。
哪吒自刎之前,別看他平日里嬉笑怒罵,但本質上還是任憑父親的支配。
他坐擁混天綾與乾坤圈,殺得了敖丙,打得敗龍王,卻被父親李靖要求上交兩樣法寶!
我一度以為是哪吒把李靖推上了電車難題,其實根本不是,是李靖把哪吒推向兩難,利用哪吒的無邪,讓他主動去死,好息事寧人!
正面,他不敢對抗龍王;
向上,他不願向天庭申訴;
作為陳塘父母官,他的做法是向龍王繼續進貢童男童女。
畢竟,再怎麼進貢童年童女,也不會輪到自己頭上,只要不再生下哪吒這樣的怪胎,日子還是滋潤着過。
但哪吒的選擇告訴我們,父權是可以反抗的。
後來哪吒復生,殺死龍王后回到陳塘關,卻只與百姓相聚,沒有與李靖團圓。
話外之音,你給我的血肉,我全部還給你,割骨還父,割肉還母,兩不相欠。
他直接挑戰了中國傳統「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孤獨的出走者。
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一刀兩斷,對於父權的反抗思想,在43年前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其反抗精神就算放到如今也是少有。
可惜的是,縱使蓮花復生,那並不是原來的哪吒。
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生出三頭六臂,顯然,哪吒已經不是人,而是成了神仙。
哪吒重生後哭着跑向師父,眼神中萬分委屈,而太乙真人對着重生的哪吒只微笑着說了一句:
「你長大了。」
一語雙關。
真人早已料定結局:
龍王狡猾,哪吒宅心仁厚,李靖膽小如鼠定會出賣哪吒,哪吒孝順,赴死是必然。
太乙真人知道一切,卻無法改變分毫。
他必須讓哪吒疼,讓哪吒恨,讓哪吒飽受人間疾苦,看透龍王,認清李靖。
自刎之後,哪吒的確死了,作為人的哪吒確確實實死了。
這是做孤膽英雄的代價,不破,不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沒錯。
但更能決定命運的,我想是社會結構。
為了打破僵化的社會結構,哪吒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現如今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我落淚的原因。
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一點影子。
理想主義少年的身上,被打磨之後殘存那麼一點骨氣,永遠不會被現實招安。
掙脫家庭,鬥倒暴君,哪吒才是真朋克。
聊完電影本身,再聊聊那個時代。
70年代~80年代,我們迎來改革開放,中國電影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期。
在這一段黃金時期,你能夠見證意大利人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走進故宮,拍攝《末代皇帝》。
居然還請來了日本人坂本龍一為影片作曲。
那是1987年。
同樣在1987年,電影《芙蓉鎮》上映,留下那一句如今看來毫不過時的台詞: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回到現在。
我發現豆瓣詞條上標註65分鐘的電影,如今在各大流媒體上觀看均缺少了一些片段。
部分畫面因為哪吒剛出生的時候沒穿衣服而消失在互聯網世界……
2019年,《哪吒鬧海》時隔40周年再次影視化。
但原本朋克無比的故事卻被改編得面目全非。
批判性早已不在,甚至電影特效比43年前還要五毛。
再聊迴音樂,聊回搖滾。
如今重看電影,我終於明白哪吒樂隊寫作《鬧海》時為何落淚。
搖滾的精神是反抗,是鬥爭,是獨立思考,是正直,是勇敢,是善良,是無邪。
而這些美好品質,通通凝聚在了哪吒身上。
沒有什麼比革命浪漫主義更適合形容哪吒的詞了。
中國搖滾40餘年,又何嘗不是像這樣孤膽英雄般的浪漫主義。
哪吒樂隊成員邵宸北在《我和哪吒的時光》里寫道:
「哪吒是不會消失的,永遠不會。」
雖然,每個成年人都是死去過一次的哪吒;
但,只要活着,哪怕是像牲口一樣活着,一切就還沒結束,一切就尚有機會。
深夜裡,《鬧海》的歌聲響起:
憂鬱的孩子們別怕,守護着你們是哪吒。
如今面對生活,我也修鍊出三頭六臂。
前路坎坷,但「死」過一次之後,還有什麼好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