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2021年01月01日22:50:11 娛樂 1652

獲評「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全省民辦唯一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 天天要聞

2020年福建省示範校終期評估現場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 天天要聞

十年辦學成果展示周啟動儀式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 天天要聞

泉州市產業工人服裝縫紉專項技能培訓現場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被需值教育」立德樹人 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 - 天天要聞

學校全景

近日,福建省教育廳公示了「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終期評估驗收情況,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榜上有名,位列全省50所高職院校第9名,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民辦院校!

厲兵秣馬強實力,奮力前行創示範。示範校建設五年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尊重教育規律,加強內涵建設,秉承「明道、勵學、篤行」校訓,堅持公益辦學和需求導向,發揮企業辦學優勢,構建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深入推進被需值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三有」「三動」「四會」高素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通過五年的示範校建設和跨越發展,學校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貢獻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企業學院 構建命運共同體 一體化育人

「如果沒有三年前的選擇,我現在可能還在一線車間維修設備。」如今已是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副廠長的汪新猛,很慶幸自己參加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二元制」學習。

「我對食品很感興趣,當時知道有這麼個機會,可以系統地學習食品生產檢測相關知識,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三年里,汪新猛的進步有目共睹:第二年,他就被提拔為車間主任;畢業這一年,他又再次晉陞為生產副廠長。前不久,汪新猛還參加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組織的中式面點師培訓。「知識的海洋無窮無盡,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從一線員工到生產副廠長,「二元制」成就他的晉陞之路,汪新猛的故事不是個例。

作為福建省首批「二元制」試點校,泉州輕工職業學院依託企業學院,累計與60多家企業(行業)共同培養「二元制」人才2400多人,其中2016、2017級「二元制」畢業生160人,「二元制」畢業學員76人獲得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39人獲得「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等表彰,27人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獲獎,138人得到崗位晉陞,2020年學校評選表彰百名「崗位之星」,其中「二元制」學生50名。同時,學校入選「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國家級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由企業直接參与辦學,在校企深度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基礎上,精心謀劃,主動作為,順勢組建了「安踏時尚設計學院」「恆安智能工學院」等多個企業學院。

企業學院是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形成命運共同體,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一體化育人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以「二元制」、現代學徒製為抓手,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學校執行董事王樹生博士介紹,企業學院統一校企教學實施系統,制定「12335」人才培養模式,即:一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平台(企業學院),二個人才培養實施系統(企業學院教育教學系統、合作企業技術培訓系統),三維人才培養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室、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企業車間),「三段式」人才培養過程(基本職業能力、專項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階段),「五化」課程教學體系(模塊化課程體系、項目化課程內容、多師化課程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多元化課程評價)。

學校建立校企領導、校企管理幹部AB角工作機制,王樹生博士提出 「九個一」建設,即: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建設一體化培養標準體系和課程;構建一體化教育教學管理隊伍;創新一體化「O2O+智慧教育教學」模式;建設一體化教學科研實訓基地;促進校企文化一體化;校企一體化服務高質量就業;實施一體化教育教學評價,落實校企一體化人才育人,企業受益、員工受益,實現辦學真正服務企業。

在2020屆畢業生典禮上,學校為福建百宏集團有限公司、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友臣(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等61家金牌合作企業,南安市裝備製造業協會、晉江市裝備製造業協會、晉江市物業管理協會3個金牌合作行業協會以及中國皮革和製鞋研究院(晉江)有限公司金牌合作科研院所授贈牌匾,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實施企業學院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育人工作機制,紮實做好職業啟航班人才培養工作;着力溝通職前與職後的學習階段,促進工作與學習的融合、技能與文化相融合,使學生實用技能、職業素質、文化素養和適應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精準服務行業企業用人需求,有效服務就業和學生成長成才成業。

「從輕工畢業出來的學生素質高,穩定性好。公司職員中的輕工畢業生有50餘個,一半以上是公司的技術骨幹,是公司的中堅力量。」在職業啟航儀式上,福建百宏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經理郭安妮表示,「公司是學校的鐵杆客戶,學校的『產品』也就是學生,在崗位中很快上手,融入企業中,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

職業啟航班 打破院系專業格局 培養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人類進入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化等數字經濟時代,職業跨界要求行業融合和崗位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專業技能需要專業群的建設和多元課程,要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和學生的興趣、特長,以職業啟航為指引,自由組合分班,學分互認轉化,求真務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依託企業學院設立的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職業啟航班」,打破院系格局和專業限制,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課程為抓手,為企業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術技能人才。

王樹生博士談道:「職業教育進入素質教育階段,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僅是知識技術的傳授,還是專業文化、價值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傳授;不僅是服務生產,更要服務生活。」學校的食品工程學院通過打造「廚師學院」,教授一項美食技術,建設一個美好家庭,傳遞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活技能和質量。專業素質需要系統課程的支撐,課程設置不能「瞎子摸象」。高職學生學習時間有限,怎樣使其學習關鍵知識,系統知識,核心技術,成為「業內人士」,要對課程有總體的把握,形成知識體系,抓住核心課程、核心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力。金龍商學院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時,「定製化」「個性化」「全感官教學」,打破單一的供應鏈,實現「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四流合一」,使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在體驗參與中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形成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貫通融合,共同推動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

