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話劇《英雄兒女》:坑道入黨、生死協議,全新創作首度揭開面紗

距離10月6日首演僅剩兩周時間,話劇《英雄兒女》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衝刺打磨階段。從原著小說到同名電影,這部紅色經典之作如何在話劇舞台上再度唱響英雄讚歌?9月21日下午,記者走進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排練廳探班,聽幾位主創分享了他們的創排故事。

挖掘情感細節,

新增內容首度揭開面紗

「聽吧,戰鬥的號角發出警報,穿好軍裝拿起武器,共青團員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萬眾一心保衛國家……」隨着《共青團員之歌》響起,身着軍裝的文工團女兵進入坑道,打着快板慰問正在抗美援朝戰場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戰士。這是話劇《英雄兒女》里第六場的一幕,也是編劇喻榮軍為作品新增的一個重要橋段。

事實上,從《英雄兒女》立項起,劇組上下就在反覆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話劇舞台重述紅色經典?因為無論是原著小說《團圓》,還是同名電影《英雄兒女》都已經深入人心。

移步劇場,如何再次唱響英雄讚歌?幾個月前,主創團隊先後前往龍華烈士陵園、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念館等多地採風。「志願軍老戰士們講了許多歷史細節,非常動人。」這讓喻榮軍有了大膽創作的動力。

記者探班當天看到的排練片段中,從《共青團員之歌》到坑道入黨、再到簽生死協議,諸多細節都是喻榮軍在採風中收穫的靈感。還有新增的志願軍戰士「小四川」,也是喻榮軍在梳理歷史文獻時挖掘出的真實線索。

喻榮軍透露,與小說和電影相比,此次話劇版《英雄兒女》中有一半以上的內容都是全新創作。之所以敢如此大膽改編,「一是源自真實歷史帶來的創作底氣;其次,挖掘更多動人的情感細節也讓英雄主義更有依據,讓觀眾更能產生共鳴。」

兩個月集訓,

「劇痛」過後讓角色立體起來

編劇忙於案頭工作,劇組的演員們也早早進入「戰鬥」狀態,從軍訓到聲樂,從快板到朝鮮族長鼓舞,兩個月的集中培訓下來,飾演王成的青年演員劉炫銳與這位上海英雄逐漸融為一體。

「明年就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雖然那段歷史距離我們久遠,但情感是沒有時間跨度的。《英雄兒女》講述的既是歷史也是當下,因為沒有曾經的英雄就沒有我們這些兒女。」一次次的排練中,劉炫銳慢慢明白了劇團堅持「重述經典」的意義。

不過,儘管前期準備下足了功夫,但走進排練廳後,不少演員還是經歷了「劇痛」,飾演王文清的李超就是其中之一。從自身與角色的年齡差距,到電影里老藝術家田方的珠玉在前,如何在話劇舞台詮釋好王芳生父這個重要角色,擺在他面前的挑戰一個接着一個。「作為話劇演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身臨其境,讓觀眾從第一視角打破第三堵牆,在現場感受到有衝擊力的表演。」

而曾經領銜主演了上話多部大戲的演員劉鵬也透露,此次飾演王復標一角,排練第一天就被感動哭了。「經典的作品能夠被觀眾長久記住,一定是挖掘到了人性中讓人共情的主題,就像劇中王文清說的,有一種仗,我們這一代人打了,就是為了讓後面的幾代人都不必再打仗。」劉鵬坦言,在這樣的精神支撐和情感共鳴下,所有演員在排練廳像畫畫一樣,從台詞到眼神,一點點勾勒出人物,讓角色慢慢立體起來。

獻給英雄城市,

經典作品歷練青年演員

導演胡宗琪告訴記者,話劇《英雄兒女》的粗排已經結束,目前正在對人物刻畫進行精細打磨,同時配合燈光、音響等舞台技術進行合成,逐步進入創作後程的衝刺階段。

10月6日,該劇就將與觀眾見面,看着演員們幾個月來的蛻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惠慶十分欣慰。「這部劇匯聚了上話的中青代演員,把這樣一部大戲交給他們,一是基於作品本身考慮,他們的年齡更符合劇中角色;二是因為這樣的經典作品對青年演員來說是很好的歷練。」

這一點,在劇中扮演團長張振華的陳文波深有感觸。作為看着電影《英雄兒女》長大的一代,參與話劇版演出對他來說既是學習,也是向英雄和前輩的一種致敬。

「我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作品才是為時代創作、為人民發聲的好作品?《英雄兒女》給了上話很好的啟發和切入口。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們想用這部戲賡續並發揚這樣的傳統,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英雄力量和其對於城市歷史的感召。」張惠慶說。

(部分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