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距今40年。這一年間有很多熟悉的明星出生,比如小S、梁靜茹、孫燕姿、薛佳凝、李玉剛、秦海璐、還有日本歌手濱崎步以及跳水王后伏明霞。
1978年,更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堪稱是20世紀中國第三次歷史劇變發生的一年,也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之年。
毫無背景,勇闖娛樂圈
而對於一個人來說,這一年,很忙碌,很新鮮,沒有光芒,只有死扛。那是17歲的劉德華。
劉德華的祖輩是農民,為了能更好的生活,父親帶他們兄妹6人搬到了城市,經營小本生意。劉家兄妹6人,從小就幫着挑水洗碗。長大後的劉德華開玩笑說:我最討厭洗碗了。當然,他也感謝那時候的貧窮,
那時的經驗讓我受益無窮,使我學會獨立生活、照顧自己。
也因為搬到在城裡,劉德華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中學時期,還加入學校劇社。當時的老師是香港有名的戲劇老師杜國威,他看出了劉德華的潛質,不厭其煩的對劉德華進行戲劇方面的指導。此外還有編劇在內的幕後製作工作。
許多年後,劉德華還專門寫文感謝這位啟蒙老師:
「假如沒有你,或者我今天不會這麼熱愛演藝事業。
跑龍套,也要120%的用心和努力
時間到了1978年,劉德華剛結束了高二課程,和7個好友一起報名了明星訓練班,只有劉德華考上了。在訓練班,他沒有先天的家境優勢,初入娛樂圈時也沒有過硬的人脈,他所有的支撐只能是他自己。由於成績優秀,長相帥氣,所以很受監製喜歡,剛進訓練班就被帶到片場跑龍套。
很多角色根本臉都沒看到,這一跑,就三四年了。後期的作品好歹找到劉德華的臉蛋。
1981年《過客》黃日華當主角的戲中,劉德華拿到一個角色,扮演一位學生。
1981年李司棋,李琳琳等人主演的《無雙譜》里跟梁家輝客串山賊。
還有,和梁家輝一起客串只有一句對白的角色。但能和周潤發同台,估計當時的劉德華心裏樂開了花。
發哥賞識,抓緊機會
劉德華初入行的偶像就是大他6歲的周潤發。十七歲的歌裏面有一句歌詞就特意提到:
記得四哥,發哥都已見過面,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
四哥是謝霆鋒的爸爸謝賢,資歷非常老。而發哥則比劉德華早幾年入行,當時已經憑藉出演《上海灘》許文強一角大紅大紫。搭檔汪明荃、吳孟達、任達華個個都是大咖,是跑龍套的劉德華理想標杆。
周潤發和劉德華的相識也是非常有趣。在入行前,劉德華其實是一個理髮店的學徒,所以在片場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幫人理髮。有好幾次周潤發在片場看到一個小夥子總給人理髮,而且理髮工具從兜里拿出來的。這事引起了周潤發的好奇。
周潤發:「你是做什麼的?」
劉德華:「我是演員」
周潤發:「你是演員你怎麼幫別人理髮?」
劉德華:「正好我有功夫,大家頭髮長了我就給理一理。」
周潤發很是感動,於是記住了劉德華。
還有一次,劉德華在周潤發的電影里演他的保鏢,可周潤發1米8,劉德華矮他半個頭。
為了演得更像一些,劉德華在開拍前穿上了3寸厚的增高鞋,不小心崴了腳,發哥看到之後笑了,但看到他的努力。當劉德華向周潤發去取經,都會提點一二。
劉德華的龍套越跑越靠前,受到的打擊也越來越多。曾有一次有幸和黃秋生合作,華仔也是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希望可以好好表現。但卻被黃秋生痛批沒有演技,花瓶一個。這讓劉德華非常失落。周潤發見他興緻不高,問清楚什麼原因之後,亮出腕上的勞力士金錶給他看。
周潤發:你現在一場戲,大約可以得到100~500的片酬。這個勞力士對你來說會是天文數字,但是凡事有一個過程。做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決心,第二要儘力。只需要儘力了,總有一天,也有勞力士錶,也會有全部。
跑龍套的那幾年,劉德華拍什麼戲都會特別認真,別人不願意跑的龍套,他主動接過來演,別人不敢拍的危險的動作戲,他摔幾次都沒關係。儘力和拼搏,是走紅前劉德華給人的印象。
「在漫長的跑龍套日子裏,我沒有氣餒。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再累也得堅持。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需的。機會就在身邊,看你有沒有拿出100%的努力。如果有,別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別人能得到的,你也能得到。」
1981年,20歲的劉德華迎來了首部個人電視劇《江湖再見》,在劇中飾演以販賣婦女為生的小混混阿龍,隨後出演喜劇《花艇小英雄》,搭檔葉德嫻出演時裝警匪劇《獵鷹》,開始受到關注。
這裡提一下葉德嫻,當時的她可謂是前輩,看到劉德華剛剛出道拍戲時,非常照顧他,後來還合作了很多影視作品,很多都是母子,所以,劉德華索性叫葉德嫻乾媽了。劉德華也是感恩的人,2011年的電影《桃姐》,葉德嫻扮演從小照顧劉德華長大的傭人,憑藉多年的默契,這部電影非常成功,幫葉德嫻拿下8個影后殊榮。劉德華更單膝跪下頒獎給她,感謝這麼多年的照顧。
1983年,主演金庸武俠劇《神鵰俠侶》,飾演的楊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自此,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以及湯鎮業組成「無線五虎將」,開啟了燦爛的演藝篇章。
身邊友人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他能有今天都是靠自己熬出來的,他會抓住每一個機會」。
比如,周潤發推薦了劉德華出演《投奔怒海》的男一號。開啟了電影熒屏體驗。
再比如,由於遭到TVB雪藏,林子祥讓他嘗試唱歌。儘管聲線和功底都不是很好,但他虛心的,誠懇向林子祥請教學習,林子祥也被劉德華不服輸的精神所打動,調教他如何唱好歌。他也潛心研究唱歌的各方面技巧,沒人給自己填詞,索性自己也學起填詞。
在500多首歌曲作品中,150多首是劉德華自己填的詞。曾經被黃霑痛批狗屁不通的他,沒有放棄,一直在鑽研,一直努力進步,創作出傳唱度非常高的作品,如像《笨小孩》,《冰雨》,《十七歲》等等都出自他手。劉德華在張國榮和譚詠麟之後,能和張學友、郭富城、黎明,成為四大天王,靠的就是儘力、努力的韌勁。
29歲頒獎的晚宴,FANS太瘋癲,來聽我唱段情歌歌詞太經典。
一句簡單的歌詞,背後是劉德華日復一日不變的努力。儘管是天王巨星,劉德華沒有忘記出道那幾年的狀態、心態。
他在片場從不搞特殊,吃穿住行都是和工作人員一起。提前到片場,台詞了如指掌,在拍攝刪人的情景,為求真實,讓群演扇到臉蛋發腫。
2018年,劉德華在泰國拍廣告從馬上摔了下來,儘管危及生命,休養半年後又繼續拍電影。
而這半年其實是開演唱會的,推到了2018年年底,結果,在唱第三首歌《如果有一天》時突然沒了聲音。他在舞台上淚流滿面,對着上萬觀眾,不停道歉,深深鞠躬。
「大家聽到我唱歌的聲音,也知道我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其實剛才醫生也叫我最好不要唱下去,但我真的捨不得,沒有辦法,我不想這樣。」
對歌迷,劉德華總有赤子之心。因為粉絲的一封信,他把演唱會任性的舉辦到了烏魯木齊。曾經為了粉絲不顧危險從高台下一躍而下,從人群中解救粉絲。
在四大天王裏面,他的歌喉不如張學友,帥氣不夠黎明,跳舞不夠郭富城,但是用心,排到第一位。對於粉絲,他努力的不負期望,做到最好成為大家的驕傲。
不忘初心,努力變成一個習慣
從1978年,報名明星訓練班開始,劉德華喜歡被大家稱為「華仔」。除了謙虛,更多的是不忘初心。看到一篇人民日報對劉德華的專訪。記者問他這麼多年努力的源頭是什麼,劉德華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把努力變成自己的一個習慣就可以了,你不會有壓力。
從出道開始,對於平凡的他來說。努力早已變成他的一種習慣,在娛樂圈這種複雜的地方,單靠顏值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除了努力拚命,要不毫無出路。
有意思的是,在選改革開放文化產業「1978年卓越大獎」的評選活動中,劉德華在娛樂圈、導演界、文學界的各路精英和互聯網大佬、商界紅人中拿到了第一。
因為劉德華的這份努力,從1987年,從沒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