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綜藝製作方有個毛病,一旦手中有檔爆款綜藝,必然會連續拍出N季,直到完全消耗掉口碑,觀眾緣崩塌,方才罷休。
《奔跑吧兄弟》是這樣做的,《極限挑戰》是這樣做的,《歡樂喜劇人》同樣是這樣做的!!
不知不覺,《歡樂喜劇人》已經做到第七季。能夠走到今日,說明對於這一綜藝IP,製作方是買賬的,電視台是寄以厚望的,只是觀眾已經審美疲勞,關注度不在!
其實《歡樂喜劇人》自第四季後,已經走入下坡路。前四季,還有岳雲鵬、賈玲、宋小寶、沈騰、常遠、艾倫等老喜劇人交織出演,穩固質量。
但從第五季起,《歡樂喜劇人》節目質量直線下降,第六季已經是收視慘淡、無人問津。
其他不說,就說第六季冠軍金霏、陳曦,誰認識?
就這,製作方還是硬生生搞出來了《歡樂喜劇人》第七季!
為什麼要說硬生生?且看嘉賓陣容!
除去百年不變的控場主持郭德綱,新加入嘉賓就是張大大、范湉湉、李雪琴、秦霄賢、李藝彤、熊梓淇、純情阿偉!
是否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尤其是最後一位「純情阿偉」,原來是一名短視頻網紅,平常主要以搞笑段子為主。
節目組這是請不到人了嗎,但凡與喜劇沾邊的都請來了!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張大大、范湉湉、李藝彤,對應職業分別是主持人、演員、秀人!
唯一算得上喜劇人的,恐怕只有德雲社的秦霄賢!
狗子,你變了!
弄一幫與喜劇毫不沾邊的藝人蔘賽,這檔次連喜劇節目《笑傲江湖》都比不上。
估計節目組也明白,就憑藉這樣的陣容,想要取得開門紅,無異於痴人說夢。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曾經參加《歡樂喜劇人》的藝人,在網上聯動,配合官方宣傳。
節目組很聰明,多次明確這是跨界秀。並且在玩法上作出了更改,搞了一個「喜劇人聯盟拓展計劃」。這些參與嘉賓,前期被稱作「歡樂人」,經過後續多層角逐,方可能成為「喜劇人」
玩法變化主要在於這些跨界藝人,前期並不需要登台PK,而是融入到不同喜劇生態,進行學習與提升。
第一期,七名嘉賓前往瀋陽劉老根大舞台,與當地二人轉藝人兩兩組隊,登台表演。
表演結束後,由現場觀眾記下對每組表演藝人的評價,以供嘉賓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整個表演流程,毫無笑點。本以為一場跨界秀,再加上二人轉演員加持,會在舞台上出乎預料的效果。
然而跨界畢竟是跨界,喜劇舞台上,最重要的就是笑點,這些全都沒有。
為數不多的幾個包袱,皆出自在二人轉演員身上。
更諷刺的是,全片最搞笑的地方,還是幾位二人轉演員開會片段。
可以說句句是包袱,宋曉峰還鬧出「熊梓淇」念成「熊辛淇」的尷尬,這就是遇到生字念一半嘛!
尤其是楊樹林、張大大那場,簡直是赤裸裸的實力碾壓。
而張大大「討人嫌」這在娛樂圈是公認的,節目中還特意以此作梗,弄了一首《凡人(煩人)歌》送給張大大。
張大大路人緣有多差?這可是憑藉著一人之力,使《歡樂喜劇人》評論區罵聲刷屏的人。
市場就是這樣,越罵越火,越火曝光度越高,簡直成了惡性循環。
不過這段表演,其中楊樹林說的一段話,挺值得回味:「《歡樂喜劇人》總冠軍,能得總冠軍的作品,一定要煽情。為什麼我們前幾季沒得總冠軍,就是因為我們煽情煽的不到(位)。」
楊樹林說的這段話,與隔壁節目《我就是演員》中,小瀋陽說的「喜頭悲尾」呼應上了。
當時小瀋陽直言不會再演小品了,因為想不出好的包袱了。同時,他對於小品「喜頭悲尾」現象,也表現出了排斥。
不管東北二人轉評價如何,它至少是真真切切帶給觀眾歡樂的,觀眾可以放心從頭笑到尾,而不必擔心臨近結尾,突然來個煽情套路。
否則,可真成了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如芒刺背!
另外,楊樹林這番話,是出現在《歡樂喜劇人》官方正片中,說明節目組還是挺大度,能夠接受這種調侃的。
宋曉峰、李藝彤那場,兩人在台上表演時,宋曉峰拋出一個包袱,引發台下觀眾喝彩。
令人尷尬的,台上的李藝彤竟然也跟着鼓掌,確定你倆不是共同出演嗎?怎麼還當起了現場觀眾。
其他幾組雖未有大的瑕疵,但也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效果平庸、笑點全無,還不如農村地方的嗩吶團表演。
簡單來說,《歡樂喜劇人》第七季,就是狗尾續貂之作,不值得一看。
節目開頭,郭德綱就曾明言:「其實去年錄完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了,我說咱就到這了,天下的事哪有十全十美的。」
顯然,郭德綱在經歷第六季的低潮期後,已經感覺到《歡樂喜劇人》影響力透支,再繼續進行下去,意義不大。
不過,資本家們並不會考慮這些,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像《歡樂喜劇人》這類IP,唯有榨乾榨凈,才符合商人本性。
節目中,郭德綱也談到喜劇人問題,稱:「喜劇類的節目,其實幹的就是人,但是現在這點人,都讓我們挖乾淨了,都差不多了。後面年輕的又跟不上,所以說這行確實是不容易。」
言語間,老郭儘是無奈呀!
喜劇類節目與選秀節目,如今面臨困境相同。從曾經百花齊放,到如今人才斷層,只能藉助跨界藝人、注水選手湊數,非要榨乾榨凈。
拼到最後,傷得最深的,還是熱愛這個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