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增影院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

今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國內電影市場票房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但影院數量仍保持增長態勢。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發佈的數據,上半年全國新開影院415家,主要的影視公司基本維持了既定的影院建設節奏。

從電影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上半年有這麼多新影院開業,是很讓人鼓舞的事情。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不時有影院退出市場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多的入局者,說明社會對電影行業前景總體上還是看好的。

由此也引出一個重要話題——這些新開的影院,如何儘快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在影院平均上座率普遍下滑的當下,如何讓新影院開得起、留得住、活得好,確實需要行業關注。

我們首先要對這些新開的影院有個大致了解,這樣才好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據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數據,從地域分佈來看,上半年新開的影院中,一線城市新增30家,二線城市新增67家,三線及以下新增318家。說明一二線城市影院數量趨於飽和,新增的影院主要位於三線及以下的中小城市。從省份來看,四川省新增影院最多,有42家;其次是浙江和廣東,兩個省上半年新增的影院都在30家以上;接下來是江蘇、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山東、重慶等,新增影院在20家以上。從所屬企業來看,中影股份新增影院45家,萬達新增影院28家,橫店新增影院23家。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為新增影院大致畫個像。它們多位於三線及以下的中小城市,其中不少是上市影視公司的直營店或加盟店。針對上述特點,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對這些新開影院更好地適應當前市場環境有所助益。

一是要有「久久為功」的理念,着力提升員工素質。當前要求一家新開的影院儘快收回投資是不現實的,因而要着眼長遠,加強影院管理,提升員工素質。員工素質是影院素質的最根本體現。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新開的影院往往看重硬實力的投入,對員工素質這一軟實力重視不夠,以至於市場形勢好的時候,影院生存得就好;市場形勢變化時,很多影院就撐不下去。現在到了要改變這種觀念的時候。具體要如何提升影院員工的素質,還要根據每個影院的具體情況而定。總之,目的就是要使影院員工做到同心同德、熱情高漲地投入影院工作,為影院培育更多忠實觀眾。

二是要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真正成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新開的影院往往不太了解當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與當地政府的各個部門也不是特別熟悉。國家電影局發佈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開篇就指出,電影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 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 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識。基層影院負責人可能很難快速、充分地領會文件精神,但要意識到,在配合地方政府工作方面,影院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還是挺多的,比如,重大節慶日舉行影評徵文,主題黨日組織黨員觀影等。這就需要影院負責人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讓當地政府意識到影院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創新影院服務,增加影院之外的收入。筆者十年前去過美國洛杉磯的一家影院,這家影院以提供特色餐飲出名,其票房收入佔總收入的30%,餐飲收入卻佔70%。近年來,我國影院收入越來越倚重票房,筆者暫時尚未發現哪家影院的票房收入佔比低於50%。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現有市場環境下,一些新開影院在紮實提升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在傳統的電影放映業務之外,積極拓展新業務,讓電影院成為當地文化產業首秀、首展、首發的舉辦地,構建以電影為核心的多元生態圈,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

「打法可以速成,但功夫不能。」期待今年新開的影院在活用打法的同時,潛下心來,用若干年時間練好內功,努力成為當地文化生活的新地標。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