三元雙師 破解技術技能瓶頸 提高人才培養成效

教育要遵循兩個規律,一個是產業發展規律即企業的需求,還有一個是學生髮展規律,也就是學生的需求。王樹生博士認為,教育是在「做農業」。正如每種作物成長規律不同,需求的養分不一樣,學校一定要尊重個體特點和成長規律的要求,像為農作物施肥一樣,為學生補崗位需求和自身能力短板。有的放矢,精準投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也是被需值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

促進產教雙向供需對接,就要求教學與生產工藝、技術實踐零距離,要求學生在校所學和崗位所需零距離,上崗即上手。學校與金龍集團、安踏集團、恆安集團等多家合作企業在校內分別建成現代服務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安踏服裝設計與製作生產性實訓基地、恆安機電一體化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多個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服裝鞋帽設計與製作實訓基地入圍泉州市產業實訓基地,併入選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獲得國家、省、市政府部門900萬元的資金支持;現代服務業生產性實訓基地、休閑食品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別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項目。

教學相長,教師同樣在企業學院育人中受益,教學、科研、實踐水平也得到顯著提升。學校建設了一支由行業匠師、企業技師和學校教師組成的能教書、能實踐、能育人的「三元雙師」師資隊伍,如聘請榮譽酒店國家級廚藝大師胡滿榮、百宏集團「泉州工匠」鄒叔平等70多位企業高級技術技能人員擔任企業學院教師;校企合作主持建設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編寫《運動鞋電腦輔助設計》等教材(實訓指導書),立項省級以上相關教研課題,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此外,學校校企二元人才培養和「被需值」文化育人榮獲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

「136」黨建模式 強化黨委雙核心作用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立德樹人,發揮五大集團企業辦學優勢,完善和加強企業學院校企一體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深入推進被需值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社會服務貢獻度明顯增強,辦學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高,福建省高職高專院校發展潛力綜合排名居同類院校第一名,入選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人社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重大項目,榮獲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國賽二等獎等殊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教授,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謝俐,中華職業教育總社副總幹事李英愛,福建省和泉州市、晉江市等領導蒞校指導,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調研組、教育部來華留學工作專項調研組、香港職業訓練局等10多個調研組到校調研,馬來西亞晉江社團聯合會、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莆田市教育局等境內外30多家單位來訪,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主席董剛、全國現代學徒制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鵬飛等百餘位專家及兄弟院校領導蒞校交流,承辦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鞋服飾品及箱包專業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暨骨幹教師研討培訓會、福建省中華職教社「有業者樂業——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研討會和第九屆全國海鮮烹飪技能大賽等重要活動。中國教育報、福建日報等媒體50餘次報道學校建設成果和經驗。

學校堅持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揮黨委「雙核心」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136」黨建工作模式,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設立黨建專項經費,實施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和黨建共建制度,五年累計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500餘名,發展黨員470名。學校工會榮獲福建省「模範教工之家」、金龍商學院入選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安踏時尚設計學院黨支部入選福建省高校樣板支部、艾派文創學院黨支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入選泉州市直教育系統黨建特色項目、潯興建築學院團支部入選泉州市五四紅旗團(總)支部。

被需值教育 創新素質職業教育 需求導向精準育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大戰略思想,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

為落實立德樹人、文化育人,2015年初,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執行董事王樹生博士原創性地提出「被需值教育」的辦學理念。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學生被需要的素養及其價值的教育。

經過多年堅持,已成為學校品牌,獲評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校以「被需值」為文化基因,以氛圍和節奏為外在體現,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海絲文化、閩南文化、職教文化和企業文化,培養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文物精神,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師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校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與生命力,實現特色發展、文化育人,塑造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愛的「輕工人」。

在執行董事王樹生博士看來,「被需值教育」是素質職業教育,是以企業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課程為抓手,打破專業設置和院系格局,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培養「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愛)、「三動」(動腦、動口、動手)、「四會」(會學習、會交往、會生活、會工作)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校企文化互動是最好的產教融合。王樹生博士說,企業里務實的文化、生產的文化和大學裏青春的文化、浪漫的文化、向上的文化、夢想的文化,要結合起來。企業員工要有夢想、有未來意識,大學生要務實,要有生產意識、生存意識、成本意識,兩個一結合,有了文化互動,就有了幸福感。在校企雙方聯合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大學的文化可以整體「打包」給企業,為企業輸入諸多正能量,如企業優秀團隊的培育、企業文化的塑造、價值觀的植入等。可以說,「二元制」深化了產教融合,促進了教育資源反哺企業、企業人才層次提升、企業品牌推廣,整體帶動了企業的社會影響。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文/圖)

學校榮譽

★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

★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生產性實訓基地、骨幹專業

★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TOP100

★改革開放40周年內涵發展創新案例校

★教育部工業機械人領域職業教育合作院校

★連續兩年全省高職高專發展潛力排行居同類院校第一

★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

★福建省園林單位

結語

乘風破浪,一路前行。十年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堅持紮根實業辦教育、創新理念立優勢、提質擴面創品牌,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勇於創新,深化內涵,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新福建」「五個泉州」和晉江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未來,學校將在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全體師生的勤勉努力下,在更高的起點上再次騰飛,再創輝煌!


來源:泉州晚報

01